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人才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0970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成才之路、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7年会等;教学评价制度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永红、史爱红、张明斗等。
教学评价制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970篇
占比:99.95%
总计:131041篇
教学评价制度
-研究学者
- 蒋永红
- 史爱红
- 张明斗
- 徐小华
- Ma Ting-qi
- Wu Jia-xin
- 丁林青
- 严文
- 丰春光
- 余寿祥
- 佟婷
- 刘丽娜
- 刘云清
- 刘国艳
- 刘学忠
- 刘要悟
- 刘隽颖
- 刘颖
- 叶信治
- 吕冰
- 吴伟荣
- 吴佳欣
- 吴淑娟
- 孙涛
- 宁晓钧
- 尚海秀
- 康硕
- 廖耘
- 张世光
- 张明贤
- 张爽
- 张达明
- 张领
- 彭亮
- 徐文彬
- 曹如军
- 朱正威
- 李兴英
- 李春玲
- 李珍1
- 李能贵
- 李莲芝
- 李颂明
- 杜艳
- 杨丽敏
- 杨光彪
- 杨栋
- 杨爱华
- 梁伟东
- 毛欢欢
-
-
彭亮;
徐文彬
-
-
摘要:
教学评价制度在实践中的落实定会遭遇教学习俗,二者的相遇给教学评价制度在实践中的落实带来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关涉功利倾向下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趋利避害”;非此即彼式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偏执遵守”;不同层面冲突下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妥协应对”以及内在共识丧失下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算计与内卷”。据此,在教学习俗视角下,教学评价制度的落实需要审慎地从理性规限制度,预留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空间;重视习俗与制度间内在交互,给予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保障;以及引入更多主体的参与,形成教学评价制度落实的共识。唯如此,教学评价制度的落实才能真正走向实处,相关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触动教学实践,进而才能通过评价逆向提升和改变教学的生态,深化教学改革。
-
-
吴淑娟
-
-
摘要:
教学评价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大众化教育时代,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既彰显适应学校内外部环境需要的变革趋势,也存在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技术层面的诸多缺陷。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深化改革新要求,地方高校应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师发展需求、学科专业的差异性以及学校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不断深化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制度体系。
-
-
-
罗婷;
陈瑞莲
-
-
摘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评价制度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新时期的教学评价制度的制定者们更加关注教师的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而不是只重视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
-
刘隽颖
-
-
摘要:
通过对加州大学《学术人事手册》等重要文本进行分析,发现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遵循四大原则:全程性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教师聘任至晋升的全过程;多主体参与,学科专家、学生、教师本人以及系主任都在评价中承担重要职能,保证了评价的专业性和程序公平;全面性考量,在评价中兼顾量化和质性材料,并更加重视质性材料中反映的教师教学投入;多样化意蕴,教学评价旨在达成监督、保障和激励三重目标.只有建立起完善合理、明确细致、富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师投身教学,大学教学文化的建设才不至于沦为空中楼阁.
-
-
-
王彬彬
-
-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体系进行几个层面分析,分别包括了学生网络评教、督导听课评教、领导听课评教以及同事听课评教,并总结相关内容,有效解决当前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高校评价制度,进而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与改革.
-
-
李莲芝
-
-
摘要:
教学评价制度是高等教育管理重要手段之一,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作用极为突出。在高校教学改革大环境下,教学评价制度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如何实现最佳教学评价模式,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关注热点。本文将以教学评价制度价值分析为切入点,对教学评价制度反思与重构展开全面论述,旨在改善高校教学评价制度问题,保证教学评价制度效能发挥质量。
-
-
郭志良
-
-
摘要:
随着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我国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带来极大的冲击.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再教育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成人教育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教育质量,如何评价教学质量?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与评价制度,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的对受教育者进行考核,准确对其进行评价.
-
-
-
丰春光
- 《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7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强烈需要对高职院校陈旧的教学评价制度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赋予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制度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全新的价值取向,形成工学结合模式下全程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