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爆破
水下爆破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水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0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50013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爆破、采矿技术、工程爆破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工程爆破协会成立20周年学术会议、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工程施工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等;水下爆破的相关文献由1383位作者贡献,包括詹发民、张可玉、周方毅等。
水下爆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013篇
占比:99.03%
总计:50501篇
水下爆破
-研究学者
- 詹发民
- 张可玉
- 周方毅
- 赵根
- 李兴华
- 顾文彬
- 刘美山
- 吴立
- 姜涛
- 李春军
- 王振雄
- 刘建青
- 吴金仓
- 彭亚雄
- 徐景林
- 李红勇
- 梁向前
- 梁进
- 王兴雁
- 冯广胜
- 吴从清
- 吴新霞
- 张雪东
- 范磊
- 谢兴博
- 钟明寿
- 陆少锋
- 陆鸣
- 黄雪峰
- 齐世福
- 严鹏
- 农志祥
- 刘殿书
- 卢文波
- 张正平
- 徐浩铭
- 李泽华
- 沈兆武
- 王朝军
- 王高辉
- 纪冲
- 肖建国
- 苏莹
- 袁明
- 覃才勇
- 赵小华
- 陈明
- 陈江海
- 丁小可
- 付义刚
-
-
-
高居财;
陈彬
-
-
摘要:
水下爆破是航道礁盘爆破清除的常用方法。本工程通过合理的钻孔孔网参数设计、装药量计算和爆破振动安全控制,合理施工组织,对水口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中的礁盘完成清除施工,可为同行类似施工应用提供借鉴。
-
-
王飞
-
-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跨越河流的桥梁越来越多,这势必导致水下施工内容增多。钢围堰等类似的围护结构为水下施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无水施工条件,如何保证钢围堰等类似的围护结构顺利地沉入水下是施工控制的关键,而水下爆破技术对于处理复杂坚硬基床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在各大施工中运用广泛。爆破方案比选、爆破技术参数确定、爆破施工流程等一系列爆破技术要点对爆破效果的成功与否影响深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钢围堰水下爆破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确保后期钢围堰施工顺利进行,研究结果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
-
张利洪
-
-
摘要:
为解决西江“龙圩水道”整治工程临近高楼居民对震感的特殊要求,本文选取“逐孔延时爆破”控制爆破,制定“逐孔延时爆破”水下爆破作业方案,说明“逐孔延时爆破”控制爆破要求,分析“逐孔延时爆破”网路。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得出“逐孔延时爆破”在西江“龙圩水道”整治工程很好解决了临近爆区高层居民对震感的特殊要求,将爆破震动传播速度降低到了0.5m/s以下。
-
-
李飞;
付艳恕;
顾云;
王海涛;
唐毅
-
-
摘要:
为了探究水下爆破激励堤岸岩土振动的主频及其传播过程的衰减规律,采用量纲分析法,考虑水、土介质变化物征,建立了影响爆破振动主频各物理量之间的泛函。结合江西省宜春市秀江双桥爆破拆除作业获得的水下爆破振动在堤岸及其近邻域传播测试数据,通过回归拟合,求解爆破振动主频公式。得到爆破振动主频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7%,较未考虑水土介质变化特征的预测方法得到的平均相对误差小。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监测点距爆心之间水、土介质传播域距离比值系数,使得振动主频的预测表达式符合水下爆破振动在堤岸传播的工程物理实际。
-
-
-
张天宇
-
-
摘要:
本文基于传统的Cole动水压力预测公式,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考虑多影响因素的动水压力相似准数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监测试验,依据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出水下爆破动水压力预测模型公式相关参数。将得到的参数回代入Cole公式和新建模型公式进行预测误差估计和准确度评价分析,二者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0.64%~17.11%和0.08%~6.53%,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31%和3.33%,证明了新建模型公式对动水压力峰值的预测相比传统Cole公式更接近于实际。同时依据修正得到的模型公式对动水压力衰减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水压力峰值随着单段最大药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传播至覆盖层表面振速峰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爆心水平距离的增大而不断衰减。
-
-
钱海亮;
曾波存;
周兴涛;
孙晓伟;
安雪锋;
胡嘉懿
-
-
摘要:
基于爆破动态效应的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襄阳汉江鱼梁州沉管隧道对接端深基坑止水墙水下爆破对邻近建(构)筑物和周围水域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爆源附近方圆50 m范围内属于爆破振动近场区、方圆50~150 m范围内属于爆破振动过渡区、方圆150 m范围外属于爆破振动远场区;爆破振动近场区内薄壁支护结构爆破振动速度呈现高峰值、高峰频特征,爆破振动远场区内地面结构爆破振动速度呈现低峰值、低峰频特征,而对接端附近待浮运沉管爆破振动速度呈现低峰值、高峰频特征;对接端深基坑止水墙水下爆破对其近场区内地下连续墙等薄壁支护结构的影响较大,其爆破振动速度峰值可超过安全允许值,大型干坞深基坑的坑边高陡地形将对爆破地震动产生局部放大效应;由于干坞深基坑内水体黏滞阻尼的减震效应,待浮运沉管的爆破振动速度峰值及水击波动水压力峰值均明显小于其安全允许值;爆破振动近场区内水击波动力压力峰值较大,但其随着爆源水平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爆破水击波的影响范围较小。
-
-
王璞;
刘桐;
杨帆;
侯猛;
蒋跃飞
-
-
摘要:
