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
弹道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1797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001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兵工学报、火力与指挥控制、现代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22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7届飞行力学学术交流会、2006年中国航天学会导弹控制专业委员会年会、2005年中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等;弹道的相关文献由353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万春、宋卫东、郑伟等。
弹道
-研究学者
- 陈万春
- 宋卫东
- 郑伟
- 高敏
- 余文斌
- 周欢
- 汤国建
- 王中原
- 王毅
- 胡锦川
- 王磊
- 吕静
- 周浩
- 徐敬青
- 朱恒伟
- 李超旺
- 王良明
- A·巴特纳加
- 刘亚军
- 刘莉
- 庄庭达
- 张东
- 张大春
- 李德勇
- 李志龙
- 汪潋
- 胡居荣
- 赵鹏雷
- 陈颜辉
- 龙耀
- 丁智坚
- 吴汉洲
- 徐伟
- 罗锦阳
- 韦常柱
- 黄敏忠
- 万方
- 刘克龙
- 刘宁
- 刘曜
- 周荻
- 常思江
- 廖峰波
- 廖惟宇
- 张进忠
- 李刚
- 李君龙
- 杨辉
- 潘霏
- 罗庆
-
-
尹晋
-
-
摘要:
根据密集阵对目标连续射击原理,建立了对目标典型突防机动样式下目标雷达跟踪和航迹预报模型、炮弹垂直面弹道模型、火炮伺服随动控制模型;开发了密集阵拦截作战过程仿真软件,根据目标轨迹预报和炮弹弹道,计算射击时间、仰角、方位角,建立射击队列,根据射击队列参数进行火炮随动姿态仿真,通过目标和炮弹运动与弹道仿真的位置,进行命中分析计算,得出了目标典型突防机动下在距离、高度上的单位时间命中枚数分布。
-
-
郝亮;
刘涛涛;
黄彪;
王国玉
-
-
摘要:
目的研究航行体跨音速斜射入水的流动特性,获得不同入水攻角下航行体跨音速可压缩入水特性。方法建立跨音速航行体的几何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均相流模型、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液相可压缩修正,对比不同入水攻角下的入水可压缩流动特性,分析绕航行体空泡的发展规律与航行体姿态和受力特性。结果计算了不同入水攻角下航行体跨音速斜射入水可压缩流动特性,入水攻角对空泡直径几乎没有影响,但不同攻角下,空泡形态随时间的发展明显不同,并且随着正负攻角的增加,空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航行体弹道轨迹偏移量,随正攻角的增大而增加,随负攻角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航行体水平和垂直受力随正攻角的增大而减小,随负攻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结论在不同入水攻角下,航行体跨音速入水流动结构的发展具有相似性,但是随着攻角的变化,入水空泡结构、弹道偏移、受力特性都发生明显变化。
-
-
康斌会;
张国伟;
巫志伟;
白晶;
李琼芳
-
-
摘要:
针对狙击手隔着玻璃准确击中目标的问题,对狙击弹穿透玻璃的弹道进行数值模拟。以7.62mm狙击子弹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入射角下是否有攻角、转速对穿透玻璃后子弹偏转的影响,得出不同组合下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入射角越大,穿透玻璃后子弹偏转距离就越大;有攻角时,狙击弹穿透玻璃飞行距离越远,偏转距离越大;转速对穿障后子弹偏转距离的影响较小。
-
-
贾波;
张平;
王德伟;
王壹
-
-
摘要:
建立一种弹道模型精确校模方法。采用刚体弹道方程,确定射程、横偏、最大弹道高和转速为符合对象,选取阻力符合系数、翻转力矩符合系数、极阻尼力矩符合系数和跳角符合系数作为符合系数,形成多参数、多特征点的全弹道综合校模体系。某型榴弹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射击角度,新方法相对传统方法在射程计算上精度大大提高,其他参数也有较大提高。
-
-
朱恒伟;
肖振;
曹晶莹;
杨丁
-
-
摘要:
针对滑翔飞行器平衡滑翔弹道的工程估算问题,提出高精度平衡滑翔弹道解析计算方法。首先结合平衡滑翔条件,并忽略地球自转相关高阶项及地球摄动,对滑翔飞行器的弹道方程进行简化。然后在满足工程计算精度的假设条件下,先后给出了平衡滑翔弹道的高度、弹道倾角与航程的解析计算方法,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估计。
-
-
刘红梅;
陈俊彪;
吴建敏;
薛磊;
王凯
-
-
摘要:
为解决兵器试验中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时地形地貌复杂、弹道线长、首落区地域时差、传输信号弱等因素对测试结果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卫星授时为基础的高精度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方法。简介试验测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测试操作流程,并通过某型号火箭弹外场试验测试及数据分析验证该系统的布局合理性、操作可行性及测试高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设计简单可靠、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准确,弹丸飞行时间的测量精度约为1ms。
