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空间—行为”互动研究将基于空间的研究范式与基于人的研究范式相结合,探索了行为对空间的选择机制及空间对行为的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在“近人尺度”中将城市层面的“空间—行为”互动研究下沉至街区层面,强调“个体即主体”的研究视角和“历史即未来”的研究意义,对图中786个人物、35种活动和10类行为进行整理,并对其中4种主要行为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的集聚性、外向性、场所型、景素型差异进行量化分析和背景解读,揭示人居活力的深层原因.同时,提出城市街区“空间—行为”互动研究的范式,即分别以行为和空间为导向,进行“空间—行为”的关联性与互构性分析:首先,是行为的空间分布,其塑造了街区活力,反映了空间特色,通过精准定位空间触媒可打造城市街区的活力引擎;其次,是空间的行为构成,其限定了街区主要功能,反映了空间主色,街区空间需要满足行为主体基本的使用需求;最后,是“空间—行为”产生的政策背景,其引导了街区生活的转变,反映了空间底色.以行为为切入点,进行街区空间的特色提取、主色维稳和底色识别,重构以往聚焦于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理念,也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和现代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