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代乾隆

清代乾隆

清代乾隆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专利文献76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贵州文史丛刊、文史知识等; 清代乾隆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成龙、吴山、段逸山等。

清代乾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69.48%

专利文献>

论文:76 占比:30.52%

总计:249篇

清代乾隆—发文趋势图

清代乾隆

-研究学者

  • 吕成龙
  • 吴山
  • 段逸山
  • Amanda
  • 严肃
  • 严迪昌
  • 云峰
  • 任流
  • 任火
  • 任访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晓婕
    • 摘要: 京剧戏曲艺术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社会整体稳定且社会生产力发展快速,工商业与城市人文文化都极度发达。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文化发展方面盛行一时,其中更有乾隆皇帝组织编纂的各类书籍如《儒林外史》《四库全书》等等,评书创作成为当时社会最流行的文化表现形式。而在当时,普通社会大众青睐看戏,这也为京剧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孕育形成创造了一定的环境背景。
    • 陆琦
    • 摘要: 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过去出了城西门,便可看见。惠山高329 m,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绵延而来,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所以也称“九龙山”。惠山还有柯山、历山、古华山、西神山等古称。晋代时因有高僧慧照在此建寺,后人用慧照命名“慧山”,古时慧与惠两字相通,“惠山”由此得名。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到此,称其为“江南第一山”。
    • 颜士州(文/摄影)
    • 摘要: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群山毓秀,奇峰挺拔,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为其赋诗题词,来此勒石树碑。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游览齐云山,著有《游白岳日记》;清代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赞此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朱熹、王守仁、海瑞、唐寅、戚继光、袁枚、郁达夫等都曾登临此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齐云山景区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它以秀美的丹霞地貌、众多的摩崖石刻、丰富的道教文化而独步江南,并在1993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 李世平
    • 摘要: “神草”与“仙丹”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的雅号。有极佳的补益之功,是公认的“神草”,自古家喻户晓。清代乾隆皇帝对人参甚为推崇,除写诗歌咏,还封人参为“仙丹”。两个别称,正可成对。药典说,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临床上,体虚欲脱、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气血亏虚、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症,均可用之。
    • 杨吉生
    • 摘要: 萧衍,字叔达,即南朝梁武帝,他活了85岁,是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仅次于清代乾隆皇帝的一个。他的养生有四法。爱学习萧衍自幼天资聪敏,勤于动脑,酷爱文学,乐于读书。他当了皇帝后,不管事务多么繁忙,仍手不释卷,经常读书到深夜。萧衍还醉心著书立说,撰有《毛诗答问》《尚书大义》等二百余卷、《通史》及诗文等六七百卷。读书则神安,神安则寿延,勤攻读,多写作,这是萧衍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 龚乐涵; 梁文梅
    • 摘要: 作为一座坐落在重庆的博物馆,自然也不能少了对重庆元素的展示,如果你去重庆自然博物馆,不要忘记去看看复原的吊脚楼模型,体验一下老重庆的风貌。独特的风景线清代乾隆时期的蜀中奇才李调元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1)。"这句诗描述的是曾为山城重庆代表性民居建筑的吊脚楼:古代的重庆居民用杉木杆子在崎岖不平的狭窄山坡上撑起四四方方的吊脚楼,成片的吊脚楼摩肩接踵搭成了古老的山城。走在街上,道路直接从店铺中穿过,吊脚楼背靠岩壁三面临江,就像细腿大头的小房子忽然"成精",踮着脚尖站起来了一样。
    • 关键
    • 摘要: 一岁又去,一岁又来,转眼间,又到新正。正所谓“年年光景见长新”,新年新气象,事事都要讨个好彩头,取个好寓意,算是对新一年的祝福与期盼,市井之家如此,深宫内苑亦是如此。清代乾隆皇帝向来有好事之名,年节前后对这些祝颂之事特别上心,而盆栽、盆景作为节日间必备的“雅物”,颇受其喜爱;而诸多盆栽、盆景花卉之中,有万年青一种,以其特殊的寓意,备受乾隆皇帝钟爱。
    • 刁鹏
    • 摘要: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绘画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仿古与创新融汇交织,新装饰风格逐渐成型。乾隆帝是好古敏求的风流天子,他深刻介入到宫廷艺术创作中去。同时,乾隆帝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御制诗集》便是研究其人物生平、审美品位及内心世界的重要资料。此外,乾隆帝在宫廷画家作品上的御题诗词,更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宫廷绘画及乾隆帝所倡导的审美品位的直接证据。
    • 阮富春
    • 摘要: 17世纪玻璃镜传入中国以前[1],铜镜是古人照容的主要工具,这类寻常日用之物最难传世,民间流通的明以前传世铜镜数量有限。铜镜的收藏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系统收藏的形成则晚至宋徽宗时期,《宣和博古图》收录铜镜113面,开启了宫廷鉴藏铜镜之始。明中期,古镜成为文人雅玩不可或缺之物,且形成了以文人审美为主流的品评标准[2]。清代乾隆朝承续北宋铜镜鉴藏余韵编撰的《西清古鉴》,是中国历史上的首部铜镜鉴藏专书。20世纪铜镜的研究与收藏“两头热中间冷”,民国时期和90年代参与者众,90年代后期随着文物拍卖在中国大陆兴起,铜镜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成为一个收藏门类。
    • 吕成龙
    • 摘要: 三、乾隆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1.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乾隆朝御窑青花瓷器系大宗产品,不但产量大,而且式样多。其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逐渐程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承袭雍正朝御窑青花瓷器遗风的仿明代青花瓷器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创新之作。雍正朝盛行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朝等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哪是雍正朝,哪是乾隆朝。乾隆朝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造型见有无挡尊、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式执壶、锦纹壮罐、折沿盆(图21、图22)、撇口碗、松竹梅纹盘、把莲盘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