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氧化碳潴留

二氧化碳潴留

二氧化碳潴留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3386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九届新生儿学术会议等;二氧化碳潴留的相关文献由571位作者贡献,包括钱桂生、张谨超、张献全等。

二氧化碳潴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3386 占比:99.95%

总计:623688篇

二氧化碳潴留—发文趋势图

二氧化碳潴留

-研究学者

  • 钱桂生
  • 张谨超
  • 张献全
  • 彭晓露
  • 王晶
  • 赵洪
  • 郝建
  • 陆学丹
  • 陈晓洁
  • 韩芳

二氧化碳潴留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静; 尹加林; 曹媛媛; 张文文; 史宏伟; 鲍红光; 王晓亮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THRIVE)在颈椎骨折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颈椎骨折手术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面罩+鼻导管组(M组)和THRIVE组(T组),每组25例。M组面罩吸纯氧10 L/min,T组使用THRIVE吸纯氧30 L/min,两组均预充氧5 min后予镇静镇痛,M组采用普通鼻导管吸纯氧,氧流量10 L/min,T组吸纯氧氧流量调至70 L/min,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预充氧5 min后及清醒气管内插管成功即刻HR、MAP、SpO_(2)、PaO_(2)、PaCO_(2),插管期间SpO_(2)<95%发生率,插管期间SpO_(2)最低值,插管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入室时比较,预充氧5 min后两组SpO_(2)、PaO_(2)明显升高(P<0.05),插管成功即刻M组PaO_(2)、PaCO_(2),T组SpO_(2)、PaO_(2)、PaCO_(2)明显升高(P<0.05)。与预充氧5 min后比较,插管成功即刻M组SpO_(2)、PaO_(2)明显降低(P<0.05),PaCO_(2)明显升高(P<0.05),T组PaO_(2)明显降低(P<0.05),PaCO_(2)明显升高(P<0.05)。插管成功即刻T组SpO_(2)、PaO_(2)明显高于M组(P<0.05),PaCO_(2)明显低于M组(P<0.05)。插管期间T组SpO_(2)<95%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SpO_(2)最低值明显高于M组(P<0.05)。两组清醒插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较传统面罩鼻导管给氧法能更好地维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内插管期间患者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未增加通气相关并发症。
    • 肖卫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呼吸装置进行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运动耐力、呼吸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8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锻炼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自制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腹式缩唇呼吸锻炼;自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自制简易呼吸装置的呼吸锻炼.对比两组锻炼前、锻炼1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改善情况(MRC)、肺功能[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锻炼1个月后,自制组6分钟步行距离较常规组长,MRC评分、PaCO2较常规组低,FVC、FEV1、PaO2较常规组高;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简易呼吸装置的呼吸锻炼有利于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状况,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 谭秋月; 李堃
    • 摘要: 目的:研究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二氧化碳(CO2)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CO2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与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HR、PaCO2均低于对照组,而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CO2潴留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魏雅琴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二氧化碳潴留无创呼吸机治疗脱机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二氧化碳潴留患者5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护理,B组综合性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在脱机成功率对比上A组为84.00%,B组为100.00%;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上A组为76.00%,B组为96.00%;在干预后血气指标对比上,B组改善情况优于A组;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到行无创呼吸治疗的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确保与提升脱机成功率,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肖翠容; 刘友坦; 李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用于喉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全身麻醉下支撑喉镜下行会厌囊肿切除术,出现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和苏醒延迟患者的病史及相关检查、麻醉过程、术后苏醒情况等.结果 患者预充氧时间太短(仅1 min),窒息时间太长(达20 min)是造成二氧化碳蓄积,进而导致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结论 HFNC可以延长安全窒息时间,可用于喉部手术、气管异物、气管狭窄等气道内手术,临床应当遵守HFNC专家共识的建议,规范操作,HFNC预充氧时间不能太短,长时间窒息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对意识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应用中要加以重视.
    • 马岭涛
    • 摘要: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肺通气下降,换气功能出现障碍,存在严重缺氧,部分患者甚至因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代谢紊乱 [1] 。呼吸衰竭对生命有较大危害,需及时接受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危急程度不同,通过针对性地干预能够明确医疗目标,在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同时避免医疗浪费 [2] 。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针对性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史玲艾; 赵红娟; 安淑华; 董伟然; 郭红娟; 张桂枝; 高文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肺炎患儿并发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统计2016年1~12月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并发二氧化碳潴留的患儿设为品管圈活动前组,2016年1月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重症肺炎患儿并发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率"课题,将2017年1~12月共60例重症肺炎并发二氧化碳潴留的患儿设为品管圈活动后组.对品管圈活动应用前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并发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重症肺炎并发二氧化碳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重症肺炎患儿并发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13.33%)低于品管圈活动应用前重症肺炎患儿并发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28.5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住院3 d血氧指标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重症肺炎患儿转归时间缩短(P<0.05),患儿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通过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儿并发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因此可临床推广使用.
    • 魏霞; 于楠; 米九运; 任京婷; 丁琦; 高延忠; 齐敏; 郭佑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轻度CO2潴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的肺功及影像特征,为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非CO2潴留组61例PaCO2 =40~44.9mmHg;轻度CO2潴留组48例PaCO2=45~ 50 mmHg;呼吸衰竭组38例PaCO2 >50 mmHg,比较3组在肺功能和容积CT参数的异同.结果 轻度潴留组在肺功能参数如一秒率(FEV1%pred)等和肺气肿参数如肺气肿平均密度(MED)、肺密度分布直方图中第15百分位点所对应的CT值(PD15)等,与呼吸衰竭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非潴留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aCO2与FEV1%Pred、FVC%pred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是-0.536,-0.576,P<0.001),与PD15和MED存在弱负相关(r=-0.325,P=0.002).结论 轻度CO2潴留COPD肺结构和功能特征与非潴留COPD相似;呼吸衰竭组COPD具有更严重的病理和肺功能损害;CO2轻度潴留向Ⅱ型呼吸衰竭进展中,FEV1% pred等肺功能指标联合PD15和MED影像参数从功能和结构上能更好地反应病情.
    • 李东临
    • 摘要: 呼吸衰竭是一种代谢、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如胸廓病变和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和肺血管疾病等,患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滞留、缺氧等症状,能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由于呼吸衰竭的发生往往具有病发突然等特点,因此及早开展向相应的诊治非常重要。那么,对于呼吸衰竭的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情况了解多少,现做介绍如下。构建通道呼吸衰竭病症能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威胁。因此及早开展相应的抢救措施非常重要。其原则是确保气道畅通的同时对代谢功能紊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予以纠正或改善,这为治疗诱发因素与基础病症创造条件与争取时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措施的开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 吕长兴; 彭月秀; 胥志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术(CPR)中二氧化碳潴留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ICU 43例病例中的39例(4例无血气分析结果除外)死亡之前最后一次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氧化碳分压23~34 mmHg(呼吸性碱中毒)7例;35~45 mmHg(正常)14例;46~60 mmHg(轻度呼吸性酸中毒)8例;61~80 mmHg(中度呼吸性酸中毒)5例;81~114 mmHg(重度呼吸性酸中毒)5例.结论 在心肺复苏术中,常规机械通气(A/C模式,F15次/min,Vt 8~12 mL/kg,FiO2100%)情况下,呼吸性碱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均有可能发生,本组病例呼吸性酸中毒发生率远大于呼吸性碱中毒发生率,且程度严重,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