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项目
投掷项目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578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87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等;投掷项目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志刚、丛林、朱静华等。
投掷项目
-研究学者
- 韩志刚
- 丛林
- 朱静华
- 孙光秀
- 张玉泉
- 李昕
- 汤龙
- 韩菊元
- 黄瑞国
- B·P·米勒
- P·赛里斯
- 丁思思
- 刘汝杰
- 喻丽霞
- 宋建凯
- 尹洁
- 崔晓霞
- 张军
- 张建华
- 张有才
- 张英波
- 张莹
- 张贵敏
- 彭望霆
- 徐敏
- 徐耀辉
- 戴红燕
- 方佐定
- 李又琴
- 李建立
- 李海萍
- 李相如
- 杨国昌
- 柳百敏
- 毕利锋
- 毛丽华
- 洪梅
- 王宗平
- 石东瑞
- 石磊
- 秦勇
- 秦国阳
- 范传奇
- 范文明
- 蒋勇
- 袁运平
- 诸泽诚
- 谢飞
- 赵国梁
- 赵杰
-
-
周靖涛
-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高水平投掷运动员成绩涨幅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选取近20年国际和国内投掷项目上具有代表性的投掷运动员400人,以每位运动员18岁到35岁的运动成绩为数据基础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投掷运动员的个人最佳成绩会以其青年时期的最好成绩为基数,国际投掷运动员形成18.98%的运动成绩涨幅,我国投掷运动员则形成9.45%的运动成绩涨幅;成绩涨幅比例与各投掷项目的技术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技术结构发展空间与运动成绩涨幅呈正比;我国投掷运动员的成绩涨幅比例相较于国际投掷运动员差距较大,成绩发展呈现出我国运动员青年成绩的领先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并且被国际投掷运动员拉开越来越大差距的趋势;运动选材的成功对投掷项目的突破起着决定作用。建议通过加强投掷项目的科学选材、普及科学先进的训练理念、构建科学全面的科研体系等途径,帮助我国投掷运动员实现对历史成绩的突破。
-
-
纪桂林
-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等对我国与国际投掷运动员成绩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拥有较长运动生涯的运动员160人,并搜集其运动生涯的运动成绩以及相关信息为本文的依据,研究发现:18-24岁是投掷运动员成绩快速增长阶段,25岁以后成绩增长速度放缓,并普遍在30岁以后成绩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我国投掷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幅度相较于国际优秀投掷运动员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成绩发展趋势表现出我国投掷运动员在青年时期的领先优势随着年龄增不断被蚕食,被国际投掷运动员反超并拉开较大差距;通过对比国内外运动员训练经历发现,我国投掷运动员普遍在10-12岁时就较早地接受了系统专项训练,而国际投掷运动员普遍晚4-6年开始接受专业的投掷训练,并且我国在投掷项目选材方面的研究较少,与国际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建议通过加强投掷项目的科学选材、普及科学先进的训练理念、构建科学全面的科研体系等途径,助力我国投掷运动员实现历史性突破。
-
-
乔玉磊
-
-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2012年、2016年、2020年奥运会和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近10年共8届世界大赛投掷项目的奖牌数量和运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世界投掷项目的实力格局仍不平衡,欧洲运动员在投掷项目上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中国处于投掷项目的第一集团并且在当前女子铅球和标枪项目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展潜力较大;女子铅球和女子标枪的夺金成绩以及夺牌门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更有利于我国女子铅球和标枪运动员发挥出优势;建议我国投掷运动员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提高竞技表现的稳定性,以实现对历史成绩的突破。
-
-
秦国阳;
秦勇
-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投掷运动员的个人最佳成绩与其青年时期的最佳成绩(U20)进行对比并分析两者间存在的规律。研究发现,我国优秀投掷运动员的个人最佳成绩会以其青年时期的最佳成绩(U20)为基础,形成平均为12%左右的运动成绩涨幅;成绩涨幅比例与各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密切相关,呈现出铅球>链球>标枪>铁饼(12.02%>11.78%>11.57%>11.37%)的现象;我国优秀投掷运动员创造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年龄在26岁左右,竞技年龄平均在21~32岁区间内;投掷运动员青年时期的最佳成绩,对其创造个人最佳成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王亚琨
-
-
摘要: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际优秀投掷运动员成绩提升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选取近20年国际投掷项目上具有代表性的投掷运动员160人,以每位运动员18岁到35岁的运动成绩为数据基础进行研究,发现国际优秀投掷运动员的生涯最好成绩会以其青年最佳成绩为基数,通过训练其竞技成绩提升幅度达到18%左右;成绩提升幅度与各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高度相关,技术结构发展空间越大,运动成绩提升比例越高,表现出标枪>铁饼>链球>铅球的规律;运动选材的成功对投掷项目的突破起着决定作用,建议通过加强投掷项目的科学选材、普及科学先进的训练理念、构建科学全面的科研体系等途径,帮助我国投掷运动员实现对历史成绩的突破。
-
-
江梦楠
-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近10年共8届世界大赛投掷项目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近8届世界大赛中投掷项目成绩整体发展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各投掷项目的成绩发展各具特点。其中,男子铅球、链球以及女子铁饼等项目的夺金成绩提升幅度较大,女子铅球和女子标枪的夺金成绩以及夺牌门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更有利于我国女子铅球和标枪运动员发挥出优势。(2)由于我国投掷运动员在身体条件上与国际高水平投掷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较早的接受了专业训练等原因,导致我国投掷运动员较早的创造个人最佳成绩,并在国际赛事中的竞争力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建议通过加强投掷项目的科学选材、普及科学先进的训练理念、构建科学全面的科研体系等途径提升我国投掷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的竞争力。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应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的稳定性,以实现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
-
朱钢峰
-
-
摘要:
近年来,本体感觉训练以恢复为主要目的,被广泛运用到康复医疗领域,但在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少之又少。此前的研究显示,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后,人体的运动能力显著提高,表现在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运动技能的提升。因此,该文对本体感觉训练在田径投掷项目中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未来田径投掷类项目引入本体感觉训练提供参考。
-
-
李昕;
宗丹
-
-
摘要:
