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61285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现代诊断与治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健康营养药膳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慢性呼吸衰竭的相关文献由1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波、李建生、李素云等。

慢性呼吸衰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8 占比:1.21%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1285 占比:98.76%

总计:62054篇

慢性呼吸衰竭—发文趋势图

慢性呼吸衰竭

-研究学者

  • 张波
  • 李建生
  • 李素云
  • 王海峰
  • 王燕青
  • 王至婉
  • 陆学超
  • 冯颖洁
  • 周新
  • 李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映碧; 林晓婷; 陈奕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门诊收治的8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自我管理教育,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FVC%)、用力肺活量(FVC)]、血气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CO_(2))]、呼吸频率、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量表(CDSMS)]、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干预后,两组CDSMS、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EV_(1)、FEV_(1)/FVC%、FVC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呼吸频率、PaCO_(2)、PaO_(2)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自我管理教育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可提高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生活质量,增强其自我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莉; 冯小利; 潘海燕; 白文娟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呼吸气流受限,是一种不可逆的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多是由呼吸道感染所致,患者咳嗽量较平常多,且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严重者还会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目前临床多以抗感染、吸入性药物等治疗方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临床症状。
    • 申洁; 雷蓉
    • 摘要: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320微克/9微克/吸×60吸/支),用法:每次1吸,每日2次吸入;联合鼻导管长期家庭氧疗:流量1.0~2.0 L·min^(-1),每日吸氧15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百令胶囊治疗,用法:口服,2.0 g·次^(-1),3次·d^(-1)。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呼吸空气2 h以上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SpO_(2))、肺功能(FEV_(1)、FEV _(1)/FVC)、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_(2)、PaCO_(2)、SpO_(2))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_(1)、FEV_(1)/FVC)、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肺功能,增强其活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于辉
    • 摘要: 目的评价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综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针对治疗组35例患者加用无创呼吸机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PaO_(2)水平、SaO_(2)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PaCO_(2)水平、呼吸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相对于参照组患者明显更低/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无创呼吸机综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呼吸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何静静; 刘鑫; 金艳鸽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倾向性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医院实施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倾向性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水平、肺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水平、肺功能指标水平及各项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秒呼气的最大容积(FEV_(1))、呼气峰值流速(PEF)、肺总量(TLC)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复中应用倾向性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促进肺功能的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李无迪
    • 摘要: 目的:研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其发生重症慢性呼吸衰竭时,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深入分析。 方法:随机选择 180 例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同时进行随机分组。 90 例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并且这些患者统一作为对照组;另外 90 例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不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最后主要针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是否对自己疾病有所了解进行分析,并评判其了解程度、是否戒烟、是否使用家庭氧疗辅助呼吸、是否坚持进行呼吸锻炼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基本上都从较高的呼吸频率降低到正常水平,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有所缓解,并且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上也有了明显改善。 观察组患者在是否对自己疾病有所了解,并评判其了解程度、是否戒烟、是否使用家庭氧疗辅助呼吸、是否坚持进行呼吸锻炼等各个方面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在相关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程度、生活预期前景、对生活的认识上都有所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 结论:患者在疾病整体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的诊疗过程以及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保证呼吸通畅,以此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存在的低氧血症和临床症状。
    • 邵颖; 段寒寒; 谢艳
    • 摘要: 目的 评价个性化肺康复结合多形式健康教育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均接受个性化肺康复管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入院宣教的基础上结合多形式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酸碱度(pH值)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6 min步行试验(6MWD)和Borg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FEV_1%pred和6MWD均大于对照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各部分评分以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的活动部分、症状部分、影响部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个性化肺康复结合多形式健康教育策略能够明显改善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 蔡博; 俞光胜; 秦剑; 黄晓青; 张云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临床学院呼吸科、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好转出院患者87例,随访6个月,根据氧疗情况分为A组(未进行氧疗干预组,n=27),B组(常规鼻导管吸氧组,n=35)和C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组,n=25),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A ssessment Test TM,CAT),动脉血PaO2、PaCO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肺通气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结果 治疗后,C组6MWD、MMRC和CAT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A、B两组(P<0.05);B组6MWD及MMRC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CAT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C组治疗后肺动脉压、FEV1、FEV1%pre改善效果明显(P<0.05),B组FEV1%pre治疗后优于A组(P<0.05),肺动脉压、FEV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肺动脉压及FEV1%pre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B、C组血液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B、C组PaO2、PaCO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肺通气功能等;而HFNC比单纯使用低流量给氧具有更大的优势.
    • 陈智华; 宋一波; 黄海城; 黄文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慢性呼吸衰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且出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慢性呼吸衰竭(出院时PaCO2>50mmHg)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出院后加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39例设为观察组,未使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39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定义为治疗前)及出院6个月(定义为治疗后)复诊的血气分析、乳酸水平、MoCA和MMSE评分、血清IL-8、CRP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酸、PaCO2、MMSE评分、IL-8、CRP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PaO2、MoCA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慢性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清乳酸水平,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采用.
    • 翟孝民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不完全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其持续性发展易引发肺源性心脏疾病、红细胞增多及慢性呼吸衰竭等全身性疾病[1]。COPD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以及肺泡通透性增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低血氧症等,属于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常见类型,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和缓解将危及生命[2]。无创正压通气是临床常用通气方式,能降低呼吸窘迫患者插管率,减少患者痛苦[3]。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口服药物,具有更高的靶向性,通过雾化吸入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部位,提升治疗效果[4]。本研究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