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
韦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0年内共计91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体育、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6篇;相关期刊551种,包括学理论、甘肃理论学刊、理论观察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会议等;韦伯的相关文献由91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爱军、王善英、何蓉等。
韦伯
-研究学者
- 唐爱军
- 王善英
- 何蓉
- 冯璐璐
- 刘清平
- 郑飞
- 刘宁
- 张辉
- 李南海
- 陆自荣
- 佚名
- 刘琳
- 周福
- 慈玉鹏
- 李健
- 李德
- 李文正
- 沈远泉
- 苏国勋
- 莫太齐
- pistonJW
- 刘健
- 刘先进
- 刘春兰
- 吴辉
- 姜华
- 孙传钊
- 孙宇凡
- 孙晓翠
- 尚洪波
- 尹小俊
- 张云峰
- 张典
- 张和平
- 张国平
- 张小燕
- 张康之
- 张忠利
- 张翼飞
- 文金福
- 朱雅芬
- 李乃清
- 李英东
- 杜维超
- 杨爽
- 杨艾琳
- 梁璐
- 樊浩
- 汪旻艳
- 汪绪杰
-
-
于涛
- 《周易研究》
| 2020年
-
摘要: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精神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之内在关系的“韦伯命题”,对世界近现代化发展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异端之辨的分析方法代表了西方学界的主流研究思路.这一思路虽细致精到,但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从而造成了理解认识的偏差.本文试图在找出韦伯这一研究的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性研究的介入来展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实质,为我们的现代化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增强对中国文化和发展道路的坚定与自信.
-
-
郑飞
- 《周易研究》
| 2020年
-
摘要:
韦伯对中国进行过系统研究,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殊为难得.其中国研究是在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理念型探索,根本特点是坚持文化论和制度论的统一,这种视角成为了各大文明比较研究的典范.韦伯从制度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主义特征,但他认为,文化论角度的儒家和道家才是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韦伯的论证构成了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理解系统,但并非无懈可击.今天,从文化论与制度论统一的视角来回顾、反思韦伯的中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李猛
- 《政治思想史》
| 2020年
-
摘要:
韦伯在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收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时,对文本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明确了文本涉及的社会政治内容与自己研究主题的关系.韦伯其后借助支配社会学的概念将《新教伦理》的主题发展为《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理性主义的类型学与社会学”,这一新的概念架构是韦伯重新理解政治的关键.韦伯对政治的重新理解源于韦伯对伦理理性化中支配机制的思考.
-
-
冯坤
- 《甘肃理论学刊》
| 2020年
-
摘要:
卢卡奇被后来的人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尽管他本人并不认同这一荣誉称号,但无可争议的是,他的思想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是极其深刻且持续至今的.韦伯的合理化原则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通常被认为是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两个重要思想渊源,卢卡奇将以上两种主要思想予以融合,构成了其物化思想的具体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卢卡奇的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研究,来阐述卢卡奇与韦伯、马克思之间深刻的渊源关系.
-
-
-
-
-
-
-
-
王晋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循着韦伯对现代社会发展理性化趋向的分析理路,西方教师文化发展趋向亦呈现理性化的特征.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和“祛魅”分别从制度和观念上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塑造;重塑之后的教师文化衍生出了新的危机.新危机的解决需要卡利斯玛权威结构的重现和“返魅”,但理性化的进程在最大程度地堵死了危机解决之路.徘徊于传统和理性化之间的中国教师文化,要警惕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教师文化合理性危机,需要在提升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重塑教师知识权威与教学自由两方面上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