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导引
比例导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航天(宇宙航行)、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054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火力与指挥控制、指挥控制与仿真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4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中国系统仿真学会2011年中国仿真大会、第二十一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等;比例导引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明善、林德福、祁载康等。
比例导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540篇
占比:98.82%
总计:20785篇
比例导引
-研究学者
- 侯明善
- 林德福
- 祁载康
- 王伟
- 顾文锦
- 夏群力
- 张友安
- 雷军委
- 王磊
- 雷虎民
- 关英姿
- 叶继坤
- 徐平
- 李克勇
- 李炯
- 李静
- 杨军
- 杨锁昌
- 王仕成
- 石章松
- 郑国栋
- 郭英然
- 冯德龙
- 刘德忠
- 刘新学
- 周军
- 方东洋
- 杨涛
- 潘长鹏
- 王凤莲
- 王辉
- 田再克
- 胡云安
- 赵红超
- 郭涛
- 马国欣
- 马金祥
- 丰志伟
- 乔建忠
- 付昊
- 何信华
- 余英
- 刘京茂
- 刘小伟
- 刘朝阳
- 刘洋
- 刘轶英
- 刘辉
- 南英
- 吴林旭
-
-
王贺;
卜智勇;
谭冲
-
-
摘要:
当前,无人机的对地目标跟踪和逼近是军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基于无人机平台对地目标跟踪与逼近中的相对运动、导引控制等问题,选用大疆多旋翼飞行器平台,设计基于Android的地面站系统。该系统使用改进的核相关滤波视觉检测算法完成对地目标跟踪与位置锁定,利用无人机与目标的距离作为尺度因子,实现多尺度跟踪,融合FHOG+Lab+LBP特征表征目标以增加跟踪器的鲁棒性。采用比例导引律控制多旋翼飞行器,完成对地目标跟踪与逼近任务。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相比原算法在成功率和精确度上均有提高,同时验证比例导引能够控制多旋翼无人机完成跟踪与逼近任务。
-
-
赵子恒;
李鹏飞;
包长春
-
-
摘要:
研究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末制导问题,综合考虑脱靶量、攻击时间与冲击角约束要求,提出了一种具备落角约束的最优终端制导设计。通过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将导弹俯仰平面模型线性化,并根据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Riccati方程得出最优制导律的一般表达式,将此制导律与一种比例制导律仿真对比,在相同约束条件下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
孙希彤;
罗兴柏;
高敏;
周晓东
-
-
摘要:
针对传统迫击炮弹落点精度差,打击精度低,设计了迫击炮弹弹道修正算法,采用摄动落点偏差预测法、自适应比例导引法、自适应比例微分导引法对弹道进行修正.建立了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及控制模型,阐述了摄动落点偏差预测法和比例导引法基本原理;针对比例导引律中常值比例系数不符合实际弹道变化的特点,在纵向平面设计了自适应比例导引律,横向平面设计了自适应比例微分导引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打靶仿真验证,考察制导律在纵向平面、横向平面以及复合制导的修正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在纵向平面,自适应比例导引律效果最好;在横向平面,自适应比例微分导引律效果最好.仿真分析了3种制导方法的复合制导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纵向平面升弧段采用摄动落点偏差预测制导方法,以及在降弧段纵向平面采用自适应比例导引律、在横向平面采用自适应比例微分导引律的复合制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迫击炮弹落点圆概率误差从无控时的126.317 m降为0.9655 m.大射角、小射程条件下模拟打靶,圆概率误差为1.8643 m.
-
-
曹立飞;
曹红松;
刘鹏飞;
刘恒著;
肖艳文
-
-
摘要:
针对固定鸭舵二维修正机构控制力有限和比例导引法控制末段需用过载变化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补偿比例导引律的过载阈值控制策略.分析了固定鸭舵二维修正机构的控制力及力矩,以落点弹目距离最小为目标函数,选取纵向和横向平面导引系数及过载阈值为设计变量,在重力补偿比例导引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引律参数优化模型,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DE)对其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外弹道仿真分别从控制段飞行稳定性、控制效率、控制机构过载及控制精度几个方面与传统比例导引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使用蒙特卡洛法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比例导引律相比,使用该控制策略提高了二维弹道修正迫弹的控制效率,有效降低了控制末段需用过载,弹道控制段飞行稳定性明显提高.
