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身

法身

法身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五台山研究、科学与无神论、法音等; 法身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世安、佛日、净慧等。

法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94.78%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5.22%

总计:134篇

法身—发文趋势图

法身

-研究学者

  • 王世安
  • 佛日
  • 净慧
  • 学诚
  • 张凯
  • 张超
  • 星云大师
  • 林长安
  • 梵彧
  • 肖志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长冈龙作; 李银广(译)
    • 摘要: 日本清凉寺的释迦如来像是东大寺僧人奝然敬造的,它是位于开封的旃檀释迦瑞像的原型。奝然将五脏看作卢舍那佛和大日如来二者的法身,把释迦如来像作为卢舍那佛(东大寺大佛)的化身而敬造。奝然的供养物品在其构想的基础上相互有机地结合,而其中台州人的供养物品与奝然的意图并无关联,是遵循宋代造像的做法进行供养的。清凉寺释迦如来像是同时反映平安时代日本和宋代中国之思想及信仰的稀有佛像。
    • 杨玉飞
    • 摘要: 《如来藏经》不仅为现存最早的汉译如来藏系经典,也是成书最早的如来藏系经典之一。该经仅有短短的一卷,同后期的如来藏系经典相比,虽然其系统性、思辨性皆有不及,但该经对如来藏思想在汉地的传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经不仅在当时的佛教思想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如来藏思想在后世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 张文卓
    • 摘要: 佛身是佛教的核心问题.佛身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最初的佛陀色身(肉身)到法身,再到法身佛的演变.法身思想在不同经典体系、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经过了以佛陀所说经戒为法身法身作为一种纯粹精神理体的演变.《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塑造则将法身赋予一尊具体的佛,使得抽象的法身具象化,强化了法身信仰的传播.
    • 艾蒂安·拉莫特; 辛放(译)
    • 摘要: 在古代的印度文学中,莲花常用来譬喻超越性的品质,佛教徒自古以来都用莲花譬喻佛陀。本文首先考察了契经中的两处莲花譬喻的用例,以及这两处契经中所讨论的问题。第一处是《花经》,经中讨论了"五蕴"的无常性,第二处是《世界经》,经中讨论了获得解脱的要素"无漏五蕴"的神圣性,前者被认为是佛陀的"生身",后者被认为是佛的"法身"。后续部派佛教接续了这个讨论,总的来说分成两种,第一种属于超自然主义派,他们相信佛陀化现在世间是为了顺应世间,佛身本身是不可言说的;第二种属于理性派,他们相信经典的描述,认为佛陀的色身是有漏的,法身是无漏的。^([2])
    • 居夏巴·牛麦泽翁
    • 摘要: 文章主要阐释大乘中观道之利益众生思想观点,并解析中观性空与缘起二者结合的微妙之处,探讨依靠性空与缘起二者的结合,成就利己法身和利他相身的相关理论。
    • 赵婧
    • 摘要: 佛教以无相为体,强调法身无相,但又借助可见的形象呈现隐匿的法身和抽象的教义。佛像(形象)、佛(法身)、造像者和信众,在各自情境下的"观"与"被观",促成了审美意象的互动生成,使得审美主客体的关系在不断地切换中而具有互主体性。佛像之"观",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肉目"活动,而是一种非逻辑、非理性、非对象性、领悟式地将心灵契入佛像内部与其两行与互生的直觉活动;是一种基于想象的审美直觉的内视与创构,是对心目所见"物"的"直透",心观、心目所聚合生成的心象具有审美意象的明晰性、透莹性与创构性。
    • 胡抗美(主讲)12
    • 摘要: 一、回到传统中看书法今天讲座的这个题目准备了一段时间,也是我长期的思藐书法身份的认知就是要通过讨论书法的定义、职能等来明确书法艺术的定位。它关系到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不是艺术、是什么样性质的艺术,也关系到我们学习书法的方向,以及大众书法审美的目标。由于书法与实用长期结合在一起,其书法身份一直处在模糊状态,尤其在书法转型中,最容易对其身份产生误解。
    • 李申
    • 摘要: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什么是佛”和“怎样成佛”这样似基督教“上帝观”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探讨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发生的重大理论变化,对于人们理解佛教的本质、认识我们传统文化,可能有某些帮助.
    • 摘要: 2017年2月11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法身寺,约1250名僧人庆祝万佛节。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泰历三月十五日在摩揭陀国王舍城竹林园大殿,向自动前来集会的1250名罗汉宣传教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