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调查
田间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48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7865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农业开发与装备、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福建省气象学会2011学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26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等;田间调查的相关文献由1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家成、刘洁、夏风等。
田间调查
-研究学者
- 刘家成
- 刘洁
- 夏风
- 王向阳
- 王学良
- 黄娟
- 胡作栋
- 鲍周明
- 吴卫国
- 吴颖
- 方春华
- 杨小平
- 王晶
- 郑庆伟
- 陈国奇
- 付楠
- 余杰颖
- 吕中华
- 周青
- 唐伟
- 寇长红
- 尹益寿
- 张世才
- 张斌
- 徐丹
- 成会
- 易富文
- 曲耀训
- 柴建萍
- 毕辉
- 沈荣武
- 王洪利
- 耿坤
- 胡美绒
- 董立尧
- 薛德乾
- 詹根祥
- 谢道燕
- 魏洪义
- 黄任中
- 黄启中
- 任自忠
- 何浩
- 何立元
- 余露
- 储志坚
- 冯新霞
- 冯益群
- 刘云
- 刘少谋
-
-
陈春霞
-
-
摘要:
2022年3月9日,受福建省种子总站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组织专家在海南省三亚藤桥福建省南繁基地对水稻所选育的水稻籼型三系泓达A(原名134A)进行田间技术鉴定。在听取选育单位的汇报,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实地考察不育系种植现场,经田间调查和抽样检测后,专家组鉴定为,泓达A群体整齐,遗传性状稳定,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0%,花粉镜检以典败为主,不育度99.99%。
-
-
练健俊;
沈从根;
吴珍珍;
王声淼;
王梦萍
-
-
摘要:
导读:草地贪夜蛾属迁飞型害虫,可为害玉米,通过田间调查及性诱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庆元县5月中下旬为1代低龄幼虫的防治最佳时间,化学农药防治可选择在卵孵化盛期后1周内进行,推荐使用复配药剂,生物农药及性诱、食诱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作为辅助手段。
-
-
鲁译心;
赵玲玲;
杜晓云;
刘伟;
张硕;
盛玉婷;
于晓丽
-
-
摘要:
樱桃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和果实,能导致叶片穿孔、提早脱落,导致树势弱,影响樱桃树第2年产量,发病严重的樱桃树8月份叶片落光。一般5-6月发病,7-9月发病最严重,甚至造成全树8-9月二次开花。发病初期,樱桃叶片上形成针头大小的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逐渐变厚呈红褐色至紫红色,后扩大为圆形褐色斑点。
-
-
鲁振;
蒋向;
王策
-
-
摘要:
小麦作为河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566.67万hm^(2)以上,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因小麦生长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条件复杂,故易遭受多种灾害影响,尤其是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小麦苗情复杂不均衡现象,使小麦生产管理难度增加,对小麦持续稳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科学开展小麦苗情监测,对分析判断小麦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因苗分类管理、采取主动防灾减灾管理措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年小麦田间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优化河南省小麦苗情监测技术,科学研判生产形势,合理提出麦田管理措施。
-
-
李绍然
-
-
摘要:
近年来通过田间调查发现,安徽省临泉县玉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愈加严重,其中害虫就有玉米螟、白星花金龟、地老虎及玉米叶螨等种类,有虫田块的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严重威胁着临泉县玉米的安全生产。现将以上害虫的为害、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总结如下。
-
-
巴金磊;
韩建国;
陈柏华;
冯楷斌;
鲍民胡;
杜宏儒;
王健强;
孙海镝
-
-
摘要:
[目的]筛选出承德地区抗寒性强的杏品种。[方法]对11个杏种质资源地上部分冻害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评估其冻害程度。[结果]编号为001的品种抗冻性最好,冻害程度最低,为无冻害;编号为105、130.15、甜仁1、甜仁2、91的品种抗冻性次之,冻害程度为轻度冻害;编号为032、中仁5号、旦杏、南杂、034的品种抗冻性最差,冻害程度为中度冻害。[结论]该研究为承德市乃至冀北地区杏品种引进和筛选提供了参考。
-
-
唐影;
陈文忠;
任军凯;
陈银根
-
-
摘要:
番茄属茄科番茄属植物,果实风味独特,蔬果兼用,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番茄口感成为影响市场导向的重要因素,因此,浙东地区越来越多番茄种植基地开始种植皮薄、肉厚、汁多、酸甜适中的口感型番茄。口感型番茄通过越冬栽培生产可以满足消费者冬春季对新鲜蔬菜的刚性需求。浙东地区冬季常有连日低温多雨寡照天气,为此笔者经过2 a试验研究和田间调查,将浙东地区口感型番茄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
-
陈建军;
王鸿;
张帆;
张雪冰;
李宽莹
-
-
摘要:
【目的】兰州市高海拔区域种植桃树会出现抽条和冻害现象,严重制约着当地桃产业的发展,为了筛选出适宜兰州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桃优良品种,我们对17个桃品种在海拔1870 m地区进行试种。【方法】2020年至2022年春季,通过连续3 a对各品种越冬受冻、抽条及花芽受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不同品种1 a生果枝的抽条指数和花芽受冻指数。【结果】栽培的普通桃品种陇蜜10号、陇蜜9号和白凤、油桃品种陇油桃1号和世界1号、中蟠13号、油蟠桃品种7-7受冻较轻,抽条指数和花芽受冻指数平均30%,对产量影响较大。【结论】陇蜜9号、陇蜜10号和白凤桃,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和适应能力,可适当发展;油桃品种陇油桃1号、世界1号以及油蟠桃品种7-7虽然也能生长结果,但抽条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谨慎发展;其他品种因抗寒性差,栽植后易出现抽条和花芽受冻,对产量影响较大,不建议种植。气候条件决定了树种的分布,冬季低温是关系果树存亡的重要因素,与果树的自然分布关系密切,本研究为兰州高海拔地区桃品种引进和筛选提供了参考。
