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地区
浙东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785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浙江学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2009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等;浙东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佳瑶、周建良、唐影等。
浙东地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785篇
占比:98.89%
总计:12928篇
浙东地区
-研究学者
- 刘佳瑶
- 周建良
- 唐影
- 姚晓慧
- 杨眉
- 杨纪
- 梁丽伟
- 王海燕
- 福长悠
- 耿国彪
- 胥筝筝
- 褚纳新
- 陈百刚
- 陈银根
- 黄丽英
- Ding Yanli
- 丁伟红
- 丁桔
- 丁艳丽
- 丁言模
- 严恩萍
- 乐承耀
- 任军凯
- 何忠礼
- 俞仲辉
- 俞建伟
- 俞照正
- 冯一伟
- 刘东
- 刘启华
- 刘红艳
- 劳力
- 华剑
- 卢卫
- 卢立志
- 史亚萍
- 叶初江
- 叶晔
- 叶玮
- 吕惠进
- 吕文君
- 吴伟强
- 吴媛枫
- 吴旭江
- 周本智
- 周永龙
- 周燕波
- 周衍平
- 周镛兵
- 善言
-
-
唐影;
陈文忠;
任军凯;
陈银根
-
-
摘要:
番茄属茄科番茄属植物,果实风味独特,蔬果兼用,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番茄口感成为影响市场导向的重要因素,因此,浙东地区越来越多番茄种植基地开始种植皮薄、肉厚、汁多、酸甜适中的口感型番茄。口感型番茄通过越冬栽培生产可以满足消费者冬春季对新鲜蔬菜的刚性需求。浙东地区冬季常有连日低温多雨寡照天气,为此笔者经过2 a试验研究和田间调查,将浙东地区口感型番茄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
-
-
赵山(文/摄影)
-
-
摘要:
春秋时,世居于浙东地区的於越民族迅速崛起,并以会稽为中心建立了国家,即越国。两千余年后的越地,这个崇拜飞鸟、雄霸一方的民族已不复存在,唯留下无数的珍宝,在如今的绍兴流传。
-
-
林峰
-
-
摘要:
1941年4月,日军发起宁绍战役,包括三北在内的浙东地区相继沦陷。毛泽东、党中央及时洞悉浙东抗战的形势变化,要求刘少奇、陈毅等在浙东"发展广大的游击战争"。自1941年5月,我党领导的浦东部队分七批共900余人相继南渡杭州湾,会同地方武装转战三北,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开辟了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
-
-
王海;
吴媛枫
-
-
摘要:
"唱新闻"是一种源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民间口头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于南宋时期的浙东地区,清末民初发展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并盛行于象山等浙东地区。浙东"唱新闻"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邸报之兴盛及浙东繁荣的新闻传播活动为"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唱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与同源俗文化曲艺形式的民歌和"画新闻"比较而言,"唱新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底蕴深厚、口口相传的传播优势,但在流传过程中也体现出其代表作品少、新闻传播功能减弱等不足之处。近年来,"唱新闻"说唱艺术逐渐向"宁波甬剧""小热昏"等形式发展演变,同时创新地融合不同剧种和乐器,不断满足新时代民众曲艺欣赏的审美需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保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
陈益龙;
赵琪;
张雨卉;
徐艳芳;
王雪如
-
-
摘要:
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浙东地区的传统水乡聚落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聚落已经"香消玉殒",有些聚落则苟延残喘.而浙东地区传统水乡聚落承载着浙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人文、人与自然、地域乡土等重要信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在城市发展与聚落保护的冲突愈演愈烈的当下,本文以绍兴地区八字桥片区的水乡聚落为例,对浙东水乡聚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而通过聚落的有机更新来解决城市发展和聚落保护的冲突问题,从而使聚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融入城市的发展.
