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量
主观量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专利文献6521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才智、青春岁月、文教资料等;
主观量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淑慧、危艳丽、周新华等。
主观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5219篇
占比:99.81%
总计:65345篇
主观量
-研究学者
- 董淑慧
- 危艳丽
- 周新华
- 孙占锋
- 孟艳丽
- 崔倩
- 巴丹
- 常虹
- 张万禾
- 曹妍
- 李思旭
- 李铁范
- 楊永龍
- 武钦青
- 段怡璞
- 毕娇娇
- 盛楚云
- 祝东平
- 章新传
- 罗荣华
- 董小楠
- 郑然
- 金威
- 金立鑫
- 魏雨馨
- 万妮
- 付欣晴
- 付爽
- 任德国
- 佟福奇
- 侯文玉
- 元传军
- 全湘燕
- 冯平
- 冯志英
- 刘军
- 刘富华
- 刘昌华
- 刘晓琴
- 刘英
- 刘锦城
- 刘长征
- 匡鹏飞
- 占云芬
- 卢伟伟
- 史梦洁
- 叶芳亭
- 吴萧然
- 周守晋
- 周小枚
-
-
黄洁;
董淑慧
-
-
摘要: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方言、衡水方言在数量短语后使用“儿”或“子”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即分别表示主观小量和主观大量。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的历史演变,我们利用戴遂良的《汉语口语教科书》来考察“儿”与“子”的使用情况。根据对《汉语口语教科书》的统计,我们发现:数量短语与“儿”共现表主观小量,且常常与“小”、“不过”、“才”等主观小量标记共现;数量短语与“子”共现表主观大量,也常常与“大”、“好”、“就”等主观大量标记共现。
-
-
黄怡
-
-
摘要:
“AX到B了”的构式义为“言者就A在某一方面的性状、属性或由此引发的心理状态X作出主观高量评价,并将情感态度转化为动态的心理力”。构式具有主观评价与立场表达功能、人际互动与立场建构功能,后者进一步细分为提出建议、提请注意,明示信息、邀请推理,强化情感、建构立场。构式“AX到B了”通过隐喻扩展和力的作用生成,构式中的“到”经去范畴化,成为表示高量、互动和力动态趋向的标记。
-
-
李思旭;
魏雨馨
-
-
摘要:
"这么些""那么些"都具有指示和称代功能,指代比较近/远的一些人或事物."这么些"倾向于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那么些"倾向于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这可以从指称距离上进行解释,具体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这么些""那么些"的不对称可以从语源的先后、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交际中对当前指称的需要等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
-
李思旭;
魏雨馨
-
-
摘要:
“这么些”“那么些”都具有指示和称代功能,指代比较近/远的一些人或事物。“这么些”倾向于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那么些”倾向于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这可以从指称距离上进行解释,具体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这么些”“那么些”的不对称可以从语源的先后、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交际中对当前指称的需要等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
-
武钦青;
李铁范
-
-
摘要:
"都NP了"与"还NP呢"是两个不同的构式.当"NP"表与人主体身份有关的名词性成分时,在非应答句中两者都可以表达"行域贬抑"的构式义,实现语义中和,这反映了人们对同一情景不同的认知识解方式.之所以可以实现语义中和主要是因为它们所在的整个句子可以触发相同的预设.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都NP了"强调"NP"主体身份的已然性,表达的是绝对主观量,"还NP呢"否定"NP"主体身份的适宜性,表达的是相对主观量.
-
-
侯文玉
-
-
摘要:
"疑问代词呼应构式"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复句、紧缩句、半固定和固定四种类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疑问代词呼应构式表达的是疑问代词所构成的前后两部分为一种广义的"条件—结果"关系.构式体现了较强的主观性与主观量特征.从复句到紧缩句,再到半固定形式,最后发展为一个固定的习语式,说明疑问代词呼应构式的构式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不断紧缩的过程.
-
-
刘军
-
-
摘要:
本文是在标记理论的指导下,以时间主观量的本体研究为切入点,分析被大家忽视的"就"后指时间点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结构.传统的标记理论只承认一种标记模式,一个范畴只有两个成员的对立,但事实上很多范畴不止两个成员.新标记理论是相对的,注重若干个范畴的"关联模式"."就+时间点"为主观大量并表晚义,填补了"就"和"才"在后指时间点这一结构上的"缺憾",使其恢复了对称性,两者既互补又对立.为了指导二语教学,本文又从工具书和教材分析以及习得考察等角度来论证这一语言点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就教学策略提出建议.
-
-
武钦青;
李铁范
-
-
摘要:
"都NP了"与"还NP呢"是两个不同的构式。当"NP"表与人主体身份有关的名词性成分时,在非应答句中两者都可以表达"行域贬抑"的构式义,实现语义中和,这反映了人们对同一情景不同的认知识解方式。之所以可以实现语义中和主要是因为它们所在的整个句子可以触发相同的预设。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都NP了"强调"NP"主体身份的已然性,表达的是绝对主观量,"还NP呢"否定"NP"主体身份的适宜性,表达的是相对主观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