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气体
有毒气体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2539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7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29032篇;相关期刊908种,包括煤矿爆破、化工安全与环境、中国消防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4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二届年会、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有毒气体的相关文献由365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大为、柯志文、洪铁流等。
有毒气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9032篇
占比:98.76%
总计:130657篇
有毒气体
-研究学者
- 陈大为
- 柯志文
- 洪铁流
- 韩光洁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定伦
- 赵连茂
- 于伟明
- 于田荣
- 于田观
- 刘立
- 张凯
- 徐龙
- 李伟
- 李勇
- 杨穗山
- 江金芳
- 沈家伟
- 程洪花
- 张锋
- 朱光有
- 李娟秀
- 王少芝
- 王懋
- 王科宏
- 舒磊
- 陈志勇
- 刘大斌
- 刘惠强
- 吴斌
- 吴杰
- 吴洲
- 张加强
- 张帆
- 张杰
- 张静
- 张颖
- 易洪江
- 朱川
- 李俊
- 李婷婷
- 李必成
- 李红
- 李超
- 王永宏
- 石歆慧
- 蒲锡鹏
- 赵拥
- 高玉刚
- 高贫
-
-
张宝峰;
从宇;
朱均超;
邢云龙;
庞涛
-
-
摘要:
为解决高危污染环境中有毒气体分布的全方位安全检测,以制定现场修复工作的决策及保障现场工作人员安全,结合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IoT)技术,设计了基于μC/OS-Ⅱ的移动式集成化有毒气体检测系统。系统对环境中诸如一氧化碳(CO)等多种有毒气体含量及采样点坐标进行实时检测,利用无线传输单元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以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性能稳定、误差较小,检测数据浓度与实际数据浓度偏差均小于5%,系统集成化程度高,摆脱了固定检测的限制,利用移动平台搭载对高危污染现场气体分布进行全方位检测。
-
-
范咏峰;
王云
-
-
摘要: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中如何确定需要检测的有毒气体范围--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有毒气体范围应该如何选择是讨论的焦点。本文对石油化工装置有毒气体范围进行探讨,并提出工程建议。
-
-
-
-
-
王满意;
宁信;
虞俊超;
杨晓峰;
孙骞;
渠晖
-
-
摘要:
危险气体安全管理一直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实验室因空间狭小、硬件条件不达标、钢瓶质量参差不齐、操作使用缺乏规范等问题,导致高校危险气体安全隐患突出。为改进高校危险气体安全管理,从学校、学院、实验室3个层级入手,深入阐述了通过事先规划存储空间、落实危险气体安全准入、管路和存储硬件条件、招标遴选供应商、统筹共享减少存量、加强安全培训和应落实演练等方式,提出了完善高校危险气体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
-
-
张博文;
闫景龙
-
-
摘要:
硫化氢(H_(2)S)是一种无色、具有典型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1]。近几十年来,许多文献已经报道H_(2)S存在于生物系统中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维持生理稳态。它和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样是组织系统中内源性释放的气体递质[1],在大脑、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和骨骼中产生[2]。在哺乳动物组织中,H_(2)S主要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转硫途径中内源产生,其中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是生成H_(2)S的两种关键酶[2]。H_(2)S不仅仅是这一途径的二次反应产物,而且是调节多种组织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
-
-
熊波;
周永志;
周康
-
-
摘要:
1.目的四川省达州市有着“中国气都”的美誉,境内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10^(12)m^(3),但原料气中硫化氢含量普遍较高。硫化氢(H_(2)S)是一种剧毒无色气体,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达到1 mg/L即可使人“闪电式”死亡。在清管、更换设备等采输气作业及应急处置过程中,作业人员有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风险。为了保障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以下简称空呼器)到现场开展作业,但是视力近视的员工佩戴空呼器,眼镜镜架与空呼器面罩之间存在间隙,面罩密封不严,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有可能从缝隙进入呼吸系统,极易造成人员中毒。
-
-
张沐
-
-
摘要:
火山喷发会产生火山灰、有毒气体等污染物,还可能会引发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威胁。但另一方面,它也会给人类带来矿产、地热、土壤有机物等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很多火山,分布于世界各地,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本文通过图文形式盘点世界各地的火山,有的闻名中外、有的鲜为人知,但都值得我们认识和了解。
-
-
孙晨
-
-
摘要:
为研究现场混装炸药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含量,以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为试验对象,将改装后的炸药试样在爆炸箱测试装置内常压下引爆,研究影响有毒气体产生量的因素,建立有毒气体常压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填充石英砂至覆盖住受试药卷后,有毒气体产生量最低且趋于稳定。保证其他条件相同,增加起爆药量或多孔粒状铵油炸药装药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使有毒气体产生量降低,改变装药直径也会导致有毒气体产生量发生变化。最终确立了该方法下最佳试验条件。
-
-
-
王其华;
李占稳
