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5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42467篇;相关期刊312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药科学与管理、安徽农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4第三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国毒物与毒品检验专业技术交流会等;氯氰菊酯的相关文献由241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寿海、迟宗磊、刘书亮等。

氯氰菊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5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42467 占比:99.54%

总计:143130篇

氯氰菊酯—发文趋势图

氯氰菊酯

-研究学者

  • 杨寿海
  • 迟宗磊
  • 刘书亮
  • 藏伟功
  • 齐武
  • 刘幽燕
  • 姚开
  • 任顺祥
  • 熊丽
  • 刘奎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新生; 周向平; 陈虹秀; 侯佳佳; 李佳颖
    • 摘要: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是近年湘南地区烟叶中容易超标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了确保烟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残留量不超过中国烟草总公司企业标准YQ 50—2014的限量值(1 mg/kg),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药量条件下田间生长的鲜烟叶、烘烤时烟叶和室温储存的烤后烟叶的农药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田间鲜烟叶中的降解动态与一级动力学方程匹配度较高,半衰期分别为8.1~9.2 d和8.7~11.1 d;烟叶烘烤时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77~0.88和0.67~0.89;室温储存的烤后烟叶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降解速度较慢,其半衰期在102~377 d。综合考虑烤后烟叶农药残留量和加工因子,建议: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施药量不宜超过1倍推荐用药量,采摘间隔期为23 d,氯氰菊酯的施药量不宜超过2倍推荐用药量,采摘间隔期为11 d。
    • 王娟; 查青青; 雷敏; 于文
    • 摘要: 通过对氯氰菊酯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采取合适检测波长,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对待测洗衣液进行分离,测定洗衣液中的氯氰菊酯含量。通过进行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试验,最终建立并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洗衣液中氯氰菊酯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溶液在2~257.4μg/ml线性相关,回收率为100.19%~101.35%。
    • 陈锐; 陈智坤; 瞿佳; 门欣; 孙晓宇; 邓媛; 赵玲侠; 沈卫荣
    • 摘要: 对复合微生物菌剂S35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及其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并施用菌剂,定期监测土壤中残留氯氰菊酯、菌剂S35微生物定殖水平,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指标,种植作物生长指标从而评估菌剂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初始土壤中氯氰菊酯含量约85 mg/kg,使用0.1%菌剂,经过40 d修复期后,修复土壤中残留的氯氰菊酯浓度降至9.25 mg/kg,下降了约89%,对照组残留量为48.34 mg/kg,下降了约47%,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test p=0.04)。复合菌剂S35中的效能微生物SSCL-3,SSCL-5可在土壤中稳定的定殖并发挥降解氯氰菊酯的作用。S35菌剂可逐步改善了污染土壤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及观测作物番茄生长未受到菌剂负面影响。可以初步认为S35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修复剂。
    • 郭东梅; 邱静; 钱永忠; 徐丽红; 徐明
    • 摘要: 水生生物体经常暴露于混合污染物中,并能引起生物体内分泌干扰效应。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是被广泛使用的农药,其残留物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本研究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2种农药及其混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联合毒性和雌激素内分泌干扰联合效应。急性毒性研究表明,氯氰菊酯和对马拉硫磷对斑马鱼仔鱼分别属于高等和低等毒性。亚致死剂量暴露研究表明,农药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二元联合暴露组(4μg·L^(-1)氯氰菊酯+1000μg·L^(-1)马拉硫磷)对斑马鱼胚胎处理10 d,能显著改变斑马鱼体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VTG1雌激素相关基因,二元联合暴露组能显著增加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
    • 马涛; 许艳秋
    • 摘要: 通过分别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和气相色谱内标法等4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个氯氰菊酯乳油中氯氰菊酯的含量,对其分析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获得相当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其测定结果的各项指标值均在允许范围内,最后从经济性、环保性、便捷性等方面考虑,推荐了适合日常应用的分析方法。
    • 郭改改; 马驹
    • 摘要: 试验对比了两种防治松褐天牛的微囊悬浮剂在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松褐天牛成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种药剂对比,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绿雷二代)比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表现出更好的速效性、持效性和综合防效的稳定性。为此,提出了相关建议:抓住天牛羽化初期和盛期开展防治;在重点保护区实施喷药防治形成自然隔离带,阻击疫情扩散蔓延;为了防止松褐天牛产生耐药性,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两种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和综合防效的稳定性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案;同时加强与有关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
    • 邢平; 徐艳飞; 王灿灿; 来祺
    • 摘要: 采用GC-ECD建立了同时测定柑橘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残留分析方法,以期为快速测定柑橘中的农药残留提供技术支撑.用含0.1%乙酸的乙腈提取柑橘全果、果肉样本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用气相色谱仪(ECD)进行同时检测.结果表明,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浓度在0.01~5 mg/kg时此方法线性良好,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在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3%~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4%~11.7%,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mg/kg.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适于柑橘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检测.
    • 于水; 李涛; 姜滨; 单东肖; 孙超; 陈小霞
    • 摘要: 以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总数来测定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绿雷二代)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防治对松褐天牛的飞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都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力,但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药效持效期更长,可高达1个月以上;在后续的田间试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中,两种药剂设置用药量分别是6.67 mL/hm2和13.34 mL/hm2,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分别设3个重复.两种药剂结果对比发现,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比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表现出更好的速效性、持效性和综合防效的稳定性;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始终保持在90%-98%之间,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虫口减退率仅在药后6~22 d期间防效达到90%以上.
    • 熊张平; 周世萍; 解思达; 郭佳葳; 李惠娟; 陈修才
    • 摘要: 农药污染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选择我国应用较广的氯氰菊酯为代表性农药污染物,采用一次和叠加的污染方式模拟氯氰菊酯进入土壤并逐渐累积的过程,以云南耕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变化,以及蚯蚓对不同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吸收蓄积的累积特征和生长毒性响应。结果显示,不同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c=c 0 e-kt,以一次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降解半衰期为27.7~28.9 d;以叠加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降解半衰期为25.7~26.6 d。氯氰菊酯浓度为4~6 mg·kg^(-1),暴露55 d时,蚯蚓对以一次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蓄积量为0.34~0.73 mg·kg^(-1),生物-土壤蓄积因子(F BSA)为0.85~1.05;蚯蚓对以叠加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蓄积量为0.86~1.51 mg·kg^(-1),F BSA为1.16~1.42。与一次污染方式比较,以叠加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更有利于蚯蚓对其进行生物富集,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毒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农药叠加污染累积的生态风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 熊张平; 周世萍; 解思达; 郭佳葳; 李惠娟; 陈修才
    • 摘要: 农药污染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选择我国应用较广的氯氰菊酯为代表性农药污染物,采用一次和叠加的污染方式模拟氯氰菊酯进入土壤并逐渐累积的过程,以云南耕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corticis)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变化,以及蚯蚓对不同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吸收蓄积的累积特征和生长毒性响应.结果显示,不同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c=c0e-kt,以一次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降解半衰期为27.7~28.9 d;以叠加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降解半衰期为25.7~26.6 d.氯氰菊酯浓度为4~6 mg·kg-1 ,暴露55 d时,蚯蚓对以一次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蓄积量为0.34~0.73 mg·kg-1 ,生物-土壤蓄积因子(FBSA)为0.85~1.05;蚯蚓对以叠加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蓄积量为0.86~1.51 mg·kg-1 ,FBSA 为1.16~1.42.与一次污染方式比较,以叠加污染方式进入土壤的氯氰菊酯,更有利于蚯蚓对其进行生物富集,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毒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农药叠加污染累积的生态风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