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误差
模型误差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64893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工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23届灰色系统学术会议、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等;模型误差的相关文献由690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本藻、潘晓刚、王鼎等。
模型误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4893篇
占比:99.87%
总计:165103篇
模型误差
-研究学者
- 陶本藻
- 潘晓刚
- 王鼎
- 利强
- 杨健
- 林静然
- 潘晔
- 索南加乐
- 邵怀宗
- 韩莉
- 丁士俊
- 吴瑛
- 周海银
- 商云龙
- 宋国兵
- 崔纳新
- 张承慧
- 李冲
- 李明峰
- 王炯琦
- 罗中良
- 胡伍生
- 何睿智
- 何章鸣
- 何英姿
- 侯博文
- 冀红霞
- 刘健
- 刘术波
- 刘珮瑶
- 刘畅
- 刘靖
- 卢家欢
- 吕东辉
- 吕瑞
- 吴宏鑫
- 周亮
- 周彤
- 周敬
- 周萱影
- 周龙
- 唐吉斯
- 唐涛
- 姚鹏
- 孙同贺
- 孙小允
- 孙晓民
- 孙海燕
- 孟庆年
- 季灵运
-
-
周博超;
李勇
-
-
摘要:
对于基于星间位置矢量测量的双星系统自主定轨问题,当动力学模型中存在误差时,一个解决途径是将模型误差与运动状态共同构成扩增状态后一同估计.为保证滤波的稳定,就必须对此扩增系统的能观性进行分析.基于非线性系统的局部弱能观性理论,分析并给出了扩增系统中卫星运动状态、动力学模型误差均能观的充要条件,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当建模误差为常值或慢时变时,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增广系统的状态估计是有效的.
-
-
臧春华;
张帅杰;
苏宝玉
-
-
摘要:
针对目前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算法处理约束问题普遍以解决定值约束为主,面对大幅干扰及设定值改变等工况,由于定值约束的局限性,系统动态性能、鲁棒性受到影响,系统被控变量波动较大,且运算速度较低。以单层动态矩阵控制(Dynamic matrix control,DMC)算法为核心,提出一种约束自适应控制策略。简化约束在算法预测时域的计算长度,提升算法执行效率;针对控制变量约束引入松弛因子实现约束动态调整,降低动态规划数值求解时间;利用模型结构及反馈原理补偿模型误差。通过单变量系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约束自适应算法可自动计算初始约束及过程约束,并对约束动态调整,相对于固定约束系统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鲁棒性。
-
-
谢运祥;
刘毓鑫;
关远鹏;
张峰
-
-
摘要:
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但非常依赖精确的系统数学模型,难以适应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等原因带来的模型参数扰动.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周期性模型参数调整策略:结合传统模型预测的特点,保存各个采样时刻系统状态变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形成误差计算矩阵,周期性地通过求解预测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误差的最小值来精确识别系统模型参数,将修正过的系统模型参数更新到系统的离散数学模型和状态变量参考值计算方程中.该控制策略能快速修正模型参数,从而消除了模型参数误差带来的模型状态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最后,依托一台3 kW三相LCL并网逆变器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性能.
-
-
蒲宝卿;
包蕾;
刘代娜
-
-
摘要:
首先通过分析校园供水系统用水变化趋势,建立各级水表用水量关系对比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然后分析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并确定漏水点位置;最后构建管道维护更新决策模型,从而实现校园供水系统智能化管理.
-
-
彭伟;
雷辉
-
-
摘要:
为了实现多关节移动机械臂系统在机械摩擦和模型误差等干扰下的精确控制,提出了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移动机械臂系统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然后设计了运动环控制律,并将移动机械臂系统的运动指令转换为动力指令,最后针对动力环设计了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律,并通过自适应神经网络进行干扰估计,实现了对多关节移动机械臂系统的精确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准确性,移动平台的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8 cm,关节末端的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3 cm,干扰估计的最大误差为0.2 N·m,控制效果和精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
刘猛;
胡小毛;
郭猛;
张志涛;
张海龙;
刘建春
-
-
摘要:
由于传统载体系速度(V b)辅助惯性系对准算法(IA)中的近似忽略项,不可避免的存在模型误差问题将会影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对准精度,且会随载体速度增大而更加明显.对传统多级IA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双速度模式的惯性系初始对准算法来解决其模型误差问题且不牺牲其对准精度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回溯计算来逐步提高对准精度,保证对准快速性.最后,通过仿真和车载半实物仿真试验进行验证.车载半实物仿真下,传统V b辅助IA算法、传统多级IA算法以及改进多级IA算法在120 s的航向对准精度分别为-0.779°、1.747°和-0.314°,5次半实物仿真航向对准精度均方误差分别为0.7082°、2.6482°和0.3392°.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双速度模式的多级惯性系粗对准算法具有优越的性能.
-
-
张志锋;
王丹丹;
李娜娜;
段莹莹;
崔亚东
-
-
摘要:
磁性纳米颗粒温度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非接触式磁学测温方法,可以实现肿瘤热疗法中的在体温度实时监测等极端条件下的温度测量,但该技术伴随的温度测量误差问题,严重制约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针对这一问题,从郎之万函数泰勒级数展开式的不同展开项、激励磁场幅值、信噪比三个方面,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不同项数的泰勒级数展开项数对温度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五项泰勒级数展开项数逼近郎之万函数,增加激励磁场强度,提高信噪比等方法,能够从理论上解决磁性纳米颗粒温度测量误差较大的难题.
-
-
-
-
冀红霞;
宗红;
黄翔宇
-
-
摘要:
针对小天体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导致模型建立不准确的问题,研究基于改进的预测滤波实现自主着陆过程中精确导航的关键技术.在导航算法设计中,首先建立了小天体引力场模型,并建立了导航系统运动学模型,然后建立了基于惯性测量单元、光学相机及测速敏感器多信息融合的测量模型,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对非线性预测滤波(Nonlinear Predictive Filter,NPF)算法进行改进,在该导航算法下,对系统的可观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引力不确定性引起的模型不准确度下,该方法可实时估计模型误差,在与EKF导航精度比较的基础上验证了改进的NPF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
-
-
-
李明峰;
郑国才
- 《第二届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模型误差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估计基坑位移模型误差和参数的方法,推导了相关公式,说明了计算步骤,并对一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
Peng Fang;
彭放;
Peng Lingling;
彭玲玲
- 《第23届灰色系统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在灰色系统理论中,差分方程称为灰微分型方程,又称为GM(1,1)模型。本文对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作了详细地分析.首先,给出了该模型的模型误差.其次,说明了应用累加数据作该模型的数学根据,最后,给出了原式数据可否应用该模型的判断方法.而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没有绝对界限,它需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的精度要求来确定。
-
-
-
-
-
陈继华;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牟爱国;
孙纪章
- 《2005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在大尺寸计量检测中,常常需要进行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且旋转角一般较大.坐标转换参数的解算方法及精度估计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LSM)的空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并进行了精度仿真分析.解算实践表明,该方法解算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解算精度高,克服了模型误差.仿真分析给出了点位误差、参与转换点个数及点位空间分布状况对转换参数精度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