爆炸容器
爆炸容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4661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测试技术学报、煤矿爆破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一届爆炸与安全技术学术年会、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等;爆炸容器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八一、宜晨虹、刘文杰等。
爆炸容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6613篇
占比:99.88%
总计:146791篇
爆炸容器
-研究学者
- 胡八一
- 宜晨虹
- 刘文杰
- 张德志
- 田立智
- 周刚
- 胡永乐
- 胡美娥
- 苏罗川
- 钟方平
- 董奇
- 苏红梅
- 刘宇
- 汪泉
- 龙建华
- 刘仓理
- 刘文祥
- 李焰
- 林俊德
- 唐玉志
- 张亚军
- 徐海斌
- 文潮
- 李兴珠
- 杨沙
- 王等旺
- 胡昊
- 谷岩
- 陈石勇
- 霍宏发
- 马艳军
- 唐仕英
- 张刘成
- 杨军
- 柏劲松
- 梁志刚
- 熊琛
- 王定贤
- 王惠
- 秦学军
- 赵生伟
- 关锦清
- 刘坤
- 宫婕
- 崔云霄
- 巩成
- 徐胜利
- 李平
- 李志敏
- 汤有富
-
-
司剑峰;
钱博;
钟冬望;
何理;
陈江伟
-
-
摘要:
借助水下爆炸容器模拟40 m水深环境,通过两组不同装药结构的水下混凝土模型进行同药量的单次爆破损伤试验。在爆破前、后分别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主动监测法对混凝土试样沿炮孔中轴线方向进行了关键点的主动信号采集。通过对监测点信号的峰值、能量统计分析发现,沿炮孔方向接收信号逐渐增强,在炮孔底部近区接收信号的峰值和能量出现明显突变,对比不同装药结构下的突变点位置可看出炮孔底部装有高阻抗球和粗砂的试样,其突变点明显提前,表明其对炮孔下部保留混凝土部分的损伤深度小。最后结合EMD方法探究了爆破前后压电信号的频率规律。研究表明:水下消能爆破技术能够有效减弱钻孔爆破对基岩岩体的损伤,基于压电信号的损伤监测方法可用于水下钻孔爆破中岩体损伤深度监测。
-
-
张鹏宙;
董奇;
杨沙
-
-
摘要:
采用含有三角脉冲载荷和准静压载荷的爆炸载荷加载,利用单自由度模型对无限长圆柱壳体(即等效平面应变圆环)的弹性动态响应进行了力学分析,获得了径向位移响应解析解及准静压阶段弹性响应振幅的解析解.基于所得解析解,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载荷压力及载荷分界点时刻(即三角脉冲载荷与准静压载荷作用的分界点时刻)对径向位移最大值、准静压阶段弹性响应振幅的影响规律,更加深入地研究了爆炸载荷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准静压幅值与三角脉冲峰值的比值以及载荷分界点时刻两个主要特征参数人手,结合结构的呼吸振动频率来研究爆炸载荷对无限长圆柱壳弹性动态响应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存在临界时刻:当载荷分界点时刻早于临界时刻时,径向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准静压阶段;当载荷分界点时刻晚于临界时刻时,获得了便于直观判断径向位移达到最大值时所处载荷阶段的分区图.基于前述解析解的分析,还获得了不同影响因素导致的振幅变化的单调性分区图,便于判别载荷压力的变化所致的准静压阶段振幅的增减趋势.通过研究获得的爆炸压力载荷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可为爆炸容器设计以及结构防护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
李兴珠;
李元;
郭子如
-
-
摘要:
介绍了1 kgTNT当量立式柱形爆炸容器的结构设计和理论计算,通过爆炸相似率和动力系数法等数学方式计算壳体壁厚,并校核抗爆强度,结合爆炸超压实测、爆炸振动测试和噪声测试,验证爆炸容器的各项性能.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1 kgTNT当量立式圆柱形爆炸容器结构设计合理,抗爆强度、抗振和降噪性能均满足国标设计要求和复杂环境下的使用要求.设计和计算方法可为同类型爆炸容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
-
高玉刚
-
-
摘要:
针对测量工业炸药有毒气体含量的爆炸弹筒法无法应用在大药量和常压情况下的难题,通过爆炸相似率和动力系数法进行理论计算及工程设计,研制出了容积15 m3下端为圆柱体,顶端为半球形结构的大型密闭爆炸容器.研制的爆炸容器可以研究工业炸药在常压状态下的爆炸气体产物,并对其有毒气体含量进行分析,解决了爆炸弹筒法由于装药量小且必须在真空状态下引爆炸药的困境.同时通过气密性及抗爆性试验对爆炸测试容器进行了进一步的安全测试,均无异常.设计结果表明该爆炸容器用于工业炸药有毒气体测试安全可靠、功能满足试验要求.研制方法可为同类型爆炸容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