投掷项目最后用力技术环节是多关节、多维度联合作用完成的复杂动作过程,也是投掷完整技术动作过程的核心技术环节。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在投掷教学中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复杂技术动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完整投掷动作效果和专项能力的发挥。最后用力技术动作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尽快地熟练掌握最后用力技术动作是有效形成完整投掷技术动作、提高专项能力的教学关键。
-
-
汤启渊;
高音
-
-
摘要:
随着竞技体育向学院化方向不断发展,投掷高水平运动员也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高校致力于将其培养成能为国家效力和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大学生运动员,近年来试点高校相关探索越来越多,由此也出现了一些运动损伤现象。本研究应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广东省高校44名投掷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原理,分析和探讨广东省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征和具体成因,结果表明:(1)广东省高校投掷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95.45%;损伤部位主要以肩部、腰部、肘部、手腕和膝盖等,发生损伤的病程大部分为慢性损伤。(2)投掷运动员大学前后发生损伤的次数与对损伤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显著差异。(3)投掷运动员在发生损伤的病程和发生损伤后对心理和情绪的调整中,投掷男女运动员有显著差异。(4)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降维处理,22条目变量在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其中有5个变量的共同度超过了0.8,分别是运动性疲劳、身体局部负担过重、技术动作错误、没有良好的医疗监督和不良气象影响。
-
-
秦国阳;
秦勇
-
-
摘要:
为探究新时代我国投掷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及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统计我国投掷运动员试投成功率、发挥率、变异系数、最好成绩出现的轮次分布等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在试投成功率方面,链球、铅球、标枪、铁饼项目逐次下降,在发挥率方面表现出铅球>链球>铁饼>标枪的发展趋势;2)我国各投掷项目运动员在有效成绩的变异系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不同轮次中创造最佳竞技成绩的概率排序为第6轮>第5轮>第3轮>第2轮>第4轮>第1轮;3)我国投掷运动员在近三年比赛中,变异系数、试投成功率和比赛发挥率出现小幅度增长,但有效成绩的波动幅度呈逐渐变大的发展趋势。建议我国投掷教练员应将提高投掷运动员试投成功率以及发挥率,降低变异系数作为训练和比赛备战的侧重点,科学制定参赛策略,从而助力我国投掷运动员实现对历史成绩的突破。
-
-
-
-
公健
-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
-
摘要:
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曾讲到:'后备力量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一个项目要保持水平不断提高,必须遵循项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首要资源,任何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建设体系中,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是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基,也是竞技体育持续发展、保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论文对北京市中小学投掷后备人才进行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对北京市中小学投掷在参训人数持续下降,比赛成绩长期萎靡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出北京市中小学投掷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各级体育部门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投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更好地制定有效发展政策,推动北京投掷项目快速进步并逐渐实现崛起,为北京市中小学进行投掷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为推动北京市中小学投掷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同时为中国其他地区投掷项目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
-
段少楼;
李铁录;
周长浩;
汪丽华
-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田径奥林匹克女子投掷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四个投掷项目的12~17岁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集中综合测试,对少年女子投掷各年龄组样本进行分类,并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体育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建立我国女子投掷高水平后备人才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为有针对性的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为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科学选材,提供科学跟踪监控依据.
-
-
张建;
郭丞;
陈琳;
史东林
- 《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投掷项目是力量技术型运动项目,力量素质的好坏对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于正确投掷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因此,力量素质训练一直是投掷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是针对宋爱民产后的肌肉力量恢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通过多关节肌力的监测与评估,从而寻求科学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并由专门的体能教练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实施方案,使其在怀孕分娩后,肌肉力量够得到尽快的恢复和提高,为其今后的专项力量训练顺利的进行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并能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教练员科学的指导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本省优秀铁饼运动员宋爱民备战2013年全运会比赛中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为今后女子运动员怀孕分娩后的肌肉恢复训练提供经验和数据支持.
-
-
-
-
-
-
- 北京女娲补天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6-0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波定位的投掷项目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设置投掷模块到投掷目标上,设置不少于三个声音信标模块在场地中,投掷过程中,所述投掷模块根据投掷目标运动状态发出预设的声波,所述声音信标模块接收到所述声波后,提取出声波频率,打包所述声波频率、到达时间和本机ID发送给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接收所述各声音信标模块发送的数据包,得到所述投掷模块发出的各频率点声波到达对应的所述声音信标模块时间差,结合各所述声音信标模块的空间相对坐标,根据TDOA定位原理和算法,得到各个频率点发出时刻所述投掷模块对应的空间相对坐标,结合投掷起点相对坐标可以得到投掷距离,使用本发明可以准确快速的测量出投掷结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