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教育、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28536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卫生产业、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等;中医妇科学的相关文献由718位作者贡献,包括罗颂平、侯丽辉、赵颖等。

中医妇科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 占比:1.43%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28536 占比:98.39%

总计:29004篇

中医妇科学—发文趋势图

中医妇科学

-研究学者

  • 罗颂平
  • 侯丽辉
  • 赵颖
  • 吴效科
  • 张建伟
  • 朱玲
  • 许丽绵
  • 曾诚
  • 郜洁
  • 周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瑶; 谈勇; 胡荣魁
    • 摘要: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年过九十,仍精神矍铄,奋战在医疗、教学、科研一线,每周上午门诊4次、查房1次,下午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撰写文章。众人谓:夏老精神依然,容颜未老,眼力神韵,记忆如初,除了有点花白头发以外,似乎没有"年迈"的感觉。这些"不变"引发人们好奇,这永驻的"青春"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都在猜想:是何物使他如此精力旺盛,如此年年学术上不断"高产"?要想解开这个谜团,让我们来看看夏教授朴素的生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 王媛中; 李伟莉
    • 摘要: 分析中医妇科学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探讨医学教育新模式,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等方面阐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医妇科学教学,充分挖掘符合专业特点的思政资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领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
    • 赵秀萍; 马小娜; 贾静; 朱秀娟
    • 摘要: 教学查房是中医院校临床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贯穿教学查房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培养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查房以实现预期教学成果为依据,以学生课后反馈为驱动,以启发式及引导式教学为主,注重学情分析和总结,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过程可持续改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应得到推广应用。
    • 王帆; 王艳波; 杨敏敏; 王维凤
    • 摘要: 此研究针对中医护理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妇科恶性肿瘤睡眠障碍的临床定义、危害、影响因素以及中医疗法干预,相比西医采用药物干预,中医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不良作用小,未来在临床中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干预方案,以有效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睡眠状况。
    • 胡双全; 王茗涵; 刘成
    • 摘要: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妇科类名词术语的翻译是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比了国内外3种中医术语英译本中的妇科类名词术语,发现这些译本中共收录390条中医妇科方面的术语,其中共同收录的术语有112条,翻译完全一致的术语62条(Ⅰ类),翻译基本一致的术语37条(Ⅱ类),翻译不一致的术语9条(Ⅲ类)。笔者重点对比分析了Ⅱ、Ⅲ类术语,其中Ⅱ类术语以“试胎、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涩少、经行发热、倒经、绝经前后诸症、小产”为例,Ⅲ类以“季经、五不女、试水、崩漏、妊娠腹痛(胞阻)、子悬(胎气上逆)、难产”为例,从术语含义、中医文化特色、译语准确性等方面给予综合考量,并提出了合理的译法。
    • 俞瑾; 白玲玲; 俞超芹; 张丹英; 姚睿嫔
    • 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法联合迷你临床演练测评(Mini-CEX)在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妇科实习的48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传统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联合Mini-CEX;实习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同时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0x09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法联合Mini-CEX的满意度高达87.50%(21/24)。结论传统教学法联合Mini-CEX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医妇科学的临床教学水平。
    • 张旻轶
    • 摘要: 中医妇科学里有句话叫“十女九带”,就是说十个女性里有九个带下病患者,当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门诊里来看白带异常的患者确实占据了绝大部分。比如白带的量、颜色、形状有异常的,或者外阴瘙痒的,都会来门诊就诊。西医学中,阴道炎对应的便是带下病范畴。阴道炎可分为急性发作的阴道炎和迁延难愈的阴道炎。
    • 许英; 钱国强; 姜心禅; 陈佳; 梁颖瑜; 胡任飞; 傅南琳
    • 摘要: 目的中医妇科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主干课程与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对分课堂是基于传统教学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该课题旨在探索、构建中医妇科学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教学理念,结合中医学学科特色与中医妇科学课程特点,该研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医妇科学教学,并进行教学实践的初步评价。结果对分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团队沟通合作能力。该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及课堂讨论中潜移默化掌握并强化专业知识,增加理论素养,特别对学生临床思维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潜力。结论融合对分课堂的中医妇科学创新教学模式,可充分整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优势,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优化和推广。
    • 李琼; 陈婧; 周琼; 文晓敏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我校过去一学期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完成教学活动.笔者将鱼刺图引入中医妇科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使用鱼刺图后,普遍认为鱼刺图利于整合线上线下所学知识,利于整合新旧知识、归纳、总结、理清思路,利于发散思维、培养临床思维,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等,值得推广应用.
    • 刘丽; 董书含; 亢华楠; 李慕白
    • 摘要: 以中医妇科学为例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析.从人文素质和医德、经典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中西医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这几方面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及内在修养,掌握更合适的医患交流技巧,使人才更具有独立性.要积极开展以经典为中心的活动,定期开展经典研讨和比赛,让学生沉浸在中医经典的浓厚氛围中.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要加强对中西医妇科交叉学科的学习,拓宽临证诊断思路,增强动手能力.要将提高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列为中医妇科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可通过沙龙讲座或课程来对研究生进行辅导.要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判断,打破自身局限性,满足行业需求,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中医复合型实用人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