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液膜
支撑液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4176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西安理工大学学报、膜科学与技术、稀土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1膜法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国际会议、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等;支撑液膜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秉华、余晓皎、何鼎胜等。
支撑液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41765篇
占比:99.98%
总计:841900篇
支撑液膜
-研究学者
- 姚秉华
- 余晓皎
- 何鼎胜
- 王保国
- 吴燕翔
- 张建民
- 吴锋
- 郑辉东
- 伍艳辉
- 吴庆生
- 彭勇
- 朱国斌
- 段永超
- 马铭
- 丁立
- 刘杰
- 夏文香
- 孙冬梅
- 宋超前
- 张立志
- 曾昭容
- 李标国
- 李金成
- 杜启云
- 杨金杯
- 林佳
- 贾明辉
- 郭昌梓
- 霍子春
- 于世昆
- 何涛
- 刘彦民
- 吕伟桃
- 崔心水
- 张保成
- 张帆
- 李磊
- 李雪梅
- 王娜
- 王彩玲
- 王碧玉
- 王骋
- 薛杭燕
- 裴亮
- Ana MARIA SASTRE
- G.Gozzelino
- Hossein KAMRAN HAGHIGHI
- Mehdi IRANNAJAD
- 丁亚平
- 严纯华
-
-
齐亚兵;
罗橙;
张思敬
-
-
摘要:
含酚废水难降解、毒性大,对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含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相关化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液膜脱酚技术由于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分离效率高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其在含酚废水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乳状液膜脱酚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液膜脱酚技术,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液膜的稳定性和易于破乳.支撑液膜脱酚技术目前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研究关注点是如何提高支撑液膜的稳定性.聚合物包容膜脱酚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核心是如何提高酚通过膜时的膜通量.本文从液膜系统的构筑、脱酚过程、研究及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液膜脱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液膜脱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
呼逸夫;
周羽;
矫彩山;
高杨
-
-
摘要:
液膜分离技术具有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高放废液分离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液膜分离技术的历史沿革、分类、传质机理、在高放废液分离中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支撑液膜分离技术距离实现工业化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
-
刘红;
张一敏;
黄晶
-
-
摘要:
为强化钒与杂质离子的分离,研究以N235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从钒页岩酸浸液中直接萃取钒时载体浓度、稀释剂种类、反萃剂种类及浓度、浸出液pH对钒传质过程的影响,以及钒与浸出液中主要杂质离子铁、磷、铝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当萃取剂的体积浓度10%、煤油为稀释剂、Na2CO3作反萃剂且浓度为0.6 mol/L、料液相pH=1.8、传质时间13 h时,钒的萃取率可达92%,同时硅的萃取率为6.1%,磷的萃取率为4.2%,铁、铝等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低于2%.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传质过程的相关扩散参数.最后为考察支撑液膜的稳定性进行了循环试验,经过9次循环,萃取率仍能达到70%,膜经再生后萃取率为90.1%,仅比新膜的萃取率低1.9%.
-
-
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
-
摘要:
何鼎胜、马忠云、马铭编著的《支撑液膜-化学原理及应用》一书于2019年9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由于国际、国内已出版的乳状液膜专著和有关膜手册、膜专著中支撑液膜所占篇幅有限,而且至今少有支撑液膜的相关专著出版,而支撑液膜本身的特点又铸就了支撑液膜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比乳状液膜要大,并且容易和微观结构分析结合去探讨其中的规律性并促进计算化学在液膜分离科学领域的应用,深入揭示支撑液膜膜相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液膜萃取特性、膜稳定性、支撑液膜迁移溶质规律的影响.为了对支撑液膜的理论和实践展开充分的深入分析,作者写作本书.
-
-
-
熊国兰;
赖晓波
-
-
摘要:
以往通过萃取精馏法实现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没有考虑膜液的流失问题,损失量及物料循环量均较高,耗能较大.提出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方法,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实验,分析了不同离子液体、不同操作温度、不同孔状结构的聚偏二氟乙烯超滤膜和原料侧苯蒸汽压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聚偏氟乙烯支撑液膜离子液体填充后,渗透通量明显提高,分离因子也成倍增长.实验结果可以有效说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分离过程可以作为苯/环己烷体系分离的高效方法.
-
-
-
罗大双;
黄晶;
张一敏;
刘红;
刘涛
-
-
摘要:
研究了以N235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从钒页岩酸浸液中直接萃取钒时,载体浓度、稀释剂种类、反萃剂种类及浓度、浸出液pH对钒传质过程的影响,以及钒与浸出液中主要杂质离子Fe、P、Al的分离规律.研究表明,当支撑体膜孔径为0.22 μm、Na2CO3作反萃剂且浓度为0.6 mol/L、煤油为稀释剂、萃取剂浓度10%、料液相pH=1.8、萃取时间13h时,钒的萃取率可达87.73%,杂质离子铁、铝、磷相对于钒的分离系数分别为191.8、350.3、163.0,表明支撑液膜技术对分离富集钒有较好的效果.%Effects of carrier concentration,diluent type,stripper type and concentration,and pH value of solution on vanadium extraction from simulated quartz acid leachate with N235 as extraction were studied.Separation of Fe,P and Al from vanadium and leaching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raction rate of vanadium is 87.73 %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including pore size of the support membrane of 0.22 μm,stripping agent concentration of Na2 CO3 of 0.6 mol/L,kerosene as diluents,extractant concentration of 10%,pH value of feed solution of 1.8,and extraction time of 13 h.Separation coefficients of impurity ions iron,aluminum and phosphorus relative to vanadium are 191.8,350.3 and 163.0 respectively,which indicates that supporting liquid membrane technology has better effect on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vanadium.
