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

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拌种:将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配制成微肥溶液,喷洒在小麦种子上,搅拌均匀,堆闷,晾干;(2)施肥:先将缓/控释氮肥撒施于地表,然后通过耕作将其翻入土层中;缓/控释氮肥包括:聚谷氨酸尿素40‑60份、包裹材料20‑40份和粘结剂10‑20份;(3)播种:将待播小麦种子进行播种;(4)收割: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播种170‑190天后进行收割。本发明将微肥拌种、撒施缓/控释氮肥和宽窄行间隔排列的种植方式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也能为小麦提供适宜的氮素营养,促进小麦生长,明显的提高了小麦产量。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作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小麦产量在灌溉面积的增加和氮素化肥施入的促进作用下,产量水平开始大幅度提升,农民发生了从一开始的抵制化肥施用到后来大量施用化肥的转变。

现阶段农民实际生产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的底肥;第二次为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有的一次性底施,不再追肥;有的底肥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

但是,上述施肥比例和时间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小麦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促进小麦在冬前旺长,拔节期以后田间郁蔽,小麦灌浆期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

对此,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各种减氮施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方法,如,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包膜肥料的研发利用,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等的应用,配施有机肥或绿肥,接种固氮菌与其他菌体,叶面施肥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养分利用率高的作物新品种等。尽管近年来对肥料高效利用、减少化肥损失的研究很多,但田间的肥料利用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氮肥用量没有明显减少,损失仍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技术没有综合考虑土壤、作物和肥料的特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拌种:将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配制成微肥溶液,喷洒在小麦种子上,搅拌均匀,堆闷2-4h,晾干后得到待播小麦种子;

(2)施肥:先将缓/控释氮肥撒施于地表,然后通过耕作将其翻入15-25cm深的土层中;

其中,所述缓/控释氮肥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谷氨酸尿素40-60份、包裹材料20-40份和粘结剂10-20份;

(3)播种:将待播小麦种子按照15-20kg/亩的播种量、3-5cm的种植深度和宽窄行间隔排列的方式进行播种;

(4)收割: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播种170-190天后进行收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拌种是小麦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本发明通过微肥拌种,能够克服土壤不能满足小麦对微量元素需求的缺陷,促进壮苗的培育,不但可以保证一播全苗.而且形成的壮菌、壮株,也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病虫特性,是防治某些病虫害的关键性措施,与后期防治相比,显得更为主动,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同时,微肥拌种还可达到省药、省肥、省工的目的;

2、本发明缓/控释氮肥聚谷氨酸尿素中的聚谷氨酸(简称PGA)是一种微生物来源的、具有大量游离羧基的氨基酸聚合物,与同类增效肥料相比,聚谷氨酸尿素不仅具有超强的保水保湿能力、富集养分提高氮肥利用率、长效缓控释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螯合沉淀重金属元素、调节土壤pH值、提高植物抗性及抗逆能力等多重功效,而且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属于再生资源,安全无毒,100%自然降解。

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硫酸锌3-5份、硫酸铜2-4份和硼砂0.5-1份;更进一步,上述微肥溶液中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所占的质量分数为5%-10%,余量为水;更进一步,上述微肥溶液的喷洒量为150-250mL/kg。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可以补充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锌元素、铜元素和硼元素,对小麦具有明显的抗病及增产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小麦的品质,减少种植成本,显著增加小麦的经济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从而避免出现土壤板结、逐年增加施肥量的问题。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缓/控释氮肥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谷氨酸尿素50份、包裹材料30份和粘结剂15份。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包裹材料为木质素、滑石粉和磷矿粉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木质素可以减缓尿素的释放,进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木质素的随意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滑石粉具有层状结构、柔软性、疏水性等独特的性质,能够使尿素缓慢释放;磷矿粉在减缓尿素释放的同时,还能为土壤补充磷元素。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粘结剂为凹凸棒粉和/或膨润土。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凹凸棒粉作为粘结剂,能够将氮肥吸附在凹凸棒粉上面,当氮肥进入土壤以后,由于凹凸棒独特的晶体结构,其微孔隙的吸附和电场不平稳,一方面将养分吸附到晶体内部,缓慢释放出来,减少养分流失,这样就增强了肥效;另一方面,由于凹凸棒强大的离子交换能力,大量离子在凹凸棒内外进行离子交换,这一过程不仅释放多种微量元素,还刺激了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极大的发挥了肥料的效用。

因膨润土具有独特的层链状结构,其优良的胶体、吸附性、可塑性及粘结性,能够提高颗粒氮肥的成粒率,增强氮肥的造粒速度;造粒强度高,不结块,不返潮,颗粒均匀,表面光滑,色泽度好;具有固氮作用,可减少氮肥流失,延缓养分的释放期,提高氮肥利用率;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活性;可提高氮肥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缓/控释氮肥的制备方法为:

A、按上述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中缓/控释氮肥的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B、将聚谷氨酸尿素加入造粒机中造粒,得到粒径为2-4mm的聚谷氨酸尿素颗粒;