针对水下爆破软土地基远区保护对象所受到的爆破振动效应,以金建高铁兰江特大桥水下基础开挖工程为背景,根据试爆所得振动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K、α值,依据萨道夫斯基公式给出爆破振动预测规律,并对远区典型测点振动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分解、重构及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规律与实测数据均值曲线仅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预测相对准确,当测点爆心距大于450 m时预测失效;作用于远区测点的能量基本来自f<50 Hz的低频波,10~20 Hz频段起主导作用,低频波的衰减速度虽趋于稳定但未达到预测规律,导致远区振动具有相对放大效应。结合工程实际,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远区振速预测值与实测值,给出放大效应预测修正公式。实践经验与研究思路可为无法得到较为理想K、α值的类似工程远区振动预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
-
司剑峰;
钱博;
钟冬望;
何理;
陈江伟
-
-
摘要:
借助水下爆炸容器模拟40 m水深环境,通过两组不同装药结构的水下混凝土模型进行同药量的单次爆破损伤试验。在爆破前、后分别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主动监测法对混凝土试样沿炮孔中轴线方向进行了关键点的主动信号采集。通过对监测点信号的峰值、能量统计分析发现,沿炮孔方向接收信号逐渐增强,在炮孔底部近区接收信号的峰值和能量出现明显突变,对比不同装药结构下的突变点位置可看出炮孔底部装有高阻抗球和粗砂的试样,其突变点明显提前,表明其对炮孔下部保留混凝土部分的损伤深度小。最后结合EMD方法探究了爆破前后压电信号的频率规律。研究表明:水下消能爆破技术能够有效减弱钻孔爆破对基岩岩体的损伤,基于压电信号的损伤监测方法可用于水下钻孔爆破中岩体损伤深度监测。
-
-
-
-
LIU Ya-qun;
刘亚群;
LI Hai-bo;
李海波;
PEI Qi-tao;
裴启涛;
ZHANG Wei;
张伟
- 《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水下爆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能量释放过程,其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充分利用少量的实测数据,较准确地预测水下爆破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引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并结合遗传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映射优势和全局化的搜索能力,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GRA-GA-BP).该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充分挖掘小样本潜在信息特征,较合理地确定了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解决了神经网络在多变量复杂系统中输入变量无法自动寻优的难题,从而增强了神经网络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采用该模型对广东台山核电站l期工程大襟岛水下爆破开挖质点峰值振动速度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遗传神经网络及萨道夫斯基公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GRA-GA-BP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更好,预测误差更稳定.研究方法可为小样本、多因素影响下类似工程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提供借鉴.
-
-
Wang Xiaojun;
王晓君;
Xu Bo;
许博;
Liu Jiping;
刘吉平
- 《中国兵工学会民用爆破器材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在进行水下爆破时,乳化炸药的抗水抗压性能是考察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水下爆破的发展史,并着重介绍了乳化炸药的抗水抗压性能的测试装置,乳化炸药抗水性的测定方法可分为实验室测定法和现场实测法,实验室测定法又分为浅水测定法和深水测定法。由于乳化炸药的特殊结构,当外界压力变化时炸药的密度和感度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在深水爆破中当水的静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使得水下药包的密度增加,感度下降;当乳化炸药体系承受一个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动态压力时,比如冲击波、应力波、压力脉冲等,炸药的爆轰感度下降就更为严重;前者称为乳化炸药静压下的减敏效应,后者称为动压下的减敏效应。对炸药抗压性能的实验装置有米悉尔、德米西、让·比古尔设计的爆炸装置,松本荣、田中雅夫设计的爆炸装置等。
-
-
王连山;
奚正平
-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孤石)段盾构施工,易造成刀具磨损,甚至刀盘变形,严重时掘进困难.文章通过对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孤石)的形成原因、主要组成成分以及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分析,结合广州、深圳地区地铁盾构施工孤石段常规处理方法,探讨了孤石物探方法及发展,并针对即将在苏埃湾海域开工建设的苏埃通道盾构施工,提出刀具配置、地质预报、水下爆破等施工建议.
-
-
WANG Shihwen;
王世温;
CHEN Haocheng;
陳浩程;
WANG Cheinlee;
王建力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工程属于灾害重建工程,需要在河床上兴建高架桥.根据设计,高架桥墩需深入到地下36公尺的岩磐上,但由于在沉箱下降至地下15公尺的时候遇到坚硬的岩块,无法直接以传统之破碎方式将岩石破碎取出,故需采用开炸爆破方式进行.本区工址位于河床上,地下水位高且水量大,故全区工程需在水下作业,沈箱预定深度深,水压高,且沈箱已埋设15公尺,如何在破碎岩块之同时,又不损坏沈箱,为本爆破工程施作时之最大挑战.
-
-
詹发民;
鲍兆强;
周方毅;
王兴雁
- 《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
| 2012年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航运贸易日趋繁忙,为了保证航道、港口通畅,必须迅速清除影响船舶航行的航道障碍物,如航道港口沉船、废弃石油钻井平台等。为快速、经济、有效地清除港口航道障碍物或者完成对水下电(光)缆、管道等结构物的切割破坏,研制了一种水下爆破用安全聚能切割装置,从而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该装置采用复合壳体结构,内层为钢,外层为橡胶,且设计密封炸高;药型罩壁厚、炸高、罩母线长度、药高间的比例设计为1∶13.2∶16∶22.6.试验表明该设计具有最佳切割效果,同时能有效对周围需重点保护目标予以防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