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控释氮肥

控释氮肥

控释氮肥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92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棉花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新型肥料技术创新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首届农业生态与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控学术研讨会等;控释氮肥的相关文献由6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民、聂军、廖育林等。

控释氮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2.8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929 占比:96.94%

总计:6116篇

控释氮肥—发文趋势图

控释氮肥

-研究学者

  • 张民
  • 聂军
  • 廖育林
  • 郑圣先
  • 于淑芳
  • 张玉凤
  • 杨力
  • 戴平安
  • 谢坚
  • 鲁艳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仲阳; 崔秀敏; 史桂芳; 董浩; 李国红; 谭德水; 郑福丽
    • 摘要: 为探明不同类型控释氮肥在冬小麦上的节肥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设置不施氮(CK)、普通氮肥优化施用(OPT)和5个不同类型控释氮肥(编号A~E)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控释氮肥对冬小麦群体结构、花后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控释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公顷穗数,控释氮肥各处理较OPT处理增加7.5%~10.4%,但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控释氮肥B处理千粒重最高,与控释氮肥C、D、E处理差异显著。(2)施用控释氮肥可以促进小麦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其中控释氮肥A处理冬前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最高,C、D、E处理春季最大分蘖数和单株分蘖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控释氮肥A、B、D、E处理显著提高花后同化物向籽粒输入比例,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与OPT处理相比,花后同化物输入量提高6.9%~13.3%,控释氮肥C对花前花后干物质的运移无显著影响。(4)控释氮肥B处理小麦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OPT增产7.1%;其他控释氮肥处理小麦产量稳定,与OPT无显著差异。(5)与OPT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31.9%~89.0%,土壤氮素依存率降低4.6%~12.1%。本试验条件下,控释氮肥B处理节肥增产效果较好,是比较适合本地区冬小麦一次性施用的控释氮肥类型。
    • 孙巧玉; 刘依琳; 杨洪福; 陈雪; 范先鹏; 孙文涛; 王玉峰; 杨越超; 侯立刚; 刘宏斌
    • 摘要: 【目的】研究将全量控释氮肥由常规育秧大田施肥改为育秧钵盘中施用后,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稻田的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省安陆市车站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华夏香丝’。试验设常规育秧+大田不施肥(CK)、常规育秧+大田常规施肥(FF)、钵盘育秧全量施肥(PF)3个处理,育秧28天后,调查水稻秧苗生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磷钾含量。在基肥期、蘖肥期和穗肥期取样,测定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收获期测产。【结果】与FF处理相比,PF处理的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地下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77%、14.69%、17.47%、3.28%和41.65%,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了6.82%和10.78%(P<0.05)。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PF处理的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与CK相近,但显著低于FF处理。【结论】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与常规育秧大田施肥相比,在育秧期将控释化肥全部施于水稻育秧钵盘,可显著提高秧苗地下部的生长和养分含量,提高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显著降低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面水中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有效控制稻田氮素损失风险。
    • 余庆柱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积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菜轻简化施肥技术提供支撑,本研究通过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以及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释氮肥(纯N 18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油菜产量和油菜籽粒氮素积累量均高于普通尿素(纯N 18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和普通尿素(纯N 180 kg/hm^(2))分3次施用处理;控释氮肥(纯N 18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显著高于普通尿素(纯N 18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与普通尿素(纯N 180 kg/hm^(2))分3次施用处理效果相当。折算经济效益,控释氮肥(纯N 18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纯收益较普通尿素(纯N 180 kg/hm^(2))分3次施用处理增加1 598.6元/hm^(2)。由此说明,施用控释氮肥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及经济效益。
    • 赵凯丽; 高飞; 刘瑜; 沈欣; 李权辉; 赵静; 郭宁
    • 摘要: 为解决基质栽培条件下草莓肥料投入量大、追肥次数多、劳动力成本投入高等问题,研究以控释氮肥代替水溶肥实现草莓的一次性施肥。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以常规优化施肥处理为对照,测定基质栽培条件下优化施肥处理和不同氮用量的控释氮肥处理对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计算最优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常规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的草莓产量提高了7.4%~26.5%,单果重提高了9.1%~33.3%,经济效益增加了7.5%~26.7%,糖度提升了7.7%~31.4%,Vc含量提升了8.8%~14.0%;除控释氮肥氮用量97.50 kg/hm^(2)处理外,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较常规优化施肥处理也分别提高了26.5%~144.3%和73.7%~222.7%。这说明,控释氮肥替代水溶肥既减少了肥料用量,保证草莓的产量,而且可以实现高产,提高了草莓的经济效益。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控释氮肥施氮量与草莓产量、单果重的关系,得出控释氮肥的最佳推荐用量约为N 60 kg/hm^(2),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综上所述,控释氮肥替代水溶肥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保证了草莓的品质,降低了肥料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草莓的产量、单果重、品质、肥料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推荐适宜草莓生产的控释氮肥用量约为N 60 kg/hm^(2)。
    • 乔丹; 张树清; 陈延华; 吕春玲; 刘建斌; 肖强; 王学霞