C、向聚谷氨酸尿素颗粒上喷洒包裹材料和粘结剂,然后自然干燥,冷却,分筛,即得缓/控释氮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缓/控释氮肥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所用仪器较为常规,可工业化生产。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缓/控释氮肥的撒施量为38-42kg/亩。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若撒施量过少,小麦后期容易缺肥早衰,影响产量;若撒施量过多,在小麦生长季节肥料养分释放不完全,不仅利用率降低,还会影响小麦生长,降低产量。

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宽窄行间隔排列的方式中,宽行的距离为20-25cm,窄行的距离为10-15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种植方式,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小麦封行晚,有利于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对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有利。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微肥拌种、撒施缓/控释氮肥和宽窄行间隔排列的种植方式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也能为小麦提供适宜的氮素营养,促进小麦生长,明显的提高了小麦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拌种:将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微肥溶液,按照150mL/kg的喷洒量喷洒在小麦种子上,搅拌均匀,堆闷2h,晾干后得到待播小麦种子;

其中,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包括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硫酸锌3kg、硫酸铜2kg和硼砂0.5kg;

(2)施肥:先将缓/控释氮肥按照38kg/亩的撒施量撒施于地表,然后通过耕作将其翻入15cm深的土层中;

其中,缓/控释氮肥包括有以下重量的原料:聚谷氨酸尿素40kg、木质素20kg和凹凸棒粉10kg;

缓/控释氮肥的制备方法为:A、按上述重量称取各原料;B、将聚谷氨酸尿素加入造粒机中造粒,得到粒径为2mm的聚谷氨酸尿素颗粒;C、向聚谷氨酸尿素颗粒上喷洒包裹材料和粘结剂,然后自然干燥,冷却,分筛,即得缓/控释氮肥;

(3)播种:将待播小麦种子按照15kg/亩的播种量、3cm的种植深度和宽行20cm、窄行10cm的间隔排列的方式进行播种;

(4)收割: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播种170天后进行收割。

实施例2

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拌种:将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配制成质量分数为8%的微肥溶液,按照200mL/kg的喷洒量喷洒在小麦种子上,搅拌均匀,堆闷3h,晾干后得到待播小麦种子;

其中,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包括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硫酸锌4kg、硫酸铜3kg和硼砂0.8kg;

(2)施肥:先将缓/控释氮肥按照40kg/亩的撒施量撒施于地表,然后通过耕作将其翻入20cm深的土层中;

其中,缓/控释氮肥包括有以下重量的原料:聚谷氨酸尿素50kg、滑石粉30kg和膨润土15kg;

缓/控释氮肥的制备方法为:A、按上述重量称取各原料;B、将聚谷氨酸尿素加入造粒机中造粒,得到粒径为3mm的聚谷氨酸尿素颗粒;C、向聚谷氨酸尿素颗粒上喷洒包裹材料和粘结剂,然后自然干燥,冷却,分筛,即得缓/控释氮肥;

(3)播种:将待播小麦种子按照18kg/亩的播种量、4cm的种植深度和宽行22cm、窄行12cm的间隔排列的方式进行播种;

(4)收割: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播种180天后进行收割。

实施例3

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拌种:将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微肥溶液,按照250mL/kg的喷洒量喷洒在小麦种子上,搅拌均匀,堆闷4h,晾干后得到待播小麦种子;

其中,水溶性微量元素肥料包括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硫酸锌5kg、硫酸铜4kg和硼砂1kg;

(2)施肥:先将缓/控释氮肥按照42kg/亩的撒施量撒施于地表,然后通过耕作将其翻入25cm深的土层中;

其中,缓/控释氮肥包括有以下重量的原料:聚谷氨酸尿素60kg、磷矿粉40kg、凹凸棒粉10kg和膨润土粘结剂10kg;

缓/控释氮肥的制备方法为:A、按上述重量称取各原料;B、将聚谷氨酸尿素加入造粒机中造粒,得到粒径为4mm的聚谷氨酸尿素颗粒;C、向聚谷氨酸尿素颗粒上喷洒包裹材料和粘结剂,然后自然干燥,冷却,分筛,即得缓/控释氮肥;

(3)播种:将待播小麦种子按照20kg/亩的播种量、5cm的种植深度和宽行25cm、窄行15cm的间隔排列的方式进行播种;

(4)收割: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播种190天后进行收割。

对比例1

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不包括步骤(1)。

对比例2

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步骤中(2)中,将缓/控释氮肥替换为尿素。

对比例3

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步骤中(3)中,按照15cm的行距进行播种。

性能测试

选取郑州市郊区的一块小麦试验田,平均分为6份,于2019年10月8日,分别按照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小麦缓/控释氮肥高效精准施肥方法进行小麦(百农160)种植。

于2020年4月份收割后,分别统计并计算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小麦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与对比例2撒施尿素相比,实施例1-3的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29.17%、35.42%、33.33%;与对比例1-3相比,实施例1-3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提高。

以上试验说明,本发明将微肥拌种、撒施缓/控释氮肥和宽窄行间隔排列的种植方式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也能为小麦提供适宜的氮素营养,促进小麦生长,明显的提高了小麦产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