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大学
慕尼黑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专利文献3775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神州学人、新华文摘、做人与处世等;
慕尼黑大学的相关文献由19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世勋、梅兴无、潘国宁等。
慕尼黑大学
-研究学者
- 周世勋
- 梅兴无
- 潘国宁
- Emsley
- Frances
- Joerg Schrottke
- John
- Juergen Rothenbuecher
- Laura Blue
- Soma Hewa2
- Wong
- 万小艳
- 万迎朗
- 万迎朗(翻译)
- 万迎朗(译)
- 严建卫
- 严秋声
- 中子
- 乌尔里希·贝克
- 亨宁·维纳斯
- 何清江
- 何颖
- 佚名
- 俞天颖
- 健曦
- 冀伯祥
- 冬
- 冬月流霜
- 冯嘉荟
- 冯锋
- 几木
- 刘亮
- 刘微
- 刘树茂
- 刘波1
- 华伯埙
- 华萱
- 卓南生
- 卓新平
- 卢亚丽
- 厉青
- 原孟
- 叶翰
- 叶莹
- 吕宏伟
- 君特·马太(图)
- 吴军
- 周光召
- 周子实(译)
- 周峰
-
-
杨元魁(编译)
-
-
摘要:
《人工智能助力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与指导》(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22年4月11日剑桥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以178名接受培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对存在学习困难的6名“虚拟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估。提交答案后,一半教师会收到由专业人员预先编写好的“专家评估方案”,另一半教师则会收到人工智能给出的反馈。正式测试中,收到人工智能反馈的教师平均得分比使用专家解决方案的教师高出10个百分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特征能够给予教师个性化反馈以分析和改进评估方案,有助于对学习困难进行早期识别。
-
-
陈苏杭(编译);
王晨(编译)
-
-
摘要:
德国慕尼黑大学通过三步合成法制备了2,2′-偶氮双(5-叠氮四唑)(C_(2)N_(16))慕尼黑大学通过5-叠氮四唑的胺化直接合成得到2-氨基-5-叠氮四唑,然后使用tBuOCl氧化偶合得到2,2′-偶氮双(5-叠氮四唑)(C_(2)N_(16))。它是一种高能量的富氮二元碳氮化合物,感度远低于设备的测量极限。C_(2)N_(16)及其前体2-氨基-5-叠氮四唑的氮含量、晶体密度和计算生成焓都非常高,具有较高爆速和能量理论值。C_(2)N_(16)不仅具有二元杂环分子的最高氮碳比,而且以8个链状氮原子为特征,为碳氮化合物设定了一个新的基准。
-
-
-
-
摘要:
1946年10月,一艘从德国开往上海的海轮上,一位中国医生在甲板上成功为一名肝脏破损、生命垂危的患者实施了肝脏缝补手术,患者转危为安。船还未靠岸,裘法祖的名声已经红遍上海滩。10年前,他只身远赴德国:10年后,获得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裘法祖,选择放弃德国的安稳和高薪,学成归国。在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岁月里,裘法祖致力于祖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事业,为中国现代外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
-
-
摘要:
宇宙大历史作者:[德]哈拉尔德.莱施、[德]约瑟夫.M.加斯纳译者:郭瀚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出版时间:2021年4月页数:472页定价:168元装帧:精装ISBN:978-7-5596-4599-9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诞生,从硬核科普到哲学思考,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与天体物理学家联手打造思维盛宴。你是否经常被科学界的最新发现与成果吸引,但当试图了解时,却发.现内容艰深难懂?其实,科学家也有类似的苦恼。
-
-
苏国勋
-
-
摘要:
韦伯思想东渐概况早在1936年,郑太朴先生就从德文翻译了《社会经济史》,该书是由韦伯的学生们根据其晚年在慕尼黑大学的讲课笔记整理而成,这是马克斯·韦伯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文世界里。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一篇题为“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的佚稿,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研究韦伯思想的中文学术文章。他在佚稿中想探究在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
-
-
张烨;
曾令奇
-
-
摘要: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德国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a)t M(u)nchen,LMU)作为德国首批3所精英大学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结合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组织创业社团活动、设立加速器项目、融入创业教学理念、从事创业教育研究4个维度剖析了LMU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我国高校应丰富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的主题教育;发掘人才潜力,扩大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
-
-
-
摘要:
弥维礼(P.Wilhelm K.Müller SVD),德国汉学家。先后于德国圣奥古斯丁神哲学院(Philosophisch-Theologische Hochschule SVD Sankt Augustin)、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波恩大学(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 Bonn)、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等大学学习神学、哲学、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学、汉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