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561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学理论、理论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公共安全管理分论坛等;马克斯·韦伯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蓉、李雪娇、冯璐璐等。

马克斯·韦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3.5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61 占比:96.41%

总计:9917篇

马克斯·韦伯—发文趋势图

马克斯·韦伯

-研究学者

  • 何蓉
  • 李雪娇
  • 冯璐璐
  • 刘凯
  • 唐爱军
  • 曾金花
  • 冯典
  • 刘世生
  • 刘海静
  • 刘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蓉
    • 摘要: 自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韦伯研究领域始终热度不减,韦伯作品的翻译、研究文献的译介和专门研究领域的兴起,代表着中文韦伯学术的持续发展。实际上,中国学者在近百年前即对韦伯有所了解,而“韦伯热”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有其社会历史背景与资料局限等因素,也有基于学术自觉的抉择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的韦伯研究者表现出基于学术素养、问题意识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如果将韦伯来到中国的时间推至20世纪20年代,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初来、离散和复苏三个阶段。中文学界的韦伯研究之真正开启与热潮在第三个阶段出现,呼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既是当代中国学术重建、自主学术话语建设的典型,也构成了以韦伯作品为平台的世界学术的一部分。
    • 赵冰心
    • 摘要: 韦伯认为,传统中国家产官僚制的支配形式阻碍了理性行政的发展,与儒教适应现世的实用主义伦理一起导致了中国社会无法自发产生理性的资本主义。韦伯的这一论断对传统中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局限。从中国学术语境对韦伯的中国政治观进行反思,就会发现其对传统中国士人阶层、官僚体制以及政治模式等方面的误读,研究者需要在与韦伯的对话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 汤雨苗
    • 摘要: 关注韦伯对于“官僚统治”的批判,以政治领导权为视角,分析韦伯笔下官僚心态与政治家心态的巨大差异,发现二者在内心信仰、对待权力和薪资的态度方面和责任感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韦伯认为持官员心态者没有相应的能力、实力和责任感来承担政治领导权,这样的人一旦走上领导职位就将导致德国政治领导权的真空。在韦伯看来,“官僚统治”所导致的政治领导权的真空不仅使得其民族理想无法实现,还可能导致德国民族权力和民族文化威望的衰弱,这正是韦伯批判“官僚统治”的根本原因所在。
    • 卢皓宇
    • 摘要: 合法性问题是众多政治学家关注的问题,也是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权的存续、国家的兴亡与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息息相关。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合法性问题就成了人类关注的对象,而韦伯将合法性问题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时至今日,依然对我们审视政治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韦伯的合法性理论虽然富有现代性精神和影响力,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他基于价值中立原则阐发的“信仰基础的合法性”,应当引起我们关注。
    • 喻立平
    • 摘要: 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中华文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的包袱和障碍,这几乎是近代以来国内外主流的观念。西方学者如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美国的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都认为儒家思想与现代化是极不相容的。这跟中国“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所认为的儒家传统与现代化背道而驰并无二致。现在看来,这些分析的合理性在于,他们都看到了中华文明确有许多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能相通的重要因素,而问题在于,他们没有看到中华文明又具有许多能够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而另辟蹊径的关键因素。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艺术创作,都需要灵感,没有灵感就没有创新。学术研究虽然不像文学和艺术创作那样,需要有打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它更加需要创新;而要实现学术创新,灵感的重要性不亚于其对于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马克斯·韦伯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演讲中就指出,学术研究需要有真挚而深邃的热情,但有热情并不能保证必然产生学术上的成果,灵感在其中才具有决定性作用。
    • 于涛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在现代性视角下对中西方文化展开比较研究又一次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将关注点聚焦于对中国崛起的文化因素的探讨,其中以反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关东方现代化发展路径的现代性研究尤为突出,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诠释与解读,一时间众说纷纭,争论不断,在学术界重新掀起了一轮文化研究的"韦伯热"。韦伯所提出的"探讨世界诸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独树一帜.
    • 岳天明
    • 摘要: 启蒙运动之后,对人本身的强烈兴趣与科学方法的结合,使诸多社会科学把注意力基本上转向自然科学,从而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的崛起.实证主义强调意义世界的实证化、突出主体的化约性和人格的同质性.在对实证主义观点的回应中,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科学必须转向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体验及生命历程,突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研究取向的价值关联性,但人文主义在批评实证主义的缺陷的同时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马克斯·韦伯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学解释策略试图调和世纪之交的方法论之争并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他找寻"中间道路"的方法论努力在其宏大思想体系中具有持久性意义.因此,不应该简单地将他划归于人文主义之列,否则就无法清晰地显现他的方法论真意.
    • 苏琦
    • 摘要: 虽然马克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的新教起源的解释一直面临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批评,比如是否过分夸大了宗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并行的大的科学、人文、社会和经济变革等等,但由于其理论对观念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强调,使人们摆脱了被动的物质基础推动论,在某种意义上重新找回了人在历史中的能动性,因此始终能屹立不倒,尽管可能经常不得不“被与时俱进”,以便和其他新的理论发现相“妥协”。
    • 张博闻
    • 摘要: 马克斯·韦伯在其演讲《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中,把新闻工作者作为群众政治家的代表,强调了新闻工作的特殊地位,并表达了对新闻工作的政治前途的看法.韦伯没有注意到新闻工作的全部属性,因此他的观点并非完美无缺.但他深刻阐述了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政治是新闻工作的自我属性,责任是新闻职业的基本要素,余裕则是新闻价值的现实挑战,这对当代新闻工作者探究新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