-
-
-
-
程帅;
师莹菊;
殷文骏;
刘文祥;
唐仕英;
张德志
-
-
摘要:
为提高承受内部爆炸载荷钢筒的抗爆性能,研究了泡沫铝内衬对钢筒变形的影响.首先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泡沫铝内衬导致钢筒变形增大,甚至发生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钢筒变形随爆炸当量、泡沫铝内衬厚度的变化机理和规律.结果 表明,添加足够厚度的泡沫铝内衬能够减小钢筒变形,但泡沫铝厚度不足时,则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固定尺寸的含泡沫铝内衬钢筒,随着爆炸当量增加,泡沫铝内衬对钢筒塑性变形的影响主要包含3种模式.模式1,泡沫铝可通过塑性变形吸收爆炸载荷,从而减小钢筒变形.模式2,泡沫铝内衬导致钢筒承受的载荷强度增大,钢筒塑性变形增大.模式3,泡沫铝对载荷强度的影响可忽略,泡沫铝通过增大结构质量减小钢筒塑性变形.
-
-
古滨;
魏铭利;
姚熊亮;
吕林梅;
梅勇;
王志凯
-
-
摘要:
爆炸容器在内爆过程中,其冲击波在复合多层结构的不同结构层间的传播形式与连续单层结构的传播形式不同.针对爆炸容器上述特征,开展复合多层壁面对冲击波透反射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利用Ls-dyna大型有限元软件,基于ALE方法模拟内爆时强冲击作用下的流固耦合过程.在对仿真模型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分别对复合壁面的形状、超弹性层与刚体位移参数对冲击波透反射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壁面曲率对反射冲击波的聚焦作用和对透射冲击波的发散作用都有明显影响.当结构层中存在刚度较小且带有粘弹性的夹层时,会使壁面的透反射冲击波发生改变.
-
-
刘文祥;
张德志;
钟方平;
程帅;
张庆明
-
-
摘要:
早期研究提出了对振动叠加应变增长现象的解剖式分析方法,进而发现爆炸加载下带扰动源球壳上的弯曲波和壳体变形呈空间周期分布的规律.参考Timoshenko梁的弯曲理论,基于平截面假定和壳体发生较小的弯曲变形的假设,推导出球壳上弯曲波波速和波长的关系,计算得到最短弯曲波和与膜振动频率相近的弯曲波的波速,还结合早期研究提出的壳体变形分布周期与弯曲波波速的关系,计算得到了壳体变形空间分布的周期.结果 表明:(1)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其中弯曲波波速的计算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相差在15%以内,壳体变形空间分布周期的计算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相差在12%以内;(2)弯曲波波长越短,波速越快,当波长无限短时,波速趋于极限值,约为声速的0.574倍.本计算方法为解剖式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
-
-
-
-
-
-
-
Dong Qi;
董奇
- 《第八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经过弹塑性响应,最终的变形方向与加载的方向相反,这一现象被称为反直观行为.爆炸容器的反直观行为是塑性能耗散和材料弹塑性非线性的共同作用导致的。本文分析了壳体在内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反直观行为。根据通常的经验,爆炸容器在经历较大的弹塑性变形后,会在加载方向产生残余变形。而反直观行为的研究表明,容器的最终变形可能与加载方向相反或者回到原位。通常把发生塑性变形的爆炸容器限制为单次使用型,而反直观行为的研究可能会为爆炸容器的设计和使用带来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
-
-
-
ZHANG Bai-hua;
张柏华;
HE Shi-yi;
何世熠;
PU Xi-feng;
浦锡锋
- 《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在轴对称平面应变条件下,对多层柱壳的静态载荷弹塑性响应和单层柱壳的动态载荷弹性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优化研究.在多层柱壳的静态载荷弹塑性响应中,建立了求解多层柱壳的静态载荷弹塑性响应,并对多层的静态载荷响应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对单层柱壳动态载荷的位移分布进行了理论求解,利用微分方程变换理论,得到了柱壳位移级数解.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多层柱壳容器结构响应行为的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同时改变各层柱壳厚度和间隙,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厚度和间隙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