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手段
救济手段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14002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救济手段的相关文献由1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迎秀、李贻伟、杨东霞等。
救济手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14002篇
占比:99.99%
总计:714100篇
救济手段
-研究学者
- 张迎秀
- 李贻伟
- 杨东霞
- 石春玲
- 赵志辉
- 上官鹏
- 云利珍
- 付金
- 任诚宇
- 佘俊凯
- 侯猛
- 冯欢
- 刘徐强
- 刘旭璐
- 刘立民
- 刘超
- 单胜道
- 卜元石
- 卢佩玲
- 吴东镐
- 周军
- 周剑光
- 周显卓
- 周晓晗
- 唐琪
- 姚卫平
- 姜鹏圣昕
- 娄耀雄
- 孔祥春
- 孙丽岩
- 孙璐瑶
- 孙璐瑶1
- 孙畅鸿
- 尹娟
- 崔建民
- 崔玥
- 康飞
- 廉颖婷
- 张三石
- 张世举
- 张定武
- 张庆麟
- 张景成
- 张胜强
- 张锐
- 徐小俊1
- 徐小飞
- 徐新
- 徐静琳
- 戚婵
-
-
张世举
-
-
摘要: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服务人民、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要坚持问题导向,体现建设阳光透明法治政府的总体方向,将各地区各部门典型经验做法上升为业务范式,补强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
-
赵雅新;
康飞;
花园园
-
-
摘要:
业主支付合同价款的义务是工程承包合同核心原则之一。但在实际情况中,常会遇到业主因财务问题而无法及时向承包商支付工程款的情况。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项目投资方很可能会遭受现金流困难,陷入无力支付合同价款的困境。国际工程承包商应警惕业主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在合同中做出相应约定确保业主能够按时付款,以及在其存在支付能力不足、逾期或未付款时可以采取的保护或救济手段,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业主财务困难。
-
-
姜鹏圣昕
-
-
摘要:
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确定,需要遵守公司章程,通常人选包括经理、执行董事或者或者董事长。同时,确定人选后还应该依法登记。分公司的负责人人选情况则有所不同,人选任免直接取决于公司,变更也应办理登记。办理变更负责人的登记手续须仰赖公司的支持,若公司不提供变更登记需要的文件,则变更登记无法进行。负责人更名纠纷的法律救济有赖于从法律制度设计上加以改变,而在现行法律规制下,应加大司法公权力的介入,改变审判思路,可依据相关法律原则保护公司负责人的更名权。
-
-
漆形
-
-
摘要:
外资国家安全审查是东道国管理外资的重要法律工具之一,但因国家安全的概念模糊、审查标准抽象以及救济手段有限而饱受诟病。从国际比较来看,在保留安审机制灵活性的同时,提升安审决定的可预见性和可问责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国家安全与程序正义两类价值取向的不同侧重, 各国对于安审决定是否应当受到当地司法审查采取了不同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35条正式引入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这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
孙璐瑶
-
-
摘要:
履行障碍是指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各种情形.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障碍和情势多种多样,有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履行不能、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等情形.这些情形的存在引起了合同履行过程中履行义务的变化,关于这些障碍情形及其应对履行义务变化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构成了履行障碍法体系.请求合同利益的实现,通过替代的方法实现合同利益,从合同的拘束中得到解放是履行障碍的三种救济方式.从合同的拘束中得到解放就意味着对于合同利益的放弃或调整,因而在本质上区别其他两种救济手段.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的存在为从合同的拘束中得到解放提供了正当化的理由.
-
-
-
-
徐小俊1
-
-
摘要:
补证在不动产登记业务中有其特殊性——不改变不动产的自然状况,不改变不动产的权属状况,也不改变不动产的权利限制状况(如抵押、查封等),只是一种权利保护的救济手段,让权利人恢复对不动产权证书的掌控。但这并不意味着办理时可以任意妄为,没有任何规制。
-
-
赵昕劼
-
-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狂欢盛宴开始落幕,P2P借贷业务迎来了问题爆发时代。部分P2P问题平台跑路、倒闭,导致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而举步维艰的存量平台又碰到了舆论造假、恶意逃废债等情形,陷入困境。随着行业不断成熟,不仅需要监管革新,也需要多方对P2P平台展开"救助",保障"信息中介平台"的稳定发展,共建良好的P2P借贷业务生态环境。
-
-
王立明;
李艳玲
-
-
摘要:
将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从政府政策主张转化为国家法律制度,是一项迫切而又现实的立法课题.本文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就该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的最低生活保障这一主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法律规制的方法,即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路径选择——政策抑或法律,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规范——实体规范抑或程序规范,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手段——行政抑或司法.
-
-
-
-
- 株式会社Cyber决济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8-22
-
摘要:
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上发放标记有商业标识信息的电子付款手段的系统及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服务器计算机接收包含有商业标识信息及用户帐号的信息,并把信息按用户存储在由服务器管理的数据库中;在用户请求访问该服务器时发放电子付款手段,并把发放的手段按用户存储在该数据库中;如果用户利用该付款手段付款,该付款手段就在数据库内部从一个用户移动到另一个用户。因此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而且增加了交易的透明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