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86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宗教、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944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现代哲学、求实、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京津高校青年哲学论坛等;资本主义精神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平、马仲良、龙海军等。

资本主义精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5 占比:7.5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944 占比:92.44%

总计:6430篇

资本主义精神—发文趋势图

资本主义精神

-研究学者

  • 胡平
  • 马仲良
  • 龙海军
  • 李明
  • 李春华
  • 胡义成
  • 黄志梅
  • 冯江涛
  • 刘先进
  • 吴金涛

资本主义精神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一飞; 姜淏予; 郑猛
    • 摘要: 国家实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健康的发展模式,因此,要深入评估英美等主流西方国家是否具有继续主导国际体系的能力和潜力,就必须对其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近代以来,西方发展模式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资本主义精神”创造财富,“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分配财富,“科学技术”通过利润和就业为中和前两者的“副作用”创造条件。目前,由于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利润的边际成本上升,技术发展趋势排斥人力劳动,以及资本力量破坏社会规则,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民主+市场”制度负面作用的中和能力急剧下降。这种西方发展模式底层逻辑的崩坏已导致西方国家的财富增长与分配出现严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发展困境。世界各国必须重新审视受“资本主义精神”支配的全球发展理念,以产业化和就业率为导向重振科学技术,以求为新型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形成赢得时间与机会。
    • 王娟
    • 摘要: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借助“理想型”这一研究范式,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念,将尽力追求财富看作是上帝的旨意;新教伦理中的预定论,促使信徒不得不通过长久的劳动来获得确证;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将穷奢极欲看作是放弃上帝恩宠的表现。新教伦理以来世的应许,确认了在俗世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使西方社会摆脱了宗教改革之前的教义伦理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心理动力;同时,新教教义反对无节制的享乐消费,要求勤俭,结果是帮助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不过,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的“理想型”,忽略了那些与资本主义精神不甚相关,甚至是悖反的因素,并带着为资本主义及资本主义精神辩护的政治意图。
    • 郑震
    • 摘要: 韦伯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精神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对贪婪和禁欲这一对概念的理解不同。韦伯的思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方向,然而他有关资本主义精神的理念类型却可能因其价值立场而片面化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只有回到马克思和韦伯的思想对话才能够为我们更好地澄清资本主义精神的面貌,重新审视"贪婪"概念对于资本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
    • 刘林平; 任美娜; 杨阿诺
    • 摘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的基本思想可以理解为一个理论和实证模型.韦伯将新教伦理发展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解释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变量,这一模型可能存在严重的变量遗漏与反向因果的内生性等问题.但是,韦伯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出了新的因果关系解释思路,是现代新制度主义思想的一个古典起点,并具有理论张力与问题张力;韦伯命题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近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其现实意义是促使人们思考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应当塑造什么样的市场精神.
    • 郑震
    • 摘要: 韦伯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精神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对贪婪和禁欲这一对概念的理解不同.韦伯的思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方向,然而他有关资本主义精神的理念类型却可能因其价值立场而片面化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只有回到马克思和韦伯的思想对话才能够为我们更好地澄清资本主义精神的面貌,重新审视“贪婪”概念对于资本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
    • 张川; 田方林
    • 摘要: 在宗教改革运动当中,路德为了解决当时不合理的政教关系,首先提出了天职劳动观.其后,加尔文将预定论融入当中,进一步发展了天职劳动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深度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进而发现了促成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天职劳动观这一秘密武器.学习和体会天职劳动观的重要内容,能为当代中国树立和宣传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一定的启示.
    • 朱富强
    • 摘要: 韦伯命题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在新教而非儒家社会中产生和壮大,关键在于新教的两大精神特征:一是理性主义,它有助于资本主义组织的构建;二是以救赎为皈依的天职观,它有助于资本的创造和积累.在清教世界中,通过理性主义的引入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组织的形成和壮大,由于世俗贬斥和世俗救赎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形成苦行和成功的"天职"驱动力.相反,在儒家社会中,由信念伦理驱使的价值理性排斥了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理性经济与技术,对待世俗事务不偏不倚的立场抵消了追求世俗成功的动力.但是,韦伯命题也需要重新审视:它有关儒家社会的观点主要源于对早期儒家经典静态而片面的理解,但实际上,不仅原初儒学早就已经摆脱了巫术而渗入了理性思维,而且儒家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在后来的漫长演化过程中也确立了苦行、劳动和彼岸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资本主义之所以诞生并壮大于西欧社会,是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同时出现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儒家文化同样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儒家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比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文化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确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 张川; 田方林
    • 摘要: 在宗教改革运动当中,路德为了解决当时不合理的政教关系,首先提出了天职劳动观。其后,加尔文将预定论融入当中,进一步发展了天职劳动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深度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进而发现了促成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天职劳动观这一秘密武器。学习和体会天职劳动观的重要内容,能为当代中国树立和宣传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一定的启示。
    • 朱永民
    • 摘要: 徽商创造了称雄商界三百年奇迹,徽商崛起及其衰落的深层原因值得深思.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宗教伦理阻碍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按韦伯的话说,任何形态的经济发展必定内蕴着特定文化支撑力.从这一点上看,恰恰是儒家和道家文化孕育了徽商.徽商转型失败并不是韦伯问题的例证,徽商衰落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倾巢之下其安有完卵,传统经营模式未能跟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变.
    • 杨清媚
    • 摘要: 本文讨论的是燕京学派在魁阁时期关于工业研究的核心思想.燕京学派始终将更高的社会价值赋予乡土工业,认为乡土工业的现代化才是中国社会从乡土转向工业社会的基础.究其原因有三:(1)大工业导致人的异化问题无法解决,乡土工业的现代化缓冲了理性化个体出现带来的社会解体危机.(2)大工业不是唯一进入工业社会的途径.西方现代社会阶层化的组织方式主要得益于产业革命的结果,本身具有特殊性.(3)中国进入机器时代,不意味着进入了工业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与新的社会组织相辅相成,而后者是决定性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