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水管

隔水管

隔水管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机械、仪表工业、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5161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化技术、石油矿场机械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年深海能源大会、2014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等;隔水管的相关文献由1711位作者贡献,包括许亮斌、陈国明、盛磊祥等。

隔水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1617 占比:99.42%

总计:51917篇

隔水管—发文趋势图

隔水管

-研究学者

  • 许亮斌
  • 陈国明
  • 盛磊祥
  • 畅元江
  • 刘秀全
  • 金国林
  • 周建良
  • 江俊西
  • 毛良杰
  • 金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玉学; 李城里; 赵景原; 呼布钦
    • 摘要: 隔水管钻井液控压技术是在无隔水管钻井液上返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控压钻井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深水钻井中遇到的窄密度窗口问题。该项技术主要通过控制隔水管中钻井液液面高度从而达到灵活调控井筒压力,其当量钻井液密度为一条曲线,与安全密度窗口更加匹配。隔水管钻井液控压技术有利于减少窄密度窗口井的套管层次;在检测井涌及漏失所需时间较短,且检测方式不受海洋环境的影响;用于控压固井时可增加固井过程的安全性,提高固井质量;可抵消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循环摩阻,增加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也可有效降低钻井液滤失量,提高井眼清洁能力,缩短钻井周期及降低钻井成本。文章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及在深水钻井中拥有的巨大应用前景,未来必将在深水钻完井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 毛良杰; 付燈煌; 曾松
    • 摘要: 为了研究正常连接与悬挂撤离时隔水管动力特性与安全,本文建立了统一的隔水管动力分析模型,通过设置边界条件来考虑正常连接与悬挂撤离工况。同时采用有限单元法结合Newmarkβ动力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开展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选取南中国海一深水井,对正常连接与悬挂撤离工况下隔水管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海况、工况下隔水管的应力及接头转角安全进行校核和讨论。研究表明:隔水管位移与应力随着海流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正常连接工况隔水管最大应力出现在水面位置,平台不发生漂移时,隔水管能够承受十年一遇及以下的载荷;隔水管变形和应力随着平台漂移的增大而增大,漂移方向与流速方向直线夹角越大越利于保护隔水管;软悬挂隔水管在水面附近出现极大应力,硬悬挂隔水管在连接处出现极大应力;相比于硬悬挂,软悬挂模式下隔水管弯矩与应力都更小,但是由于顶端转角限制,其所能承受海流作用能力并不能显著优于硬悬挂。
    • 王宴滨; 王金铎; 高德利; 辛世琳
    • 摘要: 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对安全高效安装作业具有重要影响。考虑顶部浮式平台漂移运动的影响,建立隔水管安装过程横向动力特性分析模型和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讨论顶部浮式平台的静偏移、漫漂幅值和漫漂周期等对隔水管安装过程横向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过程中,横向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隔水管底部,弯矩与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隔水管顶部靠近海面的位置;在一个平台漫漂周期内,隔水管底部横向位移的最大值与顶部弯矩的最大值出现在同一时刻,顶部应力的最大值出现时刻滞后于顶部弯矩的最大值出现时刻;平台静偏移主要影响隔水管安装过程中的横向位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平台漫漂幅值是影响隔水管安装过程横向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随平台漫漂幅值的增大,隔水管横向位移、弯矩和应力增大;平台漫漂周期对弯矩影响较小,对横向位移和应力无明显影响。该结果对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过程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 何霞; 杨成宇; 王国荣; 钟林; 蒋雯婧
    •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隔水管的使用寿命和保障深水钻井的安全性,在只考虑同一流速下的海流力、不同沟槽的布置对隔水管受力影响的工况下,利用织构减阻的原理,将三角型沟槽织构引入隔水管表面来起到降低隔水管绕流阻力的作用。方法采用大涡数值模拟,建立三角沟槽织构隔水管力学模型,在恒定流速下开展三角型沟槽深度和宽度几何参数对隔水管升阻力系数、速度场分布、压力系数分布、涡量分布影响规律的仿真分析,并与光滑隔水管的速度场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速度矢量场分布进行对比。结果在南海恒定平均流速0.3 m/s的模拟工况下,当三角型沟槽织构沟槽个数为32时,沟槽织构隔水管的升阻力系数均小于光滑隔水管,起到了减阻抑升的作用,且在深度为0.14 mm、宽度为1.96 mm的条件下,隔水管的阻力系数降低了65.02%,升力系数均方根降低了78.3%,减阻效果最佳。结论建立了一套恒定流速下三角型沟槽隔水管绕流减阻优化设计与评价的新方法,为利用三角型沟槽织构改善隔水管的疲劳失效、提升其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参考。
    • 张兴权; 陈巍; 秦一飞
    • 摘要: 隔水管监测系统主要目的是监测隔水管形状、受力、上下滑动接头的角度,通过实时监测关键参数,移动平台位置,确保隔水管处于安全作业范围,保障了作业安全。通过对比常见的国外供货商和国内研制的隔水管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参数的获取、处理,对常见的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供行业内参考和决策使用。
