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典编纂

法典编纂

法典编纂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0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清华法学、政府法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比较法学与世界共同法国际研讨会、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中外法律体系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法典编纂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宪忠、徐国栋、傅达林等。

法典编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89.3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25%

专利文献>

论文:30 占比:9.40%

总计:319篇

法典编纂—发文趋势图

法典编纂

-研究学者

  • 孙宪忠
  • 徐国栋
  • 傅达林
  • 张维炜
  • 杨维汉
  • 梁慧星
  • 阿计
  • 高仰光
  • 于海涌(译)1
  • 史大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林嘉:《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典化》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 摘要: 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林嘉:《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典化》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 张生
    • 摘要: 律典作为中华法系之机枢,以其体系化的规范构造和精湛的立法技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水平。在律典体系化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法经、唐律疏议、大清律例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典统编体系。法经是在类型归纳的基础上编纂完成的,初步形成了垂直构造的统编体系。唐律疏议是律文与疏议、总则与分则的复合体系,使垂直构造的统编体系臻于成熟。大清律例则是律文和条例的统编体系,其体系既具有垂直构造的简明性和严谨性,同时又具有水平构造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中国古代律典的统编体系及其立法技术,是中华法系活的法律基因,仍具有现代意义,可以为我们完善法典编纂提供法律文化的支撑。
    • 周一博
    • 摘要: 《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法治保障。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在此之前,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 王海军
    • 摘要: 法典编纂史对现代国家的法典编纂工作具有重要镜鉴,包括中国即将制定的教育法典。中国制定教育法典,应立足教育法典的传统与历史,基于本国既有的教育立法,发挥《民法典》的示范效应。通过制定法典,回应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立法系统化,加快教育法治发展,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选择适合中国的法典化路径,在形式上整合现有教育立法形成一部完整统一的立法文件,在法典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协调教育法典中的公私法律关系和公私法律规范,预留一定的立法空间以保证教育立法的发展,并借鉴域外教育法典的经验,继承中国教育立法的传统,制定一部符合教育法精神、中国教育国情和法治发展的教育法典。
    • 孙宪忠
    • 摘要: 我国《民法典》编纂所取得的成就之一,就是将既有法律中庞大的基础性的民事法律规范按照法典编纂的逻辑整合为一个内在和谐、外在统一的体系。《民法典》已经实现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体系化,但是我国法学界包括民法学界对这种法典化的体系化立法模式及立法技术并不是完全接受、肯定和赞同的,也不是能够完全掌握运用的。笔者认为,应以《民法典》总则为核心树立民法体系化科学思维,并将其贯彻于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
    • 朱宁宁
    • 摘要: 近日,一场名为“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劳动法典:目标、挑战与路径”专题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会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编纂一部具有时代性、人民性、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典的立法时机已经成熟。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立法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继续开展法典编纂工作。记者获悉,作为关涉亿万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劳动法典编纂准备工作正在全力加码。
    • 曾林翊晨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成功编纂推动了环境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相对于民事法律而言,环境法律具有鲜明的公法属性,环境法典的编纂应遵循公法思维。具体而言,环境法典编纂应以环境公共利益为本位,以环境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合理配置法律资源。法典在逻辑构设上应以“环境治权”为逻辑起点,在框架体系上应以“要素统合”为逻辑因循,在法源择取上应以“环境善治”为具体标准,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权配置与治理方式的优化。
    • 竇海陽
    • 摘要: 《民法典》第1234條和第1235條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及其救濟,因與民法所秉持的私益認定及救消體系存在一定抵牾曾引發了諸多爭論。現在法典條文既定,理論研究轉向了適用细節的解釋,但在觀點上仍存諸多差異。與此同時,正在進行的生態環境法典编纂研究,其中也有關於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的課題。寶際上,這兩條中對生態環境損害及救濟規定了什麼,在適用中是否需要更為細繳的内容.决定了生熊環境損害責任在《民法典》基礎上未來完善要展開的具體内容。
    • 吳昂
    • 摘要: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蔗明確提出:‘研究啟動環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條.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領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在此背景下,環境法學界對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展開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业產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成果。2021年7月,呂忠梅教授牽頭提出《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以下简稱專家建議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