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机

脱机

脱机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8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35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等;脱机的相关文献由391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宏、陆亚琳、陆宇龙等。

脱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8 占比:22.5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535 占比:77.29%

总计:1986篇

脱机—发文趋势图

脱机

-研究学者

  • 陈宏
  • 陆亚琳
  • 陆宇龙
  • 游奕华
  • 黄德明
  • 张兴荣
  • 陆轶峰
  • 于华章
  • 吕红林
  • 陆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四军; 张蕾
    • 摘要: 为探讨预测性护理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离线护理中的疗效,在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类。分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测性护理。两组患者的医学指标值[ICP、MAP(平均动脉压)、CPP(脑灌浆压)、血清蛋白Na+]、发病状况(肾梗阻、肺部感染、低钙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脑水肿总面积,预后和生活质量[生理学(PF)、社会发展(SF)、身体疼痛(BP)、情绪责任(RE)、身心健康(MH)]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治疗后ICP、MAP、CPP、血清蛋白N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现肾梗阻、肺部感染、低钙血症、上消化道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5 d和治疗10 d后脑水肿总面积较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预测性护理干预具有非常明显的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疗指标值,缩小脑水肿面积。安全系数高,有利于改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市场推广。
    • 李艳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患者于机械通气脱机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某院急诊室收治的1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PTSD的发生率,并以患者发生PTSD为因变量,以可能造成PTSD的相关因素(患者基线资料)为自变量,分析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共50例患者发生PTSD,PTSD发生率为31.25%(50/160)。将160例患者分为PTSD组(n=50)和非PTSD组(n=100),PTSD组合并基础疾病者比例、机械通气时间>7d者比例、镇静效果差者比例均高于非PTSD组(P<0.05)。PTSD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非PTSD组(P<0.05),血清Cor、5-HT、INF-γ均高于非PTSD组(P<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APACHE-Ⅱ评分高、镇静效果不佳及血清Cor、5-HT、INF-γ升高是急诊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发生PTSD的重要危险因素。
    • 郝法立
    • 摘要: 针对网站上云后出现服务器请求超时故障问题,分析是80端口被占用导致,并给出详细的解决办法。
    • 李志刚; 袁媛; 郑太祖; 张银军; 李振臣
    • 摘要: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呼吸衰竭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应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另35例未应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脱机成功率、1个月呼吸衰竭复发率、6个月病死率,观察两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心衰等疾病的发生率,化验患者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等,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个月内呼吸衰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6个月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呼吸衰竭、心衰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可以使呼吸衰竭患者的6个月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等指标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防止了心衰、呼衰造成的病情不断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呼吸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 张煜鹏; 喻胜辉; 安中印
    • 摘要: 签到是校园卡系统的应用方向之一。为了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实现校园卡签到,本文提出了不依赖网络的便携式校园卡签到方案。该方案利用具有支持ISO-14443A协议的13.56MHzRFID通信模块的便携式手持机,以PSAM模块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直接从校园卡内读取加密的身份信息进行签到。当无线网络允许时,也可将签到数据通过SSL加密邮件发送到指定邮箱,以进行更细致化的处理。实际使用的结果证实了该方案可以在室内外任何环境实施签到活动,签到效率达到了纸上签到的1.44倍以上。
    • 李美菊; 李文卓; 柳金玲; 杨莉; 朱明贤; 夏婧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SBT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通气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EICU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首次SBT的机械通气患者69例。随机分入T管组、PSV组及ATC组后进行30 min的SBT。SBT成功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所有患者SBT开始前(T0)、结束时(T1)及拔管后30 min(T2)用超声观察患者肺通气状态。结果3组患者首次SBT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拔管的患者中:T1时3组患者LU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1到T2,T管组患者LUS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SV组及ATC组患者LUS增加(P<0.05)。结论有压力支持的SBT策略有利于患者通过SBT,同时在SBT过程中保证肺部通气量;然而,T管法SBT似乎更能预测患者拔管后的肺通气量变化。
    • 范旭莉; 陈秋婉; 朱小燕; 傅娟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脱机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1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普通治疗与吸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泵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治疗,观察组采用恒温湿化器进行2 h间歇湿化治疗。比较两组湿化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湿化器2 h间歇湿化在神经重症脱机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治疗,可提高湿化效果,控制并发症发生,是理想的湿化方式。
    • 丁奕; 顾永梅; 张爱园; 杨学兵; 张建萍
    • 摘要: 目的:分析分级肺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趋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选择76例,随机分两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分级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脱机成功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_(1)、FEV_(1)/FVC、PaO_(2)、SaO_(2)高于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试验组FEV_(1)、FEV_(1)/FVC、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分级肺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氧指标,确保脱机成功,并预防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疾病程度,促进其预后质量提升,值得推荐。
    • 侯国英
    • 摘要: 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呼吸衰竭与呼吸停止患者重要的救治方法。长时间机械通气会引起呼吸性相关肺损伤的发生,而过早拔管脱机也会增加再次插管的概率。因此,脱机时间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如何准确判断脱机时间成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床旁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判断脱机拔管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床旁超声预测IMV患者脱机指标进行综述。
    • 牛静; 张怡; 王亚宁; 袁妮妮; 王慧艳
    • 摘要: 目的 分析主动加热湿化与褪黑素对ICU气管切开脱机患者血气指标与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该院ICU 82例行气管切开术已脱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雾化加湿器湿化与褪黑素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主动加热湿化器湿化与褪黑素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脱机前,脱机2、4、7 d时血气指标,7 d内平均吸痰次数、痰液量、痰液黏稠度;同时比较治疗前、治疗7d后患者褪黑素水平、睡眠时间、睡眠躁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PaCO2在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指标在时点因素、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仅在时点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吸痰次数、痰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Ⅲ度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褪黑素水平明显升高,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加热湿化联合褪黑素可明显改善ICU气管切开患者血气指标与睡眠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