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鲀

河鲀

河鲀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06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国科技术语、福建畜牧兽医、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04年度全国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2000年中国水产学术年会等;河鲀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智禹、刘源、王文利等。

河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3.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706 占比:96.85%

总计:2794篇

河鲀—发文趋势图

河鲀

-研究学者

  • 刘智禹
  • 刘源
  • 王文利
  • 刘淑集
  • 陈贝
  • 乔琨
  • 苏永昌
  • 许旻
  • 陈晓婷
  • 黄海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小丽
    • 摘要: 以河鲀鱼肉、食用盐、香辛料及植物油为原材料,利用原料肉绞碎、拌料接种、发酵、调配、蒸制的加工程序制作发酵鱼酱样品。选择L_(003)、C_(07)和Y_(04)作为复合发酵剂,针对不同添菌方式、菌种配比进行发酵实验,以氨基酸态氮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株菌菌量按照L∶C∶Y为1∶4∶1的比值添加的优工艺氨基酸态氮达到0.098 g/dL。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分析结果,当接种量为1.0×10^(7)CFU/g时,将其置于30°C发酵至47 h时,河鲀鱼酱的氨基酸态氮可达到0.283 g/dL,此时品质最佳,发酵条件最优。
    • 摘要: 河鲀与唐山早就有着不解之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特定的海洋环境使该海域出产的河鲀与众不同。目前全世界发现的100多种河鲀中,我国允许食用的仅有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种。其中,红鳍东方鲀更被人们称为“河鲀之王”,唐山,正是其主产区。
    • 李水根
    • 摘要: 河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名贵高档水产品,养殖经济价值较高。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20年,我国河鲀养殖产量为26757t,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广东、江苏等地。本文对福建省河鲀养殖产业现状、相关养殖技术等进行总结,提出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福建省河鲀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张宇雷; 单建军; 张瑜霏
    • 摘要: 系统全面地了解红鳍东方鲀耗氧特性,掌握其关键影响因子和变化规律是工厂化养殖系统设计构建和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研究使用自制耗氧率测试装置,采用麻醉灌喂方法测试了体质量(311±11.22)g的红鳍东方鲀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率情况。共设计1个对照组(完全禁食)、2个水温试验组(分别为20°C和28°C)和4个摄食率试验组(分别为体质量的0%、0.3%、0.6%和1.2%),通过加热棒控制测试装置内的水温,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溶氧变化情况,并计算出红鳍东方鲀标准体质量耗氧率。结果显示:禁食状态下,红鳍东方鲀在水温20°C时的标准体质量耗氧率为(70.89±22.21)mg O_(2)/(kg·h),在28°C时为(211.49±37.67)mg O_(2)/(kg·h),水温影响差异显著(P<0.01),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摄食状态下,红鳍东方鲀摄食率对于耗氧率峰值没有显著影响,是0%试验组的1.7~2倍。高温情况下摄食率越高,耗氧率到达峰值所需时间越短,低温情况下并不明显;从耗氧率回复时间来看,20°C时回复时间为2.5~7.5 h,28°C时为3~15 h,存在随着水温和摄食率的提高,回复时间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认为红鳍东方鲀主要通过延长耗氧率回复时间来满足其更高的摄食耗能。本研究系统阐述了水温和摄食条件对红鳍东方鲀耗氧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系统管理运行及高密度养殖系统溶氧精准调控提供参考。
    • 钱小丽
    • 摘要: 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分析,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是河鲀发酵鱼酱的主要呈鲜氨基酸.比较不同接菌方式,无论是游离氨基酸总量,还是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表现出复合菌发酵组优于单菌种发酵组,接菌发酵组较未接菌自然发酵组成效更优.
    • 张赛; 马明星; 王梓祎; 杨诗晨; 李楠; 祝新运; 梁文臣; 仇雪梅
    • 摘要: 为促进国内河鲀养殖业健康有序成长,进一步提升河鲀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推动富裕渔民目标的实现,对2010-2019年十年间的河鲀养殖产量以及解禁至今"鱼源基地"、加工企业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总结河鲀产业所面临的政策受限、消费市场单一、产业布局失调、种质退化等问题,结合"十四五"渔业发展新理念,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扩大河鲀市场内需、加大食用安全监管力度、调整产业布局、探索新信息技术保障其产品质量安全等建议.
    • 王选飞; 刘俊荣; 衣鸿莉; 冷寒冰; 田元勇; 徐昙烨
    • 摘要: 为系统解读红鳍东方鲀的原料学属性,针对其主要可食部分即肌肉组织的组织学、一般化学组成以及含氮物等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探明其蛋白质、核苷酸关联物及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肌肉与普通白肉鱼具有相同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粗蛋白占干质量的86.30%,粗脂肪仅占0.66%。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其肌肉结缔组织异常丰富;进一步分析发现,胶原蛋白占肌肉组织干质量的质量分数高达4.53%。含氮物分析结果表明:肌肉组织中盐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占总含氮物的40.76%,其次分别是水溶性蛋白25.71%、不溶性蛋白13.24%以及碱溶性蛋白5.18%;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富含非蛋白氮,占总含氮物的15.10%。SDS-PAGE分析显示,水溶及盐溶性组分中蛋白质种类较为丰富,碱溶组分中蛋白质种类简单,不溶性组分主要呈现胶原蛋白图谱。分别提取肌肉和内皮中的胶原蛋白并进一步比较发现,二者呈现相似的图谱构成条带,在110 kDa以上均有3条明显条带,分别为β肽链和2条α肽链。核苷酸分析表明:健康活体速杀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含量高达4.32μmol/g,其降解产物中,最突出的是次黄嘌呤核苷酸1.35μmol/g,二磷酸腺苷和一磷酸腺苷含量则较低,其他进一步降解产物含量几乎为0。在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到1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3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具有呈味功能的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 摘要: 宋代著名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留下了“拼死吃河鲀”的典故。吃河鲀为何要“拼死”,显然是因为河鲀有毒。但即便如此,河鲀的美味还是挡不住前赴后继的食客,那么,如果真中毒了,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人该怎么办呢?苏克勤说,古人解河鲀毒方法其实挺多的。比如,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认为用“芦根煮汁,服之即解”。
    • 摘要: 河鲀的毒素并非不可去除,只是它对河鲀的品种、烹制方法有着极为细致的要求。下面,我们就看看怎样才能愉快地安全地尝到河鲀的腴美。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人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