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闻教育

新闻教育

新闻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1734篇;相关期刊442种,包括传媒、国际新闻界、今传媒(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等;新闻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廷俊、胡连利、张昆等。

新闻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3 占比:5.6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1734 占比:94.29%

总计:23049篇

新闻教育—发文趋势图

新闻教育

-研究学者

  • 吴廷俊
  • 胡连利
  • 张昆
  • 李建新
  • 陶建杰
  • 喻健
  • 徐晓红
  • 杨祖恩
  • 邓绍根
  • 陈昌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效文; 李玉玲
    • 摘要: 随着现代课程理论的崛起与认知深入,实体哲学观念支配下的显性课程观念及其实施所折射出来的教育弊端愈来愈明显。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召唤下,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并使之与显性课程相匹配,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势在必行。回顾“社会实践为主导”的复旦早期新闻教育理念以及谢六逸的新闻教育举措并从中寻求对当下高校新闻教育的破茧路径,可谓不无裨益。
    • 孙江; 李婷
    • 摘要: 随着党媒舆论阵地的发展壮大与对传播制高点的占领,培养党性坚定,能够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的新闻人才,越来越成为时代的需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在不断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统合时代需求与自身资源,弘扬学校的“老延大”红色基因和新闻教育办学历史上旗帜人物的红色精神来筑牢学生的党性原则,依托学校法学和政治学优势,培养能够洞悉中国语境、挺立时代潮头、服务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业务精兵,走出了一条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 姚道武
    • 摘要: 学界有观点认为成舍我办学宗旨是为其所谓的报纸“问政”输送人才,其办学的目的和办报一样,是为了“赢利”,并直言其太过功利,因而培养不出“大师”。成舍我从事新闻教育不只是为所谓的“问政”,更在于“问民生”“问社情”,即培育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民生、关注社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单单是图自己“赢利”,而在于追求既能缓解报社用人之困,又能满足学生实训之需的“双赢”;不奢求培养所谓“大师”,而在于设法培养贴合时代特点,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一专多能”人才。
    • 曹林
    • 摘要: 新闻教育是新闻学界与业界勾连最多的场域。实际上,也正是新闻教育这个“脐带”将新闻记者和新闻学者联系起来,使学界业界有了天然而强烈的专业共同体想象。本研究分析了“业界中心主义”的现实和思想源流,提出新闻学界业界在新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互补性,分析了教育共同体的几种创新实践。
    • 廖声武
    • 摘要: 中国新闻教育走过了一个世纪。新闻教育从兴办之初就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具有高标准的期许。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要让接受新闻教育的学生在未来能把新闻事业树立成最具潜力的事业,要让他们成为促进公益及国际友好关系的砥柱,成为有远见、有魄力、有主张,能负重大责任、有创见及改革能力的领袖人才。同时,要让他们具有新闻家应具之操守。为实现这些理念,新闻教育就不应该简单地作为职业教育来对待,而应该让学生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在强调学习新闻理论的同时,重视讲授与研究讨论相结合,重视结合中国报界实际,并吸收优秀报人的经验。这些理念和实践对当今媒体融合时代创新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 张艳霜
    •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突发新闻不再是专业记者的独家所有,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正在下降,新闻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定制趋势。像许多新闻机构一样,高校的新闻教育显然尚未有效地回应这样的结构性变化,目前的关切主要集中在扩大技术培训、推进媒介融合等方面。文章建议将新闻教育从业界中心主义的模式过渡到以社区为中心的模式,让新闻教育在未来的新闻业中发挥更富有成效、更重要的作用。
    • 季为民; 刘博睿
    • 摘要: 2021年,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相关研究围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科合法性、理论构建、新闻教育以及中国特色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展开,呈现出重视基础研究、理论建构规范性强以及具有反思性的特点。未来,中国特色新闻学应对标“三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学科建构、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上不断完善,发挥新闻学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支撑作用。
    • 顾天娇
    •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新闻传媒工作中,极大的促进了传统媒体在新时期内的变革,更使得新闻传播方式与新闻教育方式出现变化,再加上各类自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每个人在作为新闻接收者的同时更可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新闻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新闻的影响力更在不断提升。针对于此,作为新闻传媒行业工作者来说,更应认清当下时代变化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的全新挑战,不断革新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方式,实现新闻传播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 陈刚; 李沁柯
    • 摘要: 媒介融合时代催生了传媒行业的剧变,对高校新闻教育进行改革也迫在眉睫。本文紧扣媒介融合的现实语境,深入剖析当前新闻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高校新闻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其根本应当回归人本维度。基于此论点,本文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三个方面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具体改革建议,以期为新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可行的路径。
    • 陈锐; 高卫红
    • 摘要: 《采访与写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战时新闻教育急需,由国际新闻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新闻业务刊物。该刊自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是战时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一部“新闻采写教程”,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新闻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战时新闻学、抗战时期“媒介生态”、国际新闻社社史的宝贵文献。其间蕴含的历史智慧及史料价值也为新时代开展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