-
-
孙汝柳
-
-
摘要:
Facilitated transport membranes(FTMs) separation technology,which uses the complexes of metal ions and olefi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olefin and paraffin,with high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simple production equipment,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has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In the present work,the composition,general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TMs were introduced.It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促进传递膜(FTMs)分离技术,是采用金属离子与烯烃形成的络合物分离烯烃和烷烃,具有高的烯烃渗透性、选择性、生产设备简单、能耗低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FTMs的组成、工作机理及影响因素等,介绍了目前相关的工业进展,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
-
赵彦凯;
范腾腾;
谢文龙;
张所瀛;
刘畅;
冯新;
陆小华
-
-
摘要:
Three mixed ionic liquids ([Choline][Pro]/[EMIm][N(CN)2], [Choline][Pro]/[bmim][PF6] and [Choline][Pro]/[HMIm][NTf2])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RTILs) with [Choline][Pro]. They were used to prepare SILMs by the impregnation method. Effects of operating temperature, pressure, type and content of RTILs on CO2/N2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S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2 permeability of the SILMs changed between 343.3—1936.9 barrer and CO2/N2 selectivity was in range of 10.3—34.8.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was used to analyze CO2 transport mechanism in SILMs. The overall resistance showed a trend from decline to rise b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HMIm][NTf2] in the mixed ILs,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CO2 permeability in SILMs.%选用不同种类的室温型离子液体(RTILs)与胆碱脯氨酸离子液体进行混合分别制得[Choline][Pro]/[EMIm][N(CN)2]、[Choline][Pro]/[bmim][PF6]以及[Choline][Pro]/[HMIm][NTf2]混合离子液体,并将其应用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s).考察操作温度、操作压差、RTILs种类和含量对SILMs分离CO2/N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碱脯氨酸/RTILs系列SILMs的CO2通量在343.3~1936.9 barrer之间变化并且CO2/N2选择性为10.3~34.8.对CO2膜过程内在机制探索表明随着[HMIm][NTf2]离子液体在混合离子液体中比例的增加,总阻力1/Kμ会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实验现象中随着[HMIm][NTf2]离子液体在混合离子液体中比例的增加CO2先升高后降低相符.
-
-
刘晓芸;
姚庆才;
阮铁民;
邓斐;
陈小利
- 《“润禾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第27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将支撑液膜技术应用于活性染色废水的脱色.研究了影响支撑液膜捕捉染料的因素,以及捕捉后的染色废水回用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料液相的最佳pH值为2.5-3.0,搅拌越充分越有利于提高料液相中染料的传递,再生相中膜液相与解析液最佳体积比为3:3,解析剂NaOH最佳浓度为0.9mol/L;被捕捉后的活性染色废水可重复用于染色,保证色光重现性的同时,也实现盐的100%节省.
-
-
-
-
杨金杯;
郑辉东;
吴燕翔
- 《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以多孔聚丙烯膜(Celgard 2500)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和磷酸三丁酯(TBP)为膜载体的支撑液膜萃取苯酚过程膜液流失行为和膜不稳定性,通过等效电路对交流阻抗图谱进行分析,考察了各种条件对该体系膜液流失和膜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电路Rs(RmCm)Q 能较好地表征该体系的电化学特性,在任何有利于乳化形成的条件如低盐浓度、高搅拌速度和高hLB值都会导致膜液流失加快和膜的不稳定性,乳化机理是该体系膜液流失的主要原因。
-
-
曾昭容;
吴锋;
林佳;
丁立;
彭勇;
王保国
- 《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2008年
-
摘要:
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苯/环己烷混合物的蒸汽渗透膜分离实验,比较了不同离子液体,不同孔状结构的PVDF 膜以及操作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过程能够实现苯和环己烷的分离。苯优先通过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30~40°C温度下, [C4mim][PF6]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分离因子可达10 左右,经过60 个小时的实验测定,支撑液膜分离性能稳定。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有望成为降低芳烃/烷烃等体系分离过程能耗的有效途径。
-
-
-
-
田建;
楚英豪;
岑望来;
李进;
尹华强
- 《第十四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支撑液膜技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的膜分离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对过去30多年来有关支撑液膜的研究进展做了详述,主要包括分离机理、不稳定性机理以及解决不稳定的方法等方面,并简单介绍了支撑液膜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研究应用,并对该方向进行了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