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平台
浮式平台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60868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西部探矿工程、石油和化工设备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船艇展暨高性能船学术报告会、中国游艇设计建造技术论坛、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四川省公路学会、四川省公路学会工程施工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交流会等;浮式平台的相关文献由923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彬、谢文会、黄一等。
浮式平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08681篇
占比:99.99%
总计:2608831篇
浮式平台
-研究学者
- 谢彬
- 谢文会
- 黄一
- 姜哲
- 欧进萍
- 王世圣
- 吴植融
- 张大刚
- 时忠民
- 武文华
- 任年鑫
- 刘刚
- 王文华
- 邹荔兵
- 霍仕环
- 岳前进
- 田超
- 程小明
- 刘凡鹰
- 吴小峰
- 吴波
- 江泓泉
- 丁军
- 冯加果
- 叶永林
- 张崎
- 张海成
- 徐道临
- 李清平
- 李红霞
- 王俊荣
- 赵晶瑞
- 陈景杰
- 余杨
- 冉祥凤
- 刘明月
- 吴鸿博
- 周济福
- 夏宗朝
- 孙加鹏
- 尤云祥
- 张启应
- 张良
- 徐立新
- 曾晓辉
- 李阳
- 杜亚震
- 段博志
- 王琳琳
- 甄兴伟
-
-
于小伟;
姜涛;
罗瑞锋
-
-
摘要:
为合理评估浮式平台的波浪载荷,着重总结归纳几种常用的波浪载荷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并将其应用于某新型浮式平台的结构型式设计研究中。结果表明:基于最大波法、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得到的设计波参数相差较大。若要合理评估浮式平台的波浪载荷,需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方法,避免采用单一方法造成安全裕度不足。该研究可供海洋结构物型式设计、波浪载荷计算和结构强度评估参考。
-
-
王浩宇;
于文太;
魏佳广;
黄山田
-
-
摘要:
依托“浮式生产装置及水下生产系统安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结合OrcaFlex软件分析水文环境对自由态深水桩基超精准就位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南海地质特点,研发应对不同地质条件的辅助结构,最后依托流花16-2项目进行海试来验证该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深水浮式平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
-
王宴滨;
王金铎;
高德利;
辛世琳
-
-
摘要:
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对安全高效安装作业具有重要影响。考虑顶部浮式平台漂移运动的影响,建立隔水管安装过程横向动力特性分析模型和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讨论顶部浮式平台的静偏移、漫漂幅值和漫漂周期等对隔水管安装过程横向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过程中,横向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隔水管底部,弯矩与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隔水管顶部靠近海面的位置;在一个平台漫漂周期内,隔水管底部横向位移的最大值与顶部弯矩的最大值出现在同一时刻,顶部应力的最大值出现时刻滞后于顶部弯矩的最大值出现时刻;平台静偏移主要影响隔水管安装过程中的横向位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平台漫漂幅值是影响隔水管安装过程横向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随平台漫漂幅值的增大,隔水管横向位移、弯矩和应力增大;平台漫漂周期对弯矩影响较小,对横向位移和应力无明显影响。该结果对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过程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
-
程钰龙;
万培
-
-
摘要:
文章旨在研究桥梁于深水区域搭建时,传统的固定施工平台可能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从施工平台的发展以及运用进行研究,理清固定平台以及浮式平台两方的优缺点。另外计算浮式平台在施工时外力荷载影响下,浮式平台因此产生的位移偏位,得出对应锚杆伸缩量的计算公式。研究了改变水域水位的情况下,浮式平台发生的偏移以及对应方法,得出卷扬机对应收放锚绳的长度,用以及时迅速地回正浮式平台的偏移,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
