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507

P507

P507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包钢科技、江西冶金、湿法冶金等; P507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标国、杨幼明、周新木等。

P507—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100.00%

总计:137篇

P507—发文趋势图

P507

-研究学者

  • 李标国
  • 杨幼明
  • 周新木
  • 邓声华
  • 万雄
  • 刘厚凡
  • 刘彦民
  • 张振民
  • 朱兆武
  • 朱国斌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师苏城; 高艳芳; 李瑞琛; 李国伟; 刘丽丽; 彩倩杰
    • 摘要: CWL-M型离心萃取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萃取设备,具有处理效率高,存液量小,占地面积小,易连续操作等优点。研究其用于钒萃取,结果表明:在保证两相分相正常,P507萃取剂不乳化的前提下,进行五级逆流萃取,控制离心萃取机转速2800 r/min,两相流比O/A=2/1,钒萃取率可达99.5%以上。
    • 张伟; 吴才贵; 宫晓丹; 胡东风; 张登凯; 廖彬; 饶帅
    • 摘要: 介绍了某锌冶炼厂采用P507+N235组成的双溶剂萃取体系从硫酸浸出液中萃取砷铁的生产情况,并对高酸砷铁反萃溶液返回锌冶炼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膜分离工艺处理反萃溶液,对比分析纳滤膜和扩散渗析膜分离的工艺条件和投资运行成本。结果表明,纳滤膜和扩散渗析膜均可以有效分离溶液中杂质元素:其中采用纳滤膜工艺时,截留浓液中铁、砷、锌、硫酸和油份的截留率分别为91.2%、88.55%、87.5%、47.44%和50%,酸回收利用率为52.56%;采用扩散渗析膜工艺,渗析残液中铁、砷、锌、硫酸和油份的截留率分别92%、87.94%、90%、5.13%和75%,酸回收利用率为94.87%。截留浓液和渗析残液均采用石灰中和法脱除溶液中的砷铁,过滤溶液返回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扩散渗析膜相比纳滤膜投资少,操作维护简单,生产成本低,更适合用于工业生产。
    • 种轲李尧; 朱炳龙; 余人杰; 童霏; 秦恒飞; 潘君丽; 周全法
    • 摘要: 研究了用皂化P507从废催化剂浸出液中萃取铝,再经硫酸反萃取、蒸发结晶制备水合硫酸铝,考察了萃取、反萃取过程中几种主要因素对Al3+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皂化率45% 的25%P507+10% 正戊醇+65%260#溶剂油为萃取剂,在料液中Al3+、Mg2+、Ni2+质量浓度分别为2 g/L、50 mg/L和10 mg/L,料液pH=1.5,萃取相比(Vo/Va)=1/1,萃取时间3 min条件下,Al3+、Mg2+、Ni2+萃取率分别为99.35%、2.83%、0.56%;负载铝的有机相用硫酸反萃取,在硫酸溶液浓度3 mol/L、反萃取相比(Va/Vo)=1/1条件下,Al3+反萃取率为95.13%;该反萃取液以蒸发结晶法制备水合硫酸铝,其质量符合HG/T 2225—2010标准Ⅰ类产品要求.
    • 马子玉; 孙志敏
    • 摘要: 传统的稀土元素分离提取工艺常采用单一的酸性磷酸酯类萃取剂,如使用常见的P507、P204等萃取剂来萃取稀土元素,需要先进行皂化预处理,皂化反应会产生污染性、刺激性严重的浓氨水,并产生氨氮废水及其他废水,采用这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采用P507-N235双溶剂萃取体系,以稀土铈、镨为主要萃取元素,研究对萃取稀土元素造成影响的因素,如相比、料液浓度、料液pH、震荡时间等.本实验利用两种萃取剂的不同特性进行研究,以P507来萃取稀土元素,以N235来萃取产生的H+.经实验结果表明,P507-N235双溶剂体系协同萃取可以实现无皂化分离稀土元素,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皂化反应的发生,以此来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 徐靖宸; 肖超; 罗进爱; 高立刚
