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868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教育管理、内蒙古电大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第三届HNC与语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等;数量短语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晶、韩延明、于思湘等。
数量短语
-研究学者
- 张晶
- 韩延明
- 于思湘
- 孔令达
- 孙金秋
- 宋晨晨
- 张庆余
- 李义杰
- 王帅
- 薛吉辰
- 郑炜
- 陈千云
- Liu Ying
- 付秀英
- 代丹
- 余双人
- 侯友兰
- 储泽祥
- 元传军
- 冯广艺
- 刘勇
- 刘永耕
- 华玉明
- 司亦如
- 周希文
- 夏静雯
- 姜颖
- 孙业贞
- 孙继善
- 孟建安
- 尚正熙
- 尹世超
- 尹燕飞
- 张其昀
- 张剑
- 张妙君
- 张建
- 张恒兰
- 张文
- 张斗和
- 张春泉
- 张玲
- 张登岐
- 彭家法
- 彭艺婧
- 徐凤敏
- 徐钧
- 曹津源
- 曹秀玲
- 朴珍玉
-
-
黄洁;
董淑慧
-
-
摘要: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方言、衡水方言在数量短语后使用“儿”或“子”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即分别表示主观小量和主观大量。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的历史演变,我们利用戴遂良的《汉语口语教科书》来考察“儿”与“子”的使用情况。根据对《汉语口语教科书》的统计,我们发现:数量短语与“儿”共现表主观小量,且常常与“小”、“不过”、“才”等主观小量标记共现;数量短语与“子”共现表主观大量,也常常与“大”、“好”、“就”等主观大量标记共现。
-
-
高伟;
李薇
-
-
摘要:
汉语中,数词最初直接修饰名词。量词产生之后,由于量词与汉语形象、生动的特点一致,便得以大量使用,成为汉语中较为重要的词类,常与数词连用,一同修饰中心语名词。英语和法语均没有量词这一词类,英法更侧重经济原则,一般情况是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常常是对不可数名词进行切分表量时,或者按照度量衡标准、种类标准和集体标准对可数名词进行划分表量时,才使用量词。尽管如此,量词的意义却隐藏在以英语和法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思维之中。
-
-
赫如意
-
-
摘要:
文章考察了蒙古语光杆名词、数量短语、指示词短语等各类名词性短语单独使用以及受关系从句修饰时的指称特点,并对其句法环境和功能进行了讨论.蒙古语的光杆名词在不同的句法环境限制下可以表示类指、定指和不定指.数量短语在句子中可以表示不定指、无指和类指,而指示词短语只能表示定指.蒙古语的关系从句修饰光杆名词、数量短语和指示词短语等名词性短语时,会使其指称发生变化,均表示定指的语义.受关系从句修饰的光杆名词还可以表示类指.蒙古语各类名词性短语的语义解读与相对应的谓语类型、说话双方对语境信息的掌握以及宾格标记的使用等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
-
-
彭艺婧
-
-
摘要:
本文探讨数量名短语中数词"一"的省略的条件,其中该短语应当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需要首先被考虑的条件.其次,它是由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速快才出现的,因此它目前势必只能存在于独特的语体之中,在正式的公文,演讲稿等文体之中不会出现,更不会出现在强调数量短语的环境.同时,只有常用的,口语化的量词才能在这种省略结构中出现.
-
-
-
曹秀玲
-
-
摘要:
时下常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和“这是神一样的存在”之类的新用法。这种新的表达形式分别用于询问或陈述。用于询问时,疑问词为“什么样”,其前后可有数量短语“一个/一种”共现。例如:(1)大学里,辅导员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2)在英国公务员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3)融创中国,一个什么样的存在?(4)“气”是什么样的一种物质存在?
-
-
Liu Ying
-
-
摘要:
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诗歌里出现了非常规隐现的现象."属性类名词1+(的)+名词2""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名词"和"短语结构+(的)+名词"时,"的"当现却隐;数量短语作定语修饰名词、多项定语修饰名词时,"的"当隐却现."的"在现当代汉语诗歌里可以突破一般的汉语语法规则,这主要与"的"在历史演变中保留了指示词强调凸显的作用、韵律原则和经济原则有关."的"的非常规隐现也有限度,主要是受到黏附词特点的制约."语言特区"中的诗歌特区允许突破一般汉语语法规则,但必须有度,不能逾越普遍的人类语法原则.
-
-
-
朴珍玉
-
-
摘要:
文章主要讨论三类表达主观大量义的句法歧义结构:“VP了+ NumP+的+NP”结构(以下简称“的”式),“VP了+有+NumP+ NP”结构(以下简称“有”式),“VP了+他+NumP+ NP”结构(以下简称“他”式).文章首先确认三类主观大量构式都来源于“VP了+NumP++NP”结构(原式),且三者都是歧义结构,造成歧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客观构式向主观构式的过渡过程中产生的.“的”式、“有”式、“他”式在客观构式义“完成一定量的动作”基础上增加了表达“言者主语”对“量”的评价义功能.语用意义是语言的主观意义,语用成分有时具有调节、标记信息结构和使句子完备的作用.与客观表达式相比,“的”“有”“他”都是“言者中心”的标记主观大量的附着成分,这与“言者主语”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密切相关.“的”“有”“他”是言者向听者发出的语义协商的信号词,从句法-语义功能到被指派凸显主观大量功能的过程就是语用信息句法化的过程.随着“的”“有”“他”的附缀化,“的”式、“有”式、“他”式的语用功能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其重新获得独立的表达主观大量的新构式的句法地位.
-
-
司亦如
-
-
摘要:
为了解《新疆图志》中数量短语的使用和演变情况,文章对民政篇户口部分中出现的数量短语进行了统计分析.户口制度记录了清代对新疆的行政管理方式,并且统计了清代新疆各县居民的数量.其中大部分量词保留了原义,个别量词在历史的演变中消亡了.通过与《赋役全书》中量词比较,《新疆图志》中量词数量较多,史料更加丰富.这使我们对新疆的局部乃至整体的人口状态分布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
-
张玲;
熊文;
李义杰;
刘勇
- 《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数量短语的识别是现代汉语语句分析的一个局部难点。现代汉语中数词千变万化,量词的种类繁多,数量短语的组合方式多样。本文以识别数量短语为立足点,在探讨数量短语构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库,并把这一知识库运用于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知识库是解决数量短语识别的有效方法,召回率和正确率分别为98.7%和90.9%。
-
-
-
张其昀
- 《第四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扬州方言中,在计量性的数量短语之后可以附着一个"-头"[t'γ(w)34],用来表示其数量微小.任一个数量短语所表示的客观数量都可能在主观上被认为微小,但不是任一个数量短语都可附着以表微标记“-头”的。人句后的“数·量-头”,其后面通常不再运用任何语气词,即便是在句子末尾。“数·量-头”之表微,属于说话人的主观认识问题。而这个其实是以其“数”为微的主观认识,在意蕴中总有一个依某客观尺度衡量的背景。这个客观尺度,可以是绝对性的,也可以是相对性的。单音节量词并非全都能进入“数·量-头”,“数·量-头”对于其量词是有选择的。量词按性质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而无论物量词还是动量词,又都有专用的和借用的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