-
朱海山;
何骁勇;
陈勇军;
王婷婷;
张大刚
-
-
摘要: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已经逐步迈入深水区域。由于深远海地区的环境恶劣,为了确保平台的安全运营和及时了解平台的运行状态,在平台上安装一体化海洋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介绍了监测系统的发展和利用历史;其次详细描述了系统组成,监测参数和设备,传感器连线方式,以及数据采集和展示软件等。最后以某实际平台为例,阐述了其传感器布置和实测数据分析效果。研究成果对我国采用监测系统提高浮式平台安全运维将起到借鉴作用。
-
-
徐小祥;
王彬;
朱晨鹤
-
-
摘要:
超深水裸露基岩河床条件下进行高桩承台桥梁基础施工时,一般采用浮式平台或者固定平台先进行钻孔桩基础施工,然后采用钢吊箱进行高桩承台施工;但在水深60 m以上的超深水和45°陡坡裸露花岗岩河床这种极端环境下进行钻孔桩施工时,单独采用某种方式施工难度极大。福建永定公路龙湖大桥施工针对困难工况,采用浮式平台和固定平台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即先依托浮式平台施工定位锚固桩,定位锚固桩以新型伸缩式水下连接系保证固定平台的安全稳定,利用固定平台进行主桥桩基施工。施工方案有效解决了超深水陡坡裸露基岩钻孔桩施工中出现的护筒滑移、偏位、跟进锚固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
-
张成祥
-
-
摘要:
基于水中浮式平台对钢管桩进行植桩,有效解决了卵石及裸岩河床中钢栈桥施工难题,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和便利性。浮式平台结构简单,浮体结构由标准节组成,可以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施工便捷。钢护筒通过在定位架设置上、下层调节结构,能够对钢护筒的水平位置和竖向倾角进行精确调整,提高了钢护筒施工精度。浮式平台在水中可以快速移动,节省了移动桩机的时间,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植桩可以确保栈桥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在栈桥上安全地进行施工。
-
-
-
-
摘要:
5月29日,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从茂名广港码头拖航前往罗斗沙海域进行示范应用。数据显示,“扶摇号”浮式平台总长72米、型深33米、型宽80米,搭载中国海装6.2兆瓦抗台型I类风力发电机组,机组塔筒高度为78米,轮毂中心高度96米,风轮直径152米,叶片长度74米,浮体和机组总重量超过4000吨。
-
-
李治贵;
曹颜玉;
张超;
汤国红;
卢福志
-
-
摘要:
由于浮式平台的柔性及在不停晃动,如果将按常规设计的往复压缩机组直接安装在上面,机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有振动超标等问题。以某浮式平台往复压缩机组为例,针对浮式平台及往复压缩机的特点,对机组进行了振动控制优化设计。探讨了如何通过气流脉动和机械振动分析控制机组橇上设备及管道的振动水平,以及如何通过机组底橇和平台支撑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分析,使系统既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又能满足动态振动要求,可为浮式平台往复压缩机组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
-
于小伟;
周骏;
罗瑞锋;
黄曌宇
-
-
摘要:
为优化浮式平台结构型式,确定波浪载荷分析方法及特征载荷选取,并应用于新型浮式平台的波浪载荷分析与结构强度评估。结果表明,型式优化的平台运动特征载荷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可有效避开作业海域的极端海况,为海洋结构物的型式设计、波浪载荷计算与结构强度评估提供参考。
-
-
-
杜宇;
武文华;
靳扬;
岳前进;
李峰;
谢日彬
-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台风管理是海洋浮式平台面对台风灾害天气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针对难以获得台风期间实时测量信息的问题,以面向南海应用设计了远程独立监测系统(IRMS系统),其中包含硬件集成系统、软件集成系统、独立供电系统和基于VPN的远程通信、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我国"南海挑战号"半潜式平台上开展了应用,实现了对台风天气下环境参数和浮体运动的全面实时测量,为台风管理决策制定提供实测信息支持.同时,面向海量数据存储和应用问题,开发了台风管理数据库,可以作为台风预警标准制定和台风管理决策制定的数据基础.