-
-
杨先烘
-
-
摘要:
定海北马峙和里洞岙杨家保存一百多年的《陡亹杨氏宗谱》是浙东地区现存谱谍中一部世系记载详细,编纂水平较高,保存完好无损的宗谱。文章从天一阁范邦城帮助鄞南陡亹杨家创修宗谱的缘由说起,介绍了天一阁范氏与陡亹杨家两代联姻的特殊关系和天一阁人为陡亹杨氏一族“始有谱览”所作的杰出贡献;通过对杨家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和当时甬上名门望族、社会贤达之间屡世联姻、诗来诗往作派的剖析,赞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人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对天一阁范氏家世作了有益的探索,以显现世传家谱在当今的研究价值,提升人们对家谱文化重要性的认知。
-
-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843年,迄今已有178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1953年更名为宁波市第二医院,201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是浙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杭州医学院、宁波大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
-
-
福长悠;
张蕊(译)
-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穆时英193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生活在海上的人们》背后的历史事实,并指出创作题材源于1930年发生在浙江省舟山群岛六横岛的"六横暴动",进而探讨穆时英所使用的历史资料和小说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作品中,在某岛上居住的渔民和盐民为了反抗掌管渔业和制盐业的乡绅而发动一场暴动,但最后以被县长的残酷镇压而落幕。本文根据1920-30年代的报纸记载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阐明了六横暴动与该小说的共同点。报纸中的部分记载源于弹压暴动的县长的报告,但报纸中的书面语在小说中被改为粗暴的口语,这更贴近底层人民的语言及粗犷民风。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与浙东地区的民风民情,深深地扎根于一个时代与地区的面貌。
-
-
郭慧芳
-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降雨量丰枯变化趋势的确定对一个地区的防洪抗旱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浙东地区代表站的降雨量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得到连续小波变换系数的实部、方差、模平方.通过画出降雨量序列小波变换系数的方差图,结合实部以及模平方的变化图,找出了降雨量序列所包含的主要尺度.通过分析各尺度下的连续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的变化趋势,确定了降雨量序列在各个尺度下的丰枯变换过程,从而确定了浙东地区未来几年降雨量的丰枯情况,为浙东地区引调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
施王伟
- 《第三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从音乐史的角度,杨荫浏、夏野两先生在他们的著作中分别对宋元时期的陶真作了较完整的概括,在其概括上,本文再对照"浙东"丘陵地区,尤其是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台州地区的道情、花鼓莲花、鼓词,发现这些曲艺和宋元时期的陶真有许多相像之处,即,为农村文艺,听者为"村人",说唱者为"路歧人".音乐特点是:吟唱风格,伴奏乐器为鼓,歌词多为七字句,结构为上下句反复.这些相像之处,或许即宋元时期陶真在浙东地区的遗存.另外,还有几个推断,即宋元时期的"陶真",包括道情和花鼓莲花,但莲花又是道情的支系,而鼓词则是花鼓莲花等的衍变.
-
-
-
夏秋萍;
黄翔;
李彤;
陈子昂;
李向军
-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了浙江省地方和部队1990~2001年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对以路桥机场为中心、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浙东沿海地区24个军地测站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浙东沿海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年际、月际、时际及地理分布特征,并对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对各种天气形势下的强对流天气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
-
-
邱志荣
- 《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传统文献对浙东江河文明记载始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而现代历史地理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把历史延伸到了至少4万年前的海侵时期.由此,产生了全新的飞跃和认知:海侵不但对浙东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且对这里史前的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决定兴衰的作用;浙东产生的舜、禹文化传说与卷转虫海侵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浙东文明,尤其是大禹治水传说对这里人们的水患意识和治水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浙东江河水利史的发展过程,对探索人类文明的活动形态、系统构成、演变发展、承传关系等有着重大意义。
-
-
邱志荣
- 《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传统文献对浙东江河文明记载始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而现代历史地理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把历史延伸到了至少4万年前的海侵时期.由此,产生了全新的飞跃和认知:海侵不但对浙东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且对这里史前的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决定兴衰的作用;浙东产生的舜、禹文化传说与卷转虫海侵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浙东文明,尤其是大禹治水传说对这里人们的水患意识和治水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浙东江河水利史的发展过程,对探索人类文明的活动形态、系统构成、演变发展、承传关系等有着重大意义。
-
-
邱志荣
- 《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传统文献对浙东江河文明记载始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而现代历史地理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把历史延伸到了至少4万年前的海侵时期.由此,产生了全新的飞跃和认知:海侵不但对浙东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且对这里史前的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决定兴衰的作用;浙东产生的舜、禹文化传说与卷转虫海侵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浙东文明,尤其是大禹治水传说对这里人们的水患意识和治水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浙东江河水利史的发展过程,对探索人类文明的活动形态、系统构成、演变发展、承传关系等有着重大意义。
-
-
邱志荣
- 《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传统文献对浙东江河文明记载始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而现代历史地理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把历史延伸到了至少4万年前的海侵时期.由此,产生了全新的飞跃和认知:海侵不但对浙东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且对这里史前的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决定兴衰的作用;浙东产生的舜、禹文化传说与卷转虫海侵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浙东文明,尤其是大禹治水传说对这里人们的水患意识和治水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浙东江河水利史的发展过程,对探索人类文明的活动形态、系统构成、演变发展、承传关系等有着重大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