-
-
迟鑫鹏;
郑旺辉
-
-
摘要:
舰载导弹在发射时会受到舰船姿态与速度的影响,使自身的姿态、位置速度发生改变。在高海情背景下,为了避免间隔发射的2枚导弹相互干扰,对发射后初始弹道的安全区域展开了研究。依据垂直发射导弹飞行初始段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弹道发射安全区域模型;对不同发射时刻下2枚导弹的弹道进行了安全区域界定。模型解决了高海情导弹发射安全区域界定的问题,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
康斌会;
张国伟;
龚建华;
荣洪霞;
高树华
-
-
摘要:
为了研究狙击弹射击钢化玻璃后目标的准确性,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比了狙击弹以不同入射角侵彻玻璃后质心的位移、弹轴偏转大小,描述了狙击弹穿透玻璃的飞行姿态,分析了子弹穿透玻璃的偏转大小,为狙击手击杀歹徒或恐怖分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角度的增加,狙击弹穿透玻璃后趋于水平,质心水平方向位移和偏转距离增大;入射角在0°~45°时,子弹穿透玻璃后飞行0.4m,子弹垂直位移在29.8cm~43.3cm之间,偏转距离的范围在1.5cm~3.36cm之间。
-
-
王哲(文/图);
陈开江(文/图)
-
-
摘要:
火箭军某部是火箭军唯一一支专职靶场测控新质作战力量,成立5年来,上高原、进戈壁、越江河、跨海洋,抗严寒、斗酷暑,累计机动近300万公里,平均每年在外执行任务200天以上,圆满完成60批次200余发导弹发射测控任务。他们坚持以苦为乐、奋斗为美,展现了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彰显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请看——。
-
-
海矛
-
-
摘要:
我军对反舰导弹的需求旺盛,投入了大量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曾规划多个系列,希望形成覆盖距离15~500千米的反舰火力网,涵盖岸基、水面和空中三种平台,亚声速、超声速相结合,弹道多样.
-
-
-
-
-
闵碧蓉;
宋广田;
周金辉
- 《全国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从弹道总体采样过程入手,应用随机弹道统计散布方法分析了符合计算的理论基础及物理本质,根据枪榴弹及其弹道的特点,充分分析影响枪榴弹飞行的主要因素,在论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弹道模型的主要原因,并对此进行分析,给出了试验采样方案,进而提出了新的枪榴弹符合方法.
-
-
-
-
孙明玮
- 《2006年中国航天学会导弹控制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在传统的基于视线角信息的纵向制导中,由于测量品质问题一般很难使用弹道倾角信息,这使得精度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根据飞航导弹的弹道特点,通过设计合理的交接班方法,从而直接利用开环惯性垂速得到平滑的弹道倾角信息.理论上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数学仿真则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
汤善同
- 《2005年中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和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看,战争攻防对抗双方将以体系对体系,网络化、联合作战、统一指挥的形式出现.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外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后,根据我国防御体系的现状论述了攻防对抗中开展飞行力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在目标识别,发射和分离动力学,杀伤区和发射区,制导规律与弹道优化,攻防对抗飞行力学仿真等几方面的飞行力学问题加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
胡圣波;
徐云舟;
毛太平;
黄席樾
- 《第十六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为提高火箭飞行测量距离处理精度,建立了基于测量距离的四阶差分动态模型和用于分析测量距离的多分辨率动态模型,利用小波变换在不同分辨率间起的桥梁作用.提出了基于Bar-Shalom公式的测量距离的多传感器多分辨率数据融合的算法,给出了理论弹道加噪声处理的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多分辨率处理算法较好地解决了火箭飞行弹道测量数据处理精度的问题,与标准Kalman滤波算法相比,误差方差改善了近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