-
-
TIAN Chao;
田超;
DING Jun;
丁军;
WU You-sheng;
吴有生
- 《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文中以某岛礁和一半潜式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动力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特点及岛礁地形对浮式平台运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波浪从远海传播至岛礁附近,经过礁坪前地形剧烈变化地带时波高增大后迅速减小,并在礁坪边缘与浅水礁坪的衔接段形成破碎带,最后进入浅水礁坪后波高基本由水深控制;2)考虑近岛礁海底地形后,波浪在平台布置海域发生了折射、反射和破碎等浅水变形,导致平台实际遭遇的波浪较为复杂,除了有90°的来浪,还有因海底地形变化引起的斜浪,平台试验得到的运动RAO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但具体数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的分析结果可为后续近岛礁浮式平台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
XIE Wenhui;
谢文会;
XIE Bin;
谢彬;
JIANG Zhe;
姜哲;
WANG Shisheng;
王世圣
- 《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分会2013年海洋工程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适合中国南海油气开发工程模式中可能应用的平台,论述了半潜式、TLP、Spar平台在世界各海域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各类平台的建造安装特点及浮式平台主要建造安装资源.针对南海环境条件特点,从降低综合开发成本,提高安全性出发,立足于国内建造资源,提出了适合中国南海油气开发的浮式平台,并介绍了中海油公司自主研发的适合中国南海的新型平台.经研究认为:在采用传统浮式平台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中,应采用新型TLP或半潜式平台.新型平台应可实现上部组块和船体在建造场地的一体化,可实现整体拖航,以减少海上安装成本和风险.基于国内建造的考虑,针对中国南海的新型平台结构应与半潜式平台结构类似,同时从安全性和经济性出发,新型平台应具有无条件稳性、干式采油的特点.
-
-
任年鑫;
李玉刚;
欧进萍
- 《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随着深水浮式海上风电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浮式平台运动对风力机的稳定运行及气动载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黏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k-ωSST湍流模型,数值模拟FFA-W3-211翼型在不同入射攻角下的气动性能,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对应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较好地验证数该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利用滑移网格技术模拟风力机翼型随浮式平台的典型周期性运动,实现浮式风力机翼型与周围流场的复杂非线性流固耦合分析,分别研究浮式平台不同运动幅值及运动频率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从物理机理角度进行阐明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将对未来大型深水浮式海上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分析及浮式平台系统的运动性能设计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浮式平台运动幅值的增加,风力机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扭转系数的响应幅值都有着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浮式平台的大幅值运动响应造成了翼型入射风速的较大变化,因此其对风力机翼型的气动性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鉴于不同浮式风力机平台系统的运动响应幅值相差较大,建议在浮式风力机平台系统的整体设计中,有效控制风力机运行状态下平台的运动响应幅值,进一步优化风力机的变桨距控制策略,这将有利于保障浮式风力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叶片结构的疲劳寿命。浮式海上风力机实际正常运行海况下的波浪频率变化范围较为有限,翼型随浮式平台运动频率变化范围相应较小,因此有限的运动频率变化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
-
-
许垒;
雷欢;
关羽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主墩长85.1m×宽39.6m ×高14.91m、重1800t,双薄壁钢套箱现场组拼及整体吊装技术.南主墩钻孔桩施工提前完成,前期采用组拼壁体的浮式平台随着工程进展转换为固定平台,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进度和钢套箱拼装质量;通过周密的计算及安排,南主墩钢套箱顺利下放,入水,实践证明现场组拼、整体吊装方案安全可行。
-
-
屈衍;
时忠民;
肖越
-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1年
-
摘要:
浮式平台结构是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工程设施,系泊系统断裂通常是浮式平台在灾害海洋环境作用下的主要破坏形式.系泊系统在极限海况下的受力及断裂过程分析是灾害海洋环境作用下浮式平台系统安全评估、设计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时域浮式平台、系泊系统耦合运动分析方法的灾害海洋环境下系泊系统断裂过程模拟分析方法.以典型半潜式平台系统为例,对其系泊系统在极端海洋环境下的断裂过程及平台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
-
-
陈金龙;
郭宏;
屈衍;
刘小艳;
阎军;
岳前进;
汤明刚
-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1年
-
摘要:
南海某浅水油气田的浮式生产系统由内转塔FPSO、BTM系泊系统,以及若干呈缓S形布置的电缆、柔性立管共同组成.对该系统的整体分析不仅可提供沿管/缆的有效张力和曲率信息,用于安全校核,同时也为水下系统布局和构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分析基础.但此类分析往往呈现工况繁多、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而显得格外困难.以一根动态电缆的分析为例,针对FPSO与BTM系统在极端海况下可脱离的特点,对于未脱离的工作海况,采用解耦的分析策略;对于脱离后的海况,则采用了耦合的分析策略,均借助Orcaflex软件,对缆进行非线性时域内的精确验算.给出了极值张力与曲率信息,校核了疲劳寿命,并进一步针对原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此类系统下的柔性立管、动态电缆的整体分析提供了一条新型技术思路与分析流程,对水下柔性管缆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