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探源

探源

探源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8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663种,包括学理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闻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等;探源的相关文献由96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爱君、胡发高、贾成祥等。

探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9 占比:99.5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34%

总计:883篇

探源—发文趋势图

探源

-研究学者

  • 任爱君
  • 胡发高
  • 贾成祥
  • 俞绍宏
  • 唐华清
  • 孛·蒙赫达赉
  • 张能甫
  • 李小华
  • 白雁南
  • 赵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向达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和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慈善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赖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与我国古代仁人志士秉仁蹈义、积德行善的文化人格紧密相连。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不仅主导了社会救助行为,更实施了劝人向善的教化,对稳定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 蒋芝丹; 江澜
    • 摘要: 牡丹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兴盛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的高度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吉祥纹样。从牡丹纹的造型特征看,唐代圆满繁复,宋代纤细精美,元代豪放不失雅致,明代自然秀丽,清代则繁复优美。从牡丹纹的审美特征看,造型饱满繁密,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纹样组合寓意吉祥。从文化内涵看,唐代社会崇“圆”的美学理念,建构了牡丹纹圆融对称的造型特征;“以形写神”的绘画思想奠定了牡丹纹的写实风格。这些因素构建了牡丹纹在中国装饰史中的独特意涵与图式风格,并且还将继续在当代设计中被传承、应用和再创造。
    • 杨怀文
    • 摘要: 通过对共时平面上几种同形异构的“但凡是”“大凡是”间的差异进行梳理、辨析,认为:在作范围副词时,“但凡是”的“只要(就)”义多,表一种条件限定;“大凡是”的“所有(都)”义多,表一种类聚统括。“但凡是”还有连词用法,表“如果”。“大凡是”还有语气副词用法,表言者预测。二者语法化动因和路径不同。作为参构语素的“但凡”“大凡”,诱发前者语法化的机制是跨层重组、语义沾染;诱发后者语法化的机制是状语的句法位置、语义泛化。二者语法化过程中都伴随着意义的主观化。“但凡是”与“大凡是”的历时演化轨迹也各不相同。
    • 李哲; 张明同
    • 摘要: 结合一道模考题,对一类经典题进行分析、探源和研究,以此开拓解题思路,丰富解题手段,发展数学素养.
    • 马金针; 崔为
    • 摘要: 黄胖病在现代医学范畴中被归为钩虫病、贫血及脾胃虚损性疾患。古代医籍文献中对于黄胖病的记载极为丰富,但在病名问题上,与黄疸、虚劳等病存在诸多混淆,需探寻黄胖的相关古病名及病名间的演变规律。通过搜集与梳理历代医籍文献,理清古代各医家对于黄胖病因病机的认知,总结其治疗原则和方法。可以丰富和完善学界对黄胖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对现代治疗积滞、钩虫病、贫血等虚损性疾病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林国红
    • 摘要: 2020年高考江苏卷第14题设计新颖,内涵丰富,很好地体现了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多个视角探究出7种解法,充分挖掘试题的潜在价值,以此促进教与学.
    • 林国红
    • 摘要: 2020年高考江苏卷第14题设计新颖,内涵丰富,很好地体现了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多个视角探究出7种解法,充分挖掘试题的潜在价值,以此促进教与学.
    • 刘欣
    • 摘要: 新时代青年劳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推进青年劳动观教育,从理论层面深入阐释这一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可以发掘和梳理理论资源,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中寻找当代迫切需要的资源,更应该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理论资源,可以说,新时代青年劳动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于时代需要的丰厚历史资源,因此,本研究探析理论渊源体现出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 张华杰
    • 摘要: 东方色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融合,诞生了赤、青、黄、黑、白五种正色.本文研究东方色彩的起源、特点与运用,提出实际运用东方色彩任重道远,只有更好地理解东方色彩的特征与内涵,并且合理利用,才能让东方色彩更加夺目,才能提升东方色彩的使用价值.
    • 李伟峰; 董新刚; 王小璐; 赵云
    • 摘要: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源远流长,古代相关文献记载丰富广博,纷繁庞杂,历代医家百家争鸣、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为准确把握,系统分析前人对本病的认识历程、治法治则规律、遣方用药原则和辨证论治思想,此文从痴呆名称演变以及年老髓空、肝失疏泄、痰邪内扰、瘀血阻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中风致病等病因病机方面对古代文献中有关痴呆的代表性论述进行梳理和归纳后认为:古代痴呆典籍的记载包含但不限于本病;明清前多从心论治,明清后则从脑论治占主导;古代关于此病治法治则、遣方用药等辨证论治思想的记载,可为中医药防治痴呆提供可能的路径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