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3年内共计50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24篇、会议论文8篇、相关期刊1521种,包括政府法制、安徽史学、领导文萃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中国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八届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等;朱元璋的相关文献由37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宏杰、熊召政、陈梧桐等。

朱元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24 占比:99.8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6%

总计:5032篇

朱元璋—发文趋势图

朱元璋

-研究学者

  • 张宏杰
  • 熊召政
  • 陈梧桐
  • 夏玉润
  • 李国文
  • 佚名
  • 张鸣
  • 黄波
  • 唐宝民
  • 倪方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石小英; 范永建
    • 摘要: 马秀英,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协助丈夫成就帝业,被立为皇后。她为后期间,母仪天下,慈德昭彰,成为一代贤后。
    • 章豪
    • 摘要: 洪武五年(1372年),明廷三路大军北伐惨遭大败。此役过后,明廷的边疆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原本激进、积极进取的边疆策略转向谨慎、保守的守边之策。直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前,明廷在沿边地区设立了大量卫所,分属山西行都司、北平都司、大宁都司统辖,这些卫所多位于长城外,与洪武五年(1372年)之前所设卫所相比更凸显了“防边”的作用。与岭北之役前“大开大合”的北伐策略相比,岭北之役后明廷对北边的经略方式应属“保守的经略”。这种保守、稳固的边防战略为明廷经略辽东、降服纳哈出、捕鱼儿海大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韩梅
    • 摘要: 1396年朝鲜朝文人权近访明,遵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创作《应制诗》24首,将明王朝塑造为“同文轨”“最好游观”的“上国”,表达出对明朝政治、文化及现实实力的认同,反映出权近一贯的对明认识。该形象主要源于书写主体--朝鲜民族社会集体体验和记忆及作者个人的对华体验与认知。长期奉行封贡制度、实施科举制度使朝鲜民族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认同,作者权近亲明的政治倾向、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以及两次访明的正面体验促使其更为鲜明地书写出这一中国形象。明太祖朱元璋直接促成了该形象的书写,并对满足自身期待的作品做出积极反馈,为推动权近《应制诗》成为朝鲜王朝文学典范并引领中国形象书写发挥了作用。
    • 吴克嘉; 吴元大
    • 摘要: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兵集苏州城下,四面筑台长围,张士诚军在坚守了8个多月后,眼看寡不敌众,无法挽回败局,张士诚做了三件事:一是在被困之前把家族年幼男丁送至城外;二是他把城中老者找来,商量守城对策,点燃城中所有户籍,不给朱元璋留下户政;三是一把火烧掉了曾经歌舞升平、富丽堂皇的齐云楼,让自己的妻妾全都葬身火海。后张士诚关门上吊自杀未遂而被俘,在被押送应天(今南京)后自缢而死,年仅46岁。
    • 王高平
    • 摘要: 历代王朝的兴衰都与腐败问题息息相关。纵观历史长河可知,如何有效反腐而实现廉政始终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历代王朝更迭中,谈到反腐败厉害的皇帝,首先想到的便是朱元璋,在中国廉政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其廉政思想作用深远。如今,探究朱元璋的廉政思想,对我们当下开展反腐倡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宋廷军
    • 摘要: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率军攻占了元朝江南地区统治中心集庆路(今南京),自称是应天而来推翻元朝统治的,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二月,朱元璋发布"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命有司营建庙社,立宫室""建宫宇旧城之东、钟山之阳"(《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也就是说,朱元璋从这一年开始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驾崩时止,按照从内到外顺序,因形就势,耗时三十余年,营建了宫城、皇城、京城(内城)、外郭四重城垣。
    • 陈昌云
    • 摘要: 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力整顿士风文风,力图重建汉唐盛世文治局面。在思想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洪武朝文人的政治心态几经转变,从元末失望与旁观到初期感恩与期待,再到中期逢迎与忧惧,直至晚期自保与麻木。一朝文风也随之嬗变,从初期的尊台阁贬山林,到中期的颂世与感伤并存,终陷末期的僵化与简直。朱元璋强力推行的洪武朝文学改良运动,虽然在改造士人精神面貌、培育雅正文风方面取得成效,但他所期待的忠贞文臣和盛世文风并未出现,反而导致文人生存境遇和文学生态极度恶化,明初文学由高潮陷入低谷。
    • 关书朋; 张会超
    • 摘要: 明太祖朱元璋为实现保恤臣子之意,按军功赐爵授券,将爵位与铁券联系起来,实现了铁券授予的制度化。通过翻检《明史》,并结合《实录》等典籍校验,本文补充了学界现有明朝铁券授予对象的统计。通过对券主画像,本文指出明朝铁券授予的意义除论功行赏外,更强调其对功臣家族内部血缘式链条的再造。
    • 赵映林
    • 摘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71岁的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次年改年号建文。随即,朝廷开始了改革。对这场改革,史学界称之为建文新政。但这场新政仅仅只有四年,随着"靖难之役"的结束,建文新政戛然而止,呈昙花一现。虽然建文新政仅仅只有四年,其得失仍有值得总结之处。
    • 周墨兰(文/图)
    • 摘要: 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防务、巩固统治,对诸皇子实行封藩制,封第三子朱榈为晋王,封地在太原。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桐就藩太原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攻陷太原,晋藩宗室在此生息繁衍267年。其间,府第营建、陵墓修筑、礼仪施行、文化生活等宗室活动深刻影响了太原城市风貌和社会景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