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驾驶
模拟驾驶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59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64073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人类工效学、科学技术与工程、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2年第14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第29届中国控制会议等;模拟驾驶的相关文献由1278位作者贡献,包括蔡锦康、赵蕊、邓伟文等。
模拟驾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4073篇
占比:99.89%
总计:164250篇
模拟驾驶
-研究学者
- 蔡锦康
- 赵蕊
- 邓伟文
- 丁娟
- 古国雄
- 吴少平
- 周宗明
- 张雷
- 李迪
- 吴子宇
- 徐建君
- 杨宝华
- 赵行健
- 于晓辉
- 付锐
- 佐佐木隆益
- 余艳
- 侯晓龙
- 吴展雄
- 周德俊
- 周琦
- 孙向红
- 崔恒斌
- 张二阳
- 张侃
- 张国进
- 张肖爽
- 方璐
- 朱冰
- 朱峰
- 李春胜
- 杜海宁
- 杨飞
- 汪兵
- 汪鹏
- 程瑞仔
- 缪文南
- 肖学军
- 蒿泽
- 谭锋
- 车军
- 邹国强
- 郝航程
- 钟亮
- 顿明真
- 马磊
- 余为
- 内维尔·詹姆斯·邦德
- 冯敏
- 刘乐霞
-
-
张于平
-
-
摘要:
为探讨十车道及以上的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是否设置的问题,以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采用模拟驾驶实验对有无左侧硬路肩情况下的驾驶行为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驾驶行为特性的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论证方法,并利用该方法为广深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左侧硬路肩的设置提出建设性建议。
-
-
刘婷;
裴霏;
王倩
-
-
摘要:
为了解曲线路段驾驶员车速感知变化规律,采用UC-win/Road驾驶模拟仿真系统设计了半径从400 m~1 000 m的路线场景进行驾驶模拟试验。用软件内置的ECO驾驶插件采集车辆全路段的实时车速,采用“询问法”获取驾驶员在特征点的感知车速,对比分析特征点的感知车速与实际车速,并选取与模拟场景基本一致的路段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当路侧环境单调时,驾驶员的感知车速均低于实际车速,曲线入弯点附近感知车速远低于实际车速,但平曲线半径对入弯点车速感知误差影响不大,经过曲中点后,驾驶员感知车速准确性逐渐提高。这一结论可为管理部门合理布控限速设施提供参考。
-
-
魏婉莹;
单炜;
裴玉龙
-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天气条件对不同性别低驾龄驾驶人驾驶行为的影响,在明确低驾龄定义后选取男女各6名作为实验对象,并设计晴天、雨天、小雪、大雪4个场景进行实验。基于驾驶模拟实验数据,先通过行驶速度、方向盘转角等6个指标与驾驶距离的曲线图来分析不同性别在4个场景下的驾驶行为,然后利用平均刹车距离、平均行驶速度等数据分析其在交叉口、限速路段等5种情况下的驾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4个场景中女性对于天气条件的认知一致性高于男性,女性驾驶速度高于男性但场景越复杂其速度差值越小,且女性对于场景变化反应更敏感;女性在设有信号灯的斑马线、限速路段、右转弯路段比男性更谨慎,其他情况则相反。结果可为研究低驾龄驾驶行为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
-
仲璜;
王鹏;
李晓虎;
林淼;
朱彤
-
-
摘要:
为研究显隐性危险源场景下驾驶员避险能力的差异性,借鉴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库中的事故场景,利用Prescan软件构建测试场景并招募驾驶员进行避险能力驾驶模拟实验.采集7种驾驶参数数据用于表征驾驶员的避险能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数进行降维,并用Ward法系统聚类对降维后得到的主成分因子进行聚类,实现对显隐性危险源场景下驾驶员避险行为的特征提取和避险能力的评价建议.
-
-
刘婷
-
-
摘要:
为了解反向曲线路段驾驶员车速感知变化规律,以半径和曲线间直线长为变量,基于UC-win/Road驾驶模拟仿真系统设置了9种不同线形组合的反向曲线试验段,开展室内模拟驾驶试验采集各曲线特征点位处的车速数据。采用“询问法”获取感知车速,系统插件自动记录路段实际车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在第一个曲线入弯点附近会严重低估车速,进入曲线后,车速估计准确性逐渐增加。反向曲线间速度感知存在叠加效应,后曲线内的速度感知准确性会受到前曲线的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曲线间直线长的增加而减弱。相关结论可为有关部门合理布控限速设施提供参考。
-
-
刘建磊;
焦学健;
王怀谦
-
-
摘要:
为了解决实车实验因“高成本、高消耗、高危险性”而无法开展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基于CarSim的车辆动力学虚拟仿真系统。利用CarSim创建实时车辆模型;在Unity3D中搭建虚拟场景,并使用主动立体显示技术实现3D视觉效果;通过Fanatec赛车模拟方向盘和LabView采集驾驶员操作信息,在NI-Pxie8840控制器中求解车辆动力学模型以确保其运算的实时性;将解算数据通过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反馈给驾驶员。结果表明:虚拟车辆可以遵循驾驶员的意图行驶,整套系统反应灵敏、操作环境安全、沉浸式感受较强、实验数据准确可靠,对汽车的设计研发具有一定意义。
-
-
张兰芳;
刘硕;
宋昊;
杨轸;
王俊骅
-
-
摘要:
针对交通强国建设对道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现有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探索开展了基于模拟驾驶的超车换道意图预测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对象为高速公路典型场景下驾驶行为特性,实验课程包含理论分析、场景构建、模拟驾驶、实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测建模、讨论交流等环节,通过该实验教学项目,能够加深学生对道路安全、驾驶行为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锻炼使用先进科学仪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进一步加强道路工程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
-
-
乔建刚;
宫帅港;
王傑;
王皓
-
-
摘要:
为提高高速公路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行车安全水平,探究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特性,依据心生理理论,通过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在冬季晴、雪天气下隧道入口行驶的心率增长率、速度等数据,分析照度变化率、路面摩擦系数、速度对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规律,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变化特征,利用Matlab构建多因素耦合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生理反应模型,并设计实车试验验证心生理反应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紧张阈值为28%,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照度变化率安全阈值为51%,心生理反应模型误差小于10%,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冰雪环境的行车安全性、降低隧道入口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
陆浩磊
-
-
摘要:
最近,大班幼儿对车子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游戏中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车,教师也总能听到他们关于车的各种奇思妙想。科技节就要到了,制作一辆能跑动起来的车成了孩子们研究的目标。一、寻找弹力车的动力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他们发现,教室里的模型玩具车只能用手模拟驾驶或推动时才能移动。“怎么样才能让车自己向前跑动呢?”“怎么样才能让车有动力呢?”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法:用嘴巴吹动,用扇子扇,加入发动机,添加火箭发射器……
-
-
张兰芳;
朱佩玄;
杨旻皓;
王淑丽;
史进
-
-
摘要:
为了揭示地下快速路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利用驾驶模拟器获得的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针对地下快速路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车辆跟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标定与验证.首先,根据上海市北横通道东段场景模型进行驾驶模拟实验以获取车辆跟驰数据;其次,选择了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建立车辆跟驰模型,对模型改进并引入了驾驶行为约束条件;最后,利用实验数据对改进过的SVR车辆跟驰模型进行了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驾驶行为约束的支持向量回归车辆跟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地下快速路中的车辆跟驰行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在其他地下快速路上也有较高的精度.建立的车辆跟驰模型可以量化地分析地下快速路中跟驰车辆间的相互作用,为进行交通仿真和风险研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