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536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法学、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法治思维与第五届全国法律修辞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2007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等;法律制定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王文华、王庆廷等。

法律制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4.8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536 占比:94.95%

总计:3724篇

法律制定—发文趋势图

法律制定

-研究学者

  • 李涛
  • 王文华
  • 王庆廷
  • 唐卡
  • 姜龙飞
  • 张军
  • 张小睿
  • 李文
  • 武芳
  • 石茂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涛
    • 摘要: 法律制定是法治的基础和起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内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制建设与改革同时起步,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定既是国家治理在法制上的投射,又是法制本身对历史新阶段发展的自觉回应,法律制定的影响因素、变迁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转型过程和特征.虽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法律制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带有特定历史时期印记的问题.法制的发展是推进改革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是进行了初步探索.
    • 李涛
    • 摘要: 法律制定是法治的基础和起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内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制建设与改革同时起步,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定既是国家治理在法制上的投射,又是法制本身对历史新阶段发展的自觉回应,法律制定的影响因素、变迁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转型过程和特征。虽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法律制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带有特定历史时期印记的问题。法制的发展是推进改革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是进行了初步探索。
    • 封丽霞
    • 摘要: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立法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实现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基本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党对立法工作的认识以及领导立法工作的方式亦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党领导立法"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形成和不断完善。回顾党领导立法的历史进程,我们得出的主要经验启示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党领导立法"的重大意义与内涵;"党领导立法"应处理好与"人大主导立法"的关系;"党领导立法"应以科学立法作为目标任务;"党领导立法"的内容与方式必须不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 李涛
    • 摘要: 完善、确定的法律制度是法治的根本和基础,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需要法律进行调整的领域都要有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遵守和依靠,即法律制定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制定的关注点常常是改革的焦点,法律制定既是改革任务在法律上的体现,又是法律本身对社会需求的自觉回应,法律制定的价值理念嬗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对法律制度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法律制定理念的特征是迅速制定恢复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则,让国家治理"有法可依",而到了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阶段,法律制定理念随着党和国家重心任务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而更加突出法律的保障功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法律制定的价值理念又有了新的时代特点.新时代法律制定的价值理念应秉持以人为本,将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项,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法律;把法律制定与改革实践的重大决策和措施紧密结合起来.
    • 李涛
    • 摘要: 改革开放年40年,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基础是法律,法律制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和法治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我国法律制定重新起步的转折点,这时的法律制定主要是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保障.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时期是改革重新起步并且既往开来的阶段,法律制定的目标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律制定要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的高效运转提出的新的历史要求作出回应,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良法善治”.只有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内在规律,我们所制定的法律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 于梦媛; 薛轶
    • 摘要: 以中西影视剧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中西法律的起源、制定和实践,解析中西文化在法律制度上的差异性,进而在互鉴、交流和对话中寻求法律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式.
    • 李涛
    • 摘要: 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法治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变迁过程中存在的两条彼此关联但又不完全重合的主线.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改革与法治统一于国家发展道路之中,二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法治的基础是法律,法律的制定是整个法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追寻法治的起点,也是考察改革与法治关系演变的理想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法治建设进入全面建设时期,需要法治反映社会实际和主要矛盾,并对改革起指引和引领作用;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着良性互动的内在要求.
    • 刘建明1
    • 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开明君主,一统天下后,他十分重视法治建设,在他的亲自主持下,修订颁行了《唐律》。法律制定出来后,他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贞观之初,唐太宗为了网罗天下优秀人才,下诏让文武大臣和地方官员向朝廷推荐优秀年轻人才。结果,在举荐的人中,存在一些弄虚作假现象,有的更改年龄,有的伪造学历,还有的编造经历。得知这一情况后,唐太宗震怒,便下令:凡是弄虚作假的,务必抓紧自首,超过规定时间不自首的,一律砍头。
    • 李璐; 石茂生
    • 摘要: 现有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立法存在立法缺失、立法模糊、立法滞后等问题,与快速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已不相适应.制定《中外合作办学法》是确立中外合作办学法律地位、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法律体系、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以及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规划分别为制定《中外合作办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机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