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垣
城垣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史、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学术研究、考古与文物、文史月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城墙科学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城墙保护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城垣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乐、申予荣、胡羲等。
城垣
-研究学者
- 唐乐
- 申予荣
- 胡羲
- 金涛
- monster
- 于振江
- 于杰
- 付松
- 何建勇(摄影)
- 余军
- 佚名
- 俞丰
- 冯务建
- 冯晓
- 刘占成1
- 刘向阳1
- 刘建业(文/图)
- 刘志雄
- 刘海洋
- 刘鹏
- 单靖雅
- 史瑞玲
- 叶万松
- 叶扬
- 叶斌
- 吴仁安
- 吴卫红
- 吴国昊
- 吴岚
- 吴根东
- 周乐
- 周广骞
- 夏慧(文/图)
- 奥丘
- 始皇陵考古队
- 姚勤镇
- 孔梅1
- 孙诗萌
- 季士家
- 宋峻
- 常青
- 庄景辉
- 康艳华
- 张兆旗
- 张先得
- 张先得1
- 张勇
- 张华松
- 张国中
- 张国硕
-
-
蔡波涛(文/图)
-
-
摘要: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的重要物化载体之一是城墙。刘庆柱先生指出,都城首先是城,而城的空间形式是以城墙围绕,城墙是区分都城或宫城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作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的寿春城,探寻其城垣位置和范围是开展寿春城遗址考古学研究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
-
夏慧(文/图)
-
-
摘要:
南京明城墙是公元14世纪中叶由明太祖朱元璋举全国之力建造而成的一座旷世城垣,从内至外由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南京城墙一般指第三重的都城城墙,其建造不循中国古代城墙方正规整的旧制,而是根据南京的山川地理形势。
-
-
-
-
摘要:
恒远禅师智慧高深。有一次,一位信者问恒远禅师道:“你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禅师并未直接作答,他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
-
敏北
-
-
摘要:
台南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也是一个史迹遗存较多的城市:在那里,可以看到它的原始概貌;在那里,可以看到明郑与荷兰殖民者角逐的缕缕痕影。台南府城城垣遗址就是其中之一。台南府城城垣遗址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古堡街之间。笔者参观当日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凤凰花绽放,热情如火,妖艳动人,焕发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
-
吴卫红
-
-
摘要:
孙家城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仅有的2座史前城垣之一,筑于距今4500年前后.本文尝试复原了筑垣的技术过程,认为其采用了斜坡堆筑法,在基础及土料处理、坡度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设计和规划,心墙的混合土料与小层交错堆筑方法应是一种业已规范的技术.通过对垣、壕的特点分析并结合现实地形、降水数据,推测兼具防洪及防御功能,但垣的防御功能有限.
-
-
-
-
摘要:
恒远禅师智慧高深。有一次,一位信者问恒远禅师道:“你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禅师并未直接作答,他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
-
张国中
-
-
摘要: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闻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己有城门18座。
-
-
袁文斌(袁斌)
-
-
摘要:
城垣是前人恩赐给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瑰宝,我们通过它的砖石、墙体、楼台,那一点一滴的信息了解逝去之岁月。城垣有凝聚着本民族之气质和特征,岂不外乎,实用、坚固、美观,即从土壕、土垣、石砖叠压,到成体系、有规模、成熟化,往后以没落、以退出历史之舞台。
-
-
孙诗萌
-
-
摘要:
古代地方城市空间要素的规划建设时序是城市史、规划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清代台湾省16座府、州、县、厅城市为例,选取治署、城垣、学宫、三坛一庙四类空间要素为指标,研究其规划建设时序的特征与规律。先分别论述四类要素在诸城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时序特征,再分析四类要素之间的时序规律,解读其成因与意义。
-
-
张华松;
史瑞玲
-
-
摘要:
明初大修济南城,始于洪武元年(1368),至洪武四年竣工,此后历经成化、万历、天启、崇祯各代重修,基本奠定了明清时期济南古城的格局.德王朱见潾就藩济南,对城区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有重大而深远影响.晚清咸同之际修筑的圩子城,是城市空间拓展的必然结果.
-
-
王征宇
-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关于南宋临安城城垣的研究,以往多是基于文献史料及历史地图而展开的论述与考证,本文拟在简要回顾以往历史地理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学材料对城垣走向、结构等略予补正,希望对南宋临安城的研究有所裨益.南宋时临安城除京城城垣外,尚有南宋皇城(南内)城垣及德寿宫(北内)宫垣等.历年来南宋皇城的考古工作相对较深入,其四至范围以及城垣位置、结构等多已探明;德寿宫遗址经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多次勘探、发掘,已基本明确东、南、西三面墙垣的位置和结构.
-
-
-
鲁西奇
- 《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明清时期郧阳府城及房县、竹山、竹溪、保康、郧西、上津等七座县城均位于汉水或其支流岸边,依山而建,由城垣所包围的城内部分与城外的河街部分共同组成.城垣规模都较小,府县军政衙署位于城内地势较高的地方;在郧阳府城、房县城、竹山县城内,军事衙署占据了城内的中心位置.促使城外街区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城垣本身规模太小,二是区域间长距离贸易的发展,三是人口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