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诸侯国

诸侯国

诸侯国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8篇、相关期刊664种,包括管子学刊、江汉论坛、齐鲁学刊等; 诸侯国的相关文献由11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晁福林、刘杰等。

诸侯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8 占比:100.00%

总计:1308篇

诸侯国—发文趋势图

诸侯国

-研究学者

  • 佚名
  • 晁福林
  • 刘杰
  • 刘爽
  • 徐勇
  • 成子
  • 杜建民
  • 穆涛
  • 余世存
  • 吕文郁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石磊
    • 摘要: 辽西走廊,是一条地理交通要道,更是一条人文历史大走廊。从孕育我国北方先古文明之一的“红山文化”,到商周时期中原诸侯国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前线;从各条走廊的繁荣和废弃,到山海关出现,数百年的战火纷飞……
    • 摘要: "公主"这个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因此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也称"君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
    • 李竹(文/图); 陈北辰(文/图)
    • 摘要: 燕国和曾国在西周时期的发展和历史演变,经过考古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逐渐清晰起来,它们的文化面貌内涵丰富、来源多样。其中,两国的青铜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多以青铜礼器或车马器为对象,针对兵器或工具类青铜器的专门讨论不多。事实上,青铜兵器是体现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交流情况的重要载体,其时空跨度往往超越了同时期的青铜礼器和车马器。
    • 一行
    • 摘要: 【拼音】zuòshān guān hǔdòu【释义】指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例句】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坐山观虎斗。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比如,同样位于中原地区又紧邻着的魏国和韩国,就经常互相攻打,常年无法和解。
    • 王瑞华
    • 摘要: 晋国是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国,但晋国博物馆却是个新建的博物馆。2014年10月1日,以“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为依托而兴建的晋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是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晋文化的“晋”是从何而来?山西,简称“晋”,“晋”字源自西周时期的一个封国--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全国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与周同姓五十三,晋国便是其中之一。但晋国开始并不称“晋”而称“唐”。唐是夏、商时期的一个小国,后归附周,但不久发生叛乱被周公灭掉了。接着周成王封其幼弟叔虞于唐,后人称其为唐叔虞。到了叔虞的儿子燮父时便改唐为晋,所以“唐”是晋国源头所在。然而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仅记“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寥寥几字,却使千百年来诸多学者钩沉古籍、考据地望,众说纷纭。
    • 许征
    • 摘要: 《周亚夫军细柳》中“将以下骑送迎”一句,教材没有注释,教师在教学时有不同的理解,分歧很大,莫衷一是。不少人认为:“以”是率领的意思,全句意为:将军率领着下属骑马迎送(皇帝的车驾)。孤立地看这个句子,这样解释也未尝不可。“以”确有“率领”的意思。如《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以诸侯之师”即“率领八个诸侯国的军队”。
    • 摘要: 创建于1988年的郑州市第九十三中学,位于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商周诸侯国祭国的国都遗址——祭伯城。岁月让这所老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今她正以独特的姿态和优势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让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何让孩子实现最适合的发展?如何让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郑州市第九十三中学全体教育人的初心与追寻。
    • 甘莉
    • 摘要: 《先秦时期楚国设计艺术的多元融合研究》作者:张宗登著2022年4月九州出版社近年来,楚文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蓬勃发展,各类成果相继出版,湖南工业大学张宗登教授撰写的专著《先秦时期楚国设计艺术的多元融合研究》,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楚国不仅是先秦时期华夏大地上物质文化最先进的诸侯国,也代表着“轴心时代”造物文明的最高峰。然而,在楚文化的研究中造物历史、设计思想、器物创造、器物工艺、文化交流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考古和文献资料仍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历史的真实性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研究难以做到全面客观地理解楚国造物的多元融合风格。
    • 摘要: 战国时期,一共有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强大,想要吞并其他六国。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奔走于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主张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 毛卫民; 王开平
    • 摘要: 铜器时代的发达程度对人类文明的早期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以至西方出现了强大的奴隶社会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而中国未出现奴隶社会和激烈的阶级矛盾。东周末期诸侯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争战不止,并带来了中国的统一。随后,以融合为特征的中华文明在发达铁器技术支撑下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能力,进而在鲜有对外扩张战争的条件下以交流、融合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中国版图和大一统的传统。中央集权专制帝国时期中国频发农民起义,激烈的阶级矛盾也推动着朝代的更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积极逐利特征以及发达铁器技术所支撑的强大军力使西方文明得以借助战争手段不断对外扩张。在基督教广泛传播的范围内,非融合特征导致西方社会演变出了复杂的多政权共生体;由此西方社会不仅推行对非西方族群的征服和盘剥,而且国家和利益集团之间也频发战争。西方的中世纪鲜有农民起义,国家、民族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