    • 祝效华; 冉亮; 敬俊; 孙汉文; 王成涛; 张一鹏
    • 摘要: 为确定隔水管充气双梯度钻井充气水深和充气速率,根据气液两相流漂移流理论,考虑气体流动过程中其体积受隔水管环空压力变化的影响,建立了隔水管环空压力计算微元模型,推导出了隔水管充气双梯度钻井充气速率计算模型,并利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南海某深水井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了施工参数对隔水管充气双梯度钻井充气水深、泥线处环空压力和充气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行隔水管充气双梯度钻井时,在0~300.00 m水深段充气对井底压力的调节效果最明显,反应最迅速;在300.00~1 100.00 m水深段,充气只起到辅助调节井底压力的作用;在水深超过1 100.00 m处充气实现双梯度钻井所需的充气速率非常大;井口回压较小时,通过充气调节海底泥线处隔水管环空压力的效率高。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隔水管充气双梯度钻井时,应根据水深选择充气点,合理配置充气管路。
    • 李旭; 朱志强; 冯颖韬; 赵琥; 温达洋; 山永林; 林黎明
    • 摘要: 准确把握隔水管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特征是保障海洋钻井管柱系统安全性的基础。文章通过Hamilton原理建立了海洋钻井隔水管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弯曲梁单元的Hermite三次插值函数作为形函数将动力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并进一步通过对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以及外力列向量的分类整合,最终形成了隔水管系统的整体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Newmark积分法对隔水管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求解,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参数对隔水管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对于海洋环境载荷而言,海流力对隔水管偏移的影响要大于波浪力;隔水管的加厚和顶张力的提升都是控制隔水管振动和偏移的有效手段;此外,浮力块提供的浮力越大,隔水管的弯曲应力和横向偏移也越大。因此,在确保满足海洋钻井平台提升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浮力块的使用数量。
    • 张坤; 肖志程; 杨虎; 张朋; 张玉
    • 摘要: 隔水管万向节由多个挠性元件组成,有限元计算时需考虑挠性元件中橡胶-钢层状结构复杂的接触以及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导致计算效率低。研究了挠性元件的一种等效单元,可大幅提高万向节的计算效率。首先,利用ABAQUS软件中的弹簧单元、连接器单元和子结构单元对橡胶柱建立不同单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基于有限元分析优选出最佳等效单元,建立挠性元件等效单元模型。最后,对挠性元件不同载荷下等效模型的拉伸刚度、压缩刚度和弯曲刚度进行分析,并与挠性元件实体单元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连接器单元建立的等效模型可以有效代替挠性元件并提高计算效率。研究结果可以为隔水管万向节挠性元件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 摘要: [发布日期:2022-04-18]近日,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鸡石油)牵头申报的“海洋油气开发用隔水管主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据悉,海洋钻井隔水管作为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装备单元,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石油钻井装备,目前我国海洋钻井隔水管的绝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宝鸡石油依托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海洋油气开发用隔水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国家“863计划”“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工程化研制”课题,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海洋隔水管主管关键制造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具有高尺寸精度及高性能要求X80钢级高强度深水钻井隔水管用直缝埋弧焊接钢管。
    • 黄熠; 刘书杰; 孟文波; 刘和兴; 李磊; 同武军; 刘秀全
    • 摘要: 水下井口是深水油气钻井作业的关键装备,在海流的作用下易发生涡激疲劳失效,目前的研究侧重于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整体涡激疲劳分析,尚未开展深水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为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深水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建立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整体与局部分析模型,构建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交互机制,通过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应力关系得到水下井口局部涡激疲劳损伤,实现水下井口局部涡激疲劳精细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水下井口和导管近泥线处的涡激疲劳损伤较大,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最大值出现在高压井口,其次为低压井口和刚性锁紧总成,套管悬挂器的疲劳损伤较小。所得结果可为深水水下井口疲劳设计、分析及寿命管理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