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教伦理

新教伦理

新教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宗教、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3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现代哲学、学理论、才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等;新教伦理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龙海军、李向平、何光沪等。

新教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6 占比:80.3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03 占比:19.43%

总计:530篇

新教伦理—发文趋势图

新教伦理

-研究学者

  • 龙海军
  • 李向平
  • 何光沪
  • 冯钢
  • 刘世生
  • 刘宁
  • 刘晓明
  • 卢德之
  • 孙海霞
  • 孟庆刚

新教伦理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路畅; 蒙克
    • 摘要: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 王娟
    • 摘要: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借助“理想型”这一研究范式,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念,将尽力追求财富看作是上帝的旨意;新教伦理中的预定论,促使信徒不得不通过长久的劳动来获得确证;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将穷奢极欲看作是放弃上帝恩宠的表现。新教伦理以来世的应许,确认了在俗世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使西方社会摆脱了宗教改革之前的教义伦理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心理动力;同时,新教教义反对无节制的享乐消费,要求勤俭,结果是帮助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不过,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的“理想型”,忽略了那些与资本主义精神不甚相关,甚至是悖反的因素,并带着为资本主义及资本主义精神辩护的政治意图。
    • 刘林平; 任美娜; 杨阿诺
    • 摘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的基本思想可以理解为一个理论和实证模型.韦伯将新教伦理发展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解释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变量,这一模型可能存在严重的变量遗漏与反向因果的内生性等问题.但是,韦伯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出了新的因果关系解释思路,是现代新制度主义思想的一个古典起点,并具有理论张力与问题张力;韦伯命题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近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其现实意义是促使人们思考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应当塑造什么样的市场精神.
    • 李永胜
    • 摘要: 工作和生活的对立是人类在"旧约"成书时代就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反思的实践难题。由于这一难题的解决关系到人的生活态度、生活品质,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其中,基督教新教和马克思主义都作出了贡献。杜威则在保留马克思主义的长远和根本的解决方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美学式"的解决方式,也就是在工作中注入审美精神,或者说让工作艺术化。杜威的方法在资本力量强盛的时代更容易践行,他将解决之道放在了此岸、此生、此刻,放在了无处不在的人的生活经验之中。就此而言,杜威是将工作艺术化,将艺术精神化了,这种打破了工作与艺术、生活之间的隔离,使之融入工作和生活之中,甚至成为工作和生活本身。
    • 张川; 田方林
    • 摘要: 在宗教改革运动当中,路德为了解决当时不合理的政教关系,首先提出了天职劳动观.其后,加尔文将预定论融入当中,进一步发展了天职劳动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深度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进而发现了促成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天职劳动观这一秘密武器.学习和体会天职劳动观的重要内容,能为当代中国树立和宣传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一定的启示.
    • 朱富强
    • 摘要: 韦伯命题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在新教而非儒家社会中产生和壮大,关键在于新教的两大精神特征:一是理性主义,它有助于资本主义组织的构建;二是以救赎为皈依的天职观,它有助于资本的创造和积累.在清教世界中,通过理性主义的引入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组织的形成和壮大,由于世俗贬斥和世俗救赎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形成苦行和成功的"天职"驱动力.相反,在儒家社会中,由信念伦理驱使的价值理性排斥了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理性经济与技术,对待世俗事务不偏不倚的立场抵消了追求世俗成功的动力.但是,韦伯命题也需要重新审视:它有关儒家社会的观点主要源于对早期儒家经典静态而片面的理解,但实际上,不仅原初儒学早就已经摆脱了巫术而渗入了理性思维,而且儒家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在后来的漫长演化过程中也确立了苦行、劳动和彼岸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资本主义之所以诞生并壮大于西欧社会,是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同时出现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儒家文化同样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儒家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比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文化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确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 张川; 田方林
    • 摘要: 在宗教改革运动当中,路德为了解决当时不合理的政教关系,首先提出了天职劳动观。其后,加尔文将预定论融入当中,进一步发展了天职劳动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深度剖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进而发现了促成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天职劳动观这一秘密武器。学习和体会天职劳动观的重要内容,能为当代中国树立和宣传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一定的启示。
    • 李猛
    • 摘要: 韦伯在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收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时,对文本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明确了文本涉及的社会政治内容与自己研究主题的关系.韦伯其后借助支配社会学的概念将《新教伦理》的主题发展为《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理性主义的类型学与社会学”,这一新的概念架构是韦伯重新理解政治的关键.韦伯对政治的重新理解源于韦伯对伦理理性化中支配机制的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