    • 摘要: 【目的】控制土壤氮素气态损失是提升菜地氮肥利用和环境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滴灌条件下,研究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和减少氮肥投入对华北地区大白菜土壤NH_(3)和N_(2)O排放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华北地区大白菜生产提供最优氮肥管理方案。【方法】在河北赵县设置田间小区试验,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常规施氮(施用尿素,总施氮量为N 400 kg/hm^(2),基施氮∶追肥氮=4∶6,U);优化施氮(在常规施氮的基础上减氮10%,总施氮量为N 360 kg/hm^(2),基施氮∶追肥氮=4∶6,90U);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减氮10%,总施氮量为N 360 kg/hm^(2),90CRU)。采用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NH_(3)和N_(2)O排放动态变化及大白菜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差异。【结果】U、90U处理基肥期土壤NH_(3)排放峰出现在基施后3~6天,追肥后峰值出现在施肥后3~5天,而90CRU处理峰值延迟到基施后9~11天出现,且其峰值显著降低。与U处理相比,整个生育期90U处理土壤NH_(3)排放通量和总量分别降低了11.0%和10.4%,而90CRU处理其排放通量和总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6.9%和27.6%(P<0.05)。U、90U处理基肥期土壤N_(2)O排放峰值出现在基施后7~9天,追肥后峰值出现在4~6天,而90CRU处理峰值出现在基施后14~17天,其峰值显著降低。施氮处理基肥期NH_(3)和N_(2)O排放峰值均高于追肥后。与U处理相比,90U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总量分别降低了11.1%和8.8%,90CRU处理其排放通量和总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0.5%和23.2%(P<0.05)。与U处理相比,90CRU处理大白菜氮素利用率提高了5.7个百分点,产量和净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7.8%和8.0%,但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湿度与NH_(3)和N_(2)O排放通量成线性正相关关系,由于基肥期土壤温度和湿度高于追肥期,因此基肥期NH_(3)和N_(2)O排放通量高于追肥期。土壤脲酶活性与NH_(3)排放通量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90CRU处理通过降低其活性而显著降低了NH_(3)排放通量;土壤NO3–^(-)N含量和功能基因AOB-amoA和nirK数量与N_(2)O排放通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90CRU处理通过降低上述指标而显著降低了N_(2)O排放通量。【结论】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减少氮肥和劳动力投入、提高大白菜产量、经济效益与降低土壤NH_(3)和N_(2)O排放通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华北地区秋季大白菜种植提供了有效的氮肥管理方式。
    • 周洲(摘译)
    • 摘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2.111233),来自约旦大学园艺与作物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杏幼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这项为期两年的试验,目的是评估受控氮肥的释放速度和浓度对杏树的树体形态、生理、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张新宇; 竺平; 冯艳; 娄兵; 刘传军; 王红; 刘以民; 邹家龙
    • 摘要: 以湖北省荆州市主推中稻品种鄂香2号为供试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4种缓释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各施氮肥处理的增产量为1848~2281 kg/hm^(2),增幅为21.5%~26.6%。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相比普通尿素,控释氮肥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但会降低千粒重。各控释氮肥处理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为27.05%和9.1 kg/kg,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与控释氮肥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会显著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水稻季施用控释氮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田面氮素损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 秦裕波; 李前; 徐晨; 刘志全
    • 摘要: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几种控释肥与尿素的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增产6.0%;在成熟期,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综合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可发挥2种氮肥的优势,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 朱三明; 陈俊婕; 郝淼; 韩同宇; 李玉; 王高阳; 陈剑秋; 杨修一; 耿计彪
    • 摘要: 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可以增加小麦产量,改善籽粒品质,提高氮肥利用率.控释氮肥可以持续供应小麦生长所需的氮素营养,减少后期追肥次数和劳动强度,简化栽培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综述了控释氮肥的定义和释放类型以及施用控释氮肥对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土壤无机氮变化等的影响,提出控释氮肥在小麦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 刘楚桐; 陈松岭; 金鑫鑫; 徐志强; 叶旭红; 邹洪涛; 张玉龙
    • 摘要: 控释氮肥减量后移能够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控释氮肥减量配施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对土壤氮素调控及夏玉米的产量影响,对指导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共设置不施氮肥(CK)、100%普通尿素(U)、100%控释尿素(CRU)、80%控释尿素(80%CRU)、100%配方控释肥(100%SCR)及80%配方控释肥(80%SCR)6个处理,探讨控释氮肥减量配施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施用氮肥的处理较不施氮肥的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均显著增高.在成熟期,100%控释尿素处理的土壤全氮较不施氮肥处理高出了46.23%,较常规施肥处理高出了36.37%,100%配方控释肥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高出了30.83%,较常规施肥处理高出了24.60%.玉米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变化也十分显著,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在大喇叭口期达到最高.不同施氮处理间对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100%控释配方肥最高,不施氮肥处理活性最低.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肥处理增产显著,增幅为7.6%~13.04%,其中100%配方控释肥和100%控释尿素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分别增产4.04%和1.37%,其中100%配方控释肥增产显著.综上,100%配方控释肥能够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持续释放氮素使其能够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氮素的需求,提高土壤肥力与固氮能力,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