- 《第三届中国石油石化健康、安全与环保(HSE)技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历年井喷事故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取了导致井喷事故发生直至演化为巨灾的关键因素和转折点,对井喷(失控)有毒气体扩散事故情景给予了详细的文字展现.结合情景演化发展过程,研究针对此类情景面临的应急任务,细化分析了所需的应急能力.最后为应对此类巨灾情景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
-
-
郭宏远
- 《2014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是用来检测气体泄露并发出报警的仪器.当工业环境中的可燃或有毒气体发生泄露时,气体检测器检测到的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器设置的报警值时,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安全生产.根据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和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有必要在粉煤加压气化生产装置中设置性能可靠的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以保障生产和人身安全。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最基本的构成应包括检测器和报警器组成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报警仪,或由检测器和指示报警器组成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也可以是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与检测器组成的检测报警系统。煤化工项目一般由多个工艺装置组成,规模较大,流程较长,各项目有不同的控制系统配置,常常会设置现场机柜间。针对不同的控制系统方案布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设置也相应不同。
-
-
李乾龙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二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有效地利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来检测生产装置中的泄露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保证化工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依据设计规范并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对石油化工装置区内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的选型、布置和安装等做了阐述,为保障石油化工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
-
丁茂元;
薛蓉莉;
张红;
卢撄
- 《2013年陕西省兵工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应用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利用氧弹做为爆炸发生器,MGV-3型药剂气体比容测试仪作为烟火药爆炸后产生气体的收集和测量装置,使用便携式红外线分析仪检测烟火药爆炸后产生气体中CO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气体中NO,的含量,对两种烟火药爆炸后CO和NOx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这两种烟火药爆炸后产生有毒气体的总量.
-
-
Zhang Guangjun;
张光俊
- 《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针对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基于环境毒理学及运筹学等基本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应急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开发过程.运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对连续点源的化学有毒气体泄漏事故进行模拟,确定有毒气体泄漏后扩散的重度区、中度区和轻度区边界的浓度曲线;建立了基于各区域危险系数的疏散路线当量长度的计算模型;最后根据动态规划理论中求解k条最短路径的方法,确定了从泄漏源到安全地点的人员最佳疏散路径.将应急模型应用于模拟的气体泄漏场景,结果表明,应急模型具有实用性,能够为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
-
杨福斗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南温河钨矿井下为生产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井下存在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重点分析与探讨矿井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如何从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净化生产环境,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的具体实践,对促进矿山安全生产以及建设和谐矿山都具有重要意义.
-
-
杨福斗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南温河钨矿井下为生产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井下存在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重点分析与探讨矿井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如何从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净化生产环境,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的具体实践,对促进矿山安全生产以及建设和谐矿山都具有重要意义.
-
-
杨福斗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南温河钨矿井下为生产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井下存在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重点分析与探讨矿井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如何从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净化生产环境,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的具体实践,对促进矿山安全生产以及建设和谐矿山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