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楚国

楚国

楚国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4篇、会议论文14篇、相关期刊977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世纪行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等;楚国的相关文献由18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堂、何浩、张正明等。

楚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4 占比:99.4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56%

总计:2508篇

楚国—发文趋势图

楚国

-研究学者

  • 刘玉堂
  • 何浩
  • 张正明
  • 张君
  • 余世存
  • 何光岳
  • 谭黎明
  • 顾久幸
  • 佚名
  • 徐文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禹
    • 摘要: 自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将"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近年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诸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基于符号学理论对楚国出土文物中的龙凤图腾进行研究,以期探究楚国龙凤图腾符号化多元表达方式.结合青铜器、玉器、帛画、丝织品、漆器之上的龙凤图腾验证楚国龙凤图腾崇拜文化,揭示楚人对图腾崇拜的希冀或是长寿或是引领魂魄升天或是庇护逝者免受妖魔鬼怪叨扰的意义阐释.
    • 马嘉言
    • 摘要: 凤彰显了楚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楚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西周至春秋早期,通过对江汉地区的土著文化与诸夏文化的整合,独特的楚文化开始展现。到了春秋中期,以中原文化为骨架,糅合周边文明的楚文化已然成型。脱胎于上古时期的鸟图腾的凤纹,恰好是组成楚国的“楚公族”与“楚蛮”共有的信仰,因而受到楚国各阶层共同的尊奉。凤纹经历商周时期的演变后,逐渐由神权转向世俗,并在楚国落地生根,发展出繁复而独特的风格。楚国的凤纹在不同用途的器物上展现出或庄重或灵动的外表,是楚国社会吸收融合不同文化的体现,也反映出楚人的创作理念、审美意趣和精神世界,并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渊薮。
    • 黄爱梅
    • 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收录的《吴命》,残缺严重,给全文的编连、缀合和释读都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意义群分析”和“关键词系联”的方式,对《吴命》原简重新进行了缀连编排。依据新的缀连结果,结合传世文献资料,可以认为《吴命》就是公元前484年吴国使臣献功于周的告劳之辞,主旨是表白吴国出兵陈国、维护周王至亲之国的功劳。《吴命》补充了《左传》哀公十年“吴救陈”的细节,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期吴、楚两国在该地区激烈的争夺。《吴命》的文辞反映出,吴国想仿效齐桓晋文先例,走“尊王攘夷”的争霸路线。此外,《吴命》“记言”的性质非常明显,在表述中人称转换频繁,更符合吴国方面向周王汇报时的原始完整表达,其原始性很可能在《国语》之上。
    • 宋爽
    • 摘要: 在莒国及文化研究中,对莒国亡国问题至今学界仍无定论,把视野放归当时历史环境,结合相关史料,对《史记》记载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认为《史记》所载楚国灭莒一说并不可信。是时齐、越相征,莒与越国结盟,这为齐国灭莒提供了口实;灭国后,莒地归齐,侧面证明了齐国灭莒;与《史记》“简王元年,北伐灭莒”的简约记述相比,《墨子》《战国策》等所载“齐灭莒”一说更有说服力。
    • 崇文
    • 摘要: 宋襄公命题春秋时期,泓水之战,宋国第20位国君宋襄公以“君子不困人於呝,不鼓不成列”为由,拒绝了楚兵渡河前发起进攻的建议,等待楚兵渡河列阵后才开战,结果大败受伤。战后,国人皆怨其迂腐,可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攻击伤员),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年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排好队不能进攻)。”早在泓水之战前,宋襄公已经有过因为楚国的背信而沦为阶下囚的教训,但终执“仁义”之迷不悟。泓水之战第二年,宋襄公伤病加重而死。
    • 蔡波涛(文/图)
    • 摘要: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的重要物化载体之一是城墙。刘庆柱先生指出,都城首先是城,而城的空间形式是以城墙围绕,城墙是区分都城或宫城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作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的寿春城,探寻其城垣位置和范围是开展寿春城遗址考古学研究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 邵凤丽; 冯姝婷; 周婧娴(图); 李倩倩(图)
    • 摘要: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重午、五月五。端午节处于湿热的仲夏时节,疾病瘟疫容易流行。所以人们将农历五月初五看作是毒气流行的恶月恶日,要采取各种措施避害驱邪。端午节的由来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贤臣,他遭到坏人陷害,被流放到外地。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悲痛欲绝,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 摘要: 战国时期,一共有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强大,想要吞并其他六国。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奔走于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主张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 摘要: 现代的“三军”是指陆、海、空三军。在历史上,“三军”的概念却与现代完全不同。“三军”一词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等国都称上军、中军、下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其中中军的地位较高,也更为骁勇善战。
    • 余兰; 张晓霞
    • 摘要: 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中大多以凤鸟纹为主题,对其装饰艺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以考古类型学、符号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楚国丝绸上的凤鸟纹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不同造型样式、不同题材组合、不同构图布局的凤鸟纹装饰语言和艺术特点,并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元互证探讨其中的内涵寓意和象征意义。研究表明: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上的凤鸟纹已成为当时表达浪漫主义思想感情的载体和追求自由生命信仰的寄托,也是早期楚人精神文化和审美意趣的象征,为后世凤纹等禽鸟类动物纹样的演变和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