-
-
何春雷;
李翠艳;
白耀栋
-
-
摘要: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对甘肃省高台县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美乐、西拉、贵人香、赛美容、威代尔的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个品种霜霉病田间发病情况差异比较明显,贵人香、赛美容发病比较严重,美乐、西拉发病中等,威代尔、蛇龙珠发病最轻。针对病害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控建议。
-
-
刘小华;
郝延伟;
杨旭英;
胡作栋
-
-
摘要: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侵染所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近年来在延安市宝塔区发生普遍,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田间调查,在防治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并蔬菜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
-
杨子林;
周军;
陈双云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近年来,甘蔗褐条病在一些地方呈频发和扩大的趋势,如何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田间发生实况是系统研究其发生流行特点、演变趋势、制定防治策略和科学指导防治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针对该病的田间调查常常存在着数据采集不够、取样方法和严重度分级标准不尽合理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增加甘蔗褐条病严重度调查,统一采用"棋盘式平行线法"取样和7级严重度分级标准的办法加以改进.
-
-
-
-
-
-
熊贻义
- 《第26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三化螟属磷翅目,螟蛾科,单食性,是瑞昌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对水稻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根据笔者近八年调查,在瑞昌市一般发生面积60%~75%,主害代造成水稻枯心率严重田可达45%以上,白穗率可达70%以上,为此,笔者于2000-2009年在瑞昌市横港、南义、赛湖等乡镇采取室外田间调查的方法,对该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该类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抓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突出科学用药,进行化学防治。
-
-
尚佑芬;
赵玖华;
王升吉;
杨崇良;
路兴波;
孙红炜
- 《第六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田间常发生的葡萄病害主要有葡萄霜霉病、葡萄黑豆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及葡萄白腐病等,发病率一般在5%~30%,病情指数为0.3~3.0。葡萄病毒病中,葡萄卷叶病发生较普遍,但品种不同发病率有差别,低者仅有零星显症株,重者发病率高达60%,葡萄扇叶病、葡萄皱木复合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参试的15种农药防治葡萄霜霉病、葡萄黑豆病、葡萄灰霉病防效均在70%以上。
-
-
张凯雄;
周远曦
- 《第26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湖北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省水稻种植面积3140万亩(其中早稻530万亩,中稻1982万亩,晚稻613.73万亩),全省农药使用总量(商品量)4.8万t左右,其中杀虫剂2.7万t,占54.8%.近些年随着水稻"三虫两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连年大发生,导致水稻农药使用水平连年攀升.为了进一步摸清水稻农药使用情况,以点带面,选择在湖北中部沙洋县进行农户用药水平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进口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品种容易接受,占据农药成本近半,杀菌剂没有主流品种,农药成本投入不高,水田除草剂使用品种单一,占据农药投入的最小份额。
-
-
张凯雄;
周远曦
- 《第26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湖北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省水稻种植面积3140万亩(其中早稻530万亩,中稻1982万亩,晚稻613.73万亩),全省农药使用总量(商品量)4.8万t左右,其中杀虫剂2.7万t,占54.8%.近些年随着水稻"三虫两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连年大发生,导致水稻农药使用水平连年攀升.为了进一步摸清水稻农药使用情况,以点带面,选择在湖北中部沙洋县进行农户用药水平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进口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品种容易接受,占据农药成本近半,杀菌剂没有主流品种,农药成本投入不高,水田除草剂使用品种单一,占据农药投入的最小份额。
-
-
张凯雄;
周远曦
- 《第26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湖北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省水稻种植面积3140万亩(其中早稻530万亩,中稻1982万亩,晚稻613.73万亩),全省农药使用总量(商品量)4.8万t左右,其中杀虫剂2.7万t,占54.8%.近些年随着水稻"三虫两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连年大发生,导致水稻农药使用水平连年攀升.为了进一步摸清水稻农药使用情况,以点带面,选择在湖北中部沙洋县进行农户用药水平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进口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品种容易接受,占据农药成本近半,杀菌剂没有主流品种,农药成本投入不高,水田除草剂使用品种单一,占据农药投入的最小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