    • 摘要: 在诸多萃取剂中,P507等酸性磷(膦)类萃取剂在镍、钴、锰分离中应用较为广泛.采用P507萃取剂从三元电池浸出液中萃取分离Mn2+、Co2+和Ni2+.考察了料液浓度、料液初始pH值、相比、有机组和洗涤液平衡pH值、洗液浓度、洗液相比、级数对Mn2+、Co2+、Ni2+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体系组成为20%P507+80% 煤油,水相平衡pH值4.5、皂化率45%、相比O/A=1.5/1的条件下,M n2+、Co2+和Ni2+的萃取率分别为62.8%、22.48% 和3.9%;若洗涤液为30 g/L的硫酸锰溶液,在水相平衡pH值4、相比O/A=20/1、洗涤级数4的洗涤条件下,最终负载有机相中的Mn2+浓度为5.4 g/L、Ni2+浓度为0.0049 g/L、Co2+浓度仅为0.0450 g/L.有效实现了三元电池电极材料经过化学预处理除杂后所得硫酸钴锰溶液中钴、锰、镍的分离.
    • 徐靖宸; 肖超; 罗进爱; 高立刚
    • 摘要: 在诸多萃取剂中,P507等酸性磷(膦)类萃取剂在镍、钴、锰分离中应用较为广泛。采用P507萃取剂从三元电池浸出液中萃取分离Mn^(2+)、Co^(2+)和Ni^(2+)。考察了料液浓度、料液初始pH值、相比、有机组和洗涤液平衡pH值、洗液浓度、洗液相比、级数对Mn^(2+)、Co^(2+)、Ni^(2+)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体系组成为20%P507+80%煤油,水相平衡pH值4.5、皂化率45%、相比O/A=1.5/1的条件下,Mn^(2+)、Co^(2+)和Ni^(2+)的萃取率分别为62.8%、22.48%和3.9%;若洗涤液为30 g/L的硫酸锰溶液,在水相平衡pH值4、相比O/A=20/1、洗涤级数4的洗涤条件下,最终负载有机相中的Mn^(2+)浓度为5.4 g/L、Ni^(2+)浓度为0.0049 g/L、Co^(2+)浓度仅为0.0450 g/L。有效实现了三元电池电极材料经过化学预处理除杂后所得硫酸钴锰溶液中钴、锰、镍的分离。
    • 张积锴; 周洁英; 伍莺; 胡小洣; 陈冬英
    • 摘要: 为简化离子型稀土矿提取稀土工艺,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富集矿山浸出母液技术制备高纯碳酸稀土用于有机溶料,系统考察了P507煤油萃取剂体系溶解碳酸镨钕过程中碳酸镨钕预处理方式、碳酸镨钕加入量、水相pH、杂质铝含量、反应时间和相比O/A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湿碳酸镨钕为原料,其加入量控制为有机相负载稀土浓度0.16~0.18 mol/L,水相pH=2.0~3.0,相比O/A=1,反应时间12 min,碳酸镨钕中的铝含量小于2.5%,30°C条件下,碳酸镨钕溶解完全,分相效果好,有机相中稀土浓度达0.1771 mol/L,萃取率为98.13%.采用4级逆流连续萃取试验,经16次反应平衡后有机相出口级稀土浓度为0.1668 mol/L,水相出口稀土浓度为0.0011mol/L.采用P507煤油萃取剂体系溶解碳酸镨钕同步实现了空白有机相的皂化及萃取过程,碳酸稀土直接作为原料省略了酸分解工序,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用作皂化剂,降低了化工材料消耗、废水排放量及环保成本,为简化稀土萃取分离提供了应用基础.
    • 张五国
    • 摘要: 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盐酸在稀土分离中反萃含稀土负载有机(P507-煤油体积比:1∶1)后,最后形成的空白有机中夹带残余的酸含量与反酸浓度、体积的关系.结果 表明:反酸浓度越高,空白有机中夹带的酸含量也越高.采用合理的水洗涤方式,水洗空白有机后,稀土分离单位产品的酸消耗和碱消耗均有明显降低,同时大幅度的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降低了后端环保废水处理的压力,节约了生产成本与工业废水处理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伍莺; 周洁英; 胡小洣; 张积锴; 陈冬英
    • 摘要: 研究了草酸反萃并直接沉淀负载富钇的P507有机相中富钇的工艺参数,考察了草酸反萃富钇过程中草酸用量、反萃温度、反萃相比O/A、反萃时间、反萃级数对稀土反萃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草酸反萃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草酸用量为理论值的130%、反萃温度25°C、O/A=1/1、反萃时间20 min、反萃级数11级,在此条件下,富钇稀土反萃率为99.45%,所得富钇产品质量为TREO>98.0%、Cl-<0.05%、残碳0.04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