-
-
韩利军;
刘晴晴;
刘文东;
李双喜;
杨广慧
-
-
摘要:
针对比例导引应用于空间交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追踪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提出一种适应固定推力的比例导引律,实现对空间交会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无论目标机动与否,本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制导精度,通过对发动机开启控制的优化设计,可显著减少发动机开启次数和燃料消耗.
-
-
赵正戴;
谢如恒;
南英
-
-
摘要:
人工势场法目前已经成为航迹规划问题中的研究热点.传统的人工势场法解决了避障问题以及目标不可达问题等,但却未对其增加末端航向约束.针对以上问题,在航迹末端以目标点为中心,建立起新的人工势场,形成新的入场模型,从而达到飞行器以指定方向进入目标点的目的 ;采用比例导引法对规划航迹进行跟踪以验证其可飞性,并对导引点的选取做出要求.MATLAB仿真证明,此入场模型满足末端航向约束,能够使飞行器以指定方向到达目标点,且任意方向都能够实现,并满足可飞性要求.
-
-
-
田江桥;
郑国栋;
方东洋;
李绍隆;
陈俊伟
-
-
摘要:
在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实际使用中,不仅要求脱靶量最小,而且希望能以一定的落角命中目标,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战斗部效能,取得最佳毁伤效果.传统的比例导引律不能满足该要求,为此本文建立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依据施瓦兹不等式原理进行了推导,最终得到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的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可以使导弹以期望的落角命中目标,且具有实现简单、结果最优等特点.
-
-
李海军;
王天然;
牟俊杰;
郑文
-
-
摘要:
针对空空导弹拦截低空掠海飞行目标时命中率较低的问题,采用C++语言对某型中远距空空导弹进行了五自由度弹道仿真建模,设计了目标运动、气体动力学、发动机推进、弹体运动学、导引头、制导、旋转、飞行控制等8个模块,以迎头攻击为基本条件,对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导弹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导弹的弹道轨迹及部分姿态信息.重点分析了导航增益对脱靶量的影响以及发射距离、发射高度等初始条件对仿真弹道以及遇靶时导弹姿态、末制导雷达开机时导引头波束擦地角的影响,仿真结果可用于指导该型空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的作战使用问题.
-
-
田江桥;
郑国栋;
方东洋;
李绍隆;
陈俊伟
-
-
摘要:
在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实际使用中,不仅要求脱靶量最小,而且希望能以一定的落角命中目标,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战斗部效能,取得最佳毁伤效果。传统的比例导引律不能满足该要求,为此本文建立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依据施瓦兹不等式原理进行了推导,最终得到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的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可以使导弹以期望的落角命中目标,且具有实现简单、结果最优等特点。
-
-
-
-
-
-
宋爱斌;
郅志刚
- 《第五届军事信息软件与仿真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介绍了制导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组成,分析了比例导引规律,建立了比例导引规律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开发了仿真程序,对精确制导武器采用比例导引法攻击目标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为研究导引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
-
-
Ya Huang;
黄亚;
Qingzhen Zhang;
张庆振;
Teng Li;
李腾
- 《2014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针对航天器近距离空间交会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变结构的制导方法.将交会相对运动模型分为视线和视线法向运动模型,视线方向构造由相对距离和速度组成的函数作为滑动模态,视线法向设计带终端视线角约束的滑动模态,然后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别设计了视线方向和视线法向的自适应滑模制导律.视线方向制导实现了交会所要求的距离和速度协同控制,视线法向制导则保证了交会的视线角要求.最后,与平行接近制导和比例导引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制导律很好地弥补了二者的不足,能够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条件下实现近距离空间交会.
-
-
-
郭庆;
杨明;
秦莉
- 《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大气层外飞行的拦截器,描述了末制导段拦截器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末制导段的误差模型,包括惯导误差、导引头测角偏差、动力系统误差和质心漂移.采用修正比例导引法设计末制导规律补偿法向需用过载,并使拦截器的姿态始终跟踪弹目视线.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误差模型的合理性和末制导规律的正确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