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
校企双主体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9412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商情、中外企业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等;校企双主体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海华、关冬梅、申晓伟等。
校企双主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9412篇
占比:99.94%
总计:399654篇
校企双主体
-研究学者
- 许海华
- 关冬梅
- 申晓伟
- 于桂芳
- 何迎霞
- 吴云溪
- 周海英
- 李成
- 林棽
- 王玉凤
- 邓建辉
- 郑克俊
- 陈志兵
- 顾晓慧
- 黎永建
- 于吉花
- 于明星
- 于桂莉
- 任年华
- 刘安琦
- 刘惠坚
- 吴美兰
- 周凤霞
- 孙宝文
- 孙玲
- 宣雯娟
- 康玉忠
- 张灵芝
- 张立峰
- 彭辉辉
- 徐海涛
- 曾炜
- 李巨银
- 李燕娜
- 汤桂容
- 沈晨冲
- 牛德雄
- 王娟
- 瞿才新
- 祝捍敏
- 缪苗
- 罗华
- 罗金梅
- 翟菊叶
- 胡新岗
- 蒋秀林
- 詹春毅
- 谷丽洁
- 贺鸿莉
- 赵红
-
-
万方秋;
郭卫娜
-
-
摘要:
文章阐述了企业深度参与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育人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专业群为例,探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视角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其改革路径包括:校企共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组织新形态,校企共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设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方案,校企共建共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协同实施实践教学,以上改革路径有利于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
-
项燕
-
-
摘要:
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为基础,先简单说明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实现该种创新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在文章最后给出开展校企双主体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整体质量。
-
-
王志华
-
-
摘要:
本文基于广西第一工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调查,分析现阶段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该校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四维六步”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并以冲压模具制作一体化实训课程教学为例,提出“四维六步”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
-
佟菲
-
-
摘要:
数字教学资源库已成为高校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枢纽,更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研究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探索基于能力本位和产教融合“双主体”的教学资源库开发,提出共享型服装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和路径,希望为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
-
-
林棽
-
-
摘要:
校企合作已成为时下职业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目前,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以各种形式开展,其中,合作开发课程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学校、企业双方责任划分不明确,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文化融合度不高等.因此,本文从校企"双主体"融合视角出发,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
-
马庆;
胡黎明;
赵博;
宋胜军
-
-
摘要:
校企联合培养是众多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基本路线,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引入企业实现双主体育人,加速实践教学的升级与改革,以实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石油工程专业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展开探究,从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学校单一主体育人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入手,阐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优势,指出在产业升级加速的新形势与新机遇下,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
-
王欣
-
-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习环节是培育职业实践技能、养成良好职业素养、顺利优质就业的关键课程。现有实习环节的考核评价过程存在较多弊端,无法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还需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标准。本文从明确校企权责、加强评价范围的全面性、细化考核标准、创新考核方式、健全校企生沟通机制等方面探讨校企深度合作精准实施实习考核评价的策略,以助力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理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
-
王洪娟
-
-
摘要:
高职院校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合作模式,虽然该模式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但在校企双主体职业培训中仍然处于浅层次、自发式及低水平的状态,并且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此次研究首先对人力资本理论内涵进行解读取,之后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职业培训模式面临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校企双主体合作路径,旨在加强校企双主体育人合作,解决企业人力资本提升的需求及满足高职院校发展转型,最终促进地方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