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意义世界

意义世界

意义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教育、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91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学理论、中国青年研究、新华文摘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第十次应用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等;意义世界的相关文献由3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国荣、谢遐龄、赵毅衡等。

意义世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21.5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291 占比:78.29%

总计:1649篇

意义世界—发文趋势图

意义世界

-研究学者

  • 杨国荣
  • 谢遐龄
  • 赵毅衡
  • 孙正聿
  • 张卫娟
  • 强成文
  • 杨春时
  • 汪晓阳
  • 钱婷婷
  • 鲁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丽桢; 段兆兵
    • 摘要: 走向“意义生成”的学生学业评价是对传统知识崇拜式学生学业评价范式的超越。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学业的测量、描述和判断,而是需要走向“意义生成”,实现对儿童意义世界的构建。“意义生成”取向的学生学业评价相较于传统“知识崇拜”式的学生学业评价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指向,不仅确证了儿童的自我存在和价值,促进了知识与意义的整体统一,更是对学习本质的价值回归。学生学业评价要实现对儿童意义世界的构建,就应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收集并记录儿童的学业证据,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促成儿童私人化意义世界的初现,并经由对话和理解,促使私人化的意义走向意义的客观化。自此,儿童的意义世界得以建构,最终采用感性化的语言描述,形成学生学业评价文本,作为儿童学习、成长和意义世界建构的新生长点。
    • 洪钧
    • 摘要: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引导人类追寻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在21世纪引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潮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进人类意义世界构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提升并丰富人的主观世界。激活《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构建人类意义世界的思想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归根结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都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行”。
    • 戴兆国; 陈张露
    • 摘要: 以成己与成物为指向,形而上学的具体性表现在将意义世界的生成与展开关联于人之做“事”的过程。较之于《成己与成物》对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追索,《以事观之》从更为本源的层面将成己与成物落实于“事”,使意义世界得以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展开,并且呈现出开放性的品质。一方面,与人同在之“事”因展开于具体的历史时空中而获得形而下的品格;另一方面,“事”在扬弃世界的本然性、成就人自身的同时,又推动人与世界走向意义之域,从而渗入了形而上的意义。
    • 孙孔懿
    • 摘要: 教育家的意义世界是教育家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是其以信仰、信念为核心的安身立命的价值支撑系统,亦是其永存于世的唯一方式。教育家的意义世界生成于他成己与成人的过程之中。成己是其自我生命之完善,成人是其助力他人生命之完善,两者均为一个生命不息、成长不止的过程,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教育家的意义既通过认识和评价体现于观念层面,又基于实践过程而外化为现实的存在领域或实在的世界。从空间角度解析,它可以分解为立人、立言、立功、立德这相互作用的"四大支柱"。从时间角度审视,它并非固定不变的存在,而像一条流动之川,可能会在继承中不断增益、更新,可能会在传续中发生耗散、延异,而在特定时代则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命运沉浮。对它的理解和解释永无止境,需坚持返本开新原则,随时代的走向与节奏而曲折前行。
    • 刘琴
    • 摘要: 今天艺术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过于强调艺术对提升认知能力的作用带来的工具化倾向、简化理解审美与道德的关系导致的说教习气以及艺术的娱乐化、消费化等时代症候,使艺术教育陷入一种惯例化甚至僵化的困境。美国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所阐释的“全面觉醒”(wide-awakeness)的美育理念,强调通过艺术教育对特定的注意方式的训练而打开视野,突破日常生活的庸常状态,进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并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这对艺术教育摆脱技术导向和工具理性、重返人文价值场域有启示意义。
    • 韩玉祥
    • 摘要: 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直接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亦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文化娱乐活动为切入口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构成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意义世界为文化实践提供行动的目标、理由和依据,构筑文化实践的行为动力系统。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建构一套完整丰富的意义世界体系,包括生命延续、社会关系、社会声誉、社会权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五个部分。意义世界的建构逻辑包括行政激活、社会交往、社会宣传、自主组织和意义植入五重机制。行政激活为意义世界的再生产提供持久动力;社会交往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宣传实现社会声誉的再生产;自主组织赋予文化实践更多的组织机会或组织权力,从而使组织者群体或志愿者群体获得向村庄社会展示社会权力的多重机会;意义植入通过传统资源的利用与转化、仪式化行动及榜样示范三种方式建构生命延续与无私奉献的意义价值体系。由于意义世界具有改变个体人格结构、归属结构、关系结构及权力结构的多重功能,“建构意义世界”路径下的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加强道德伦理建设,培育乡村人才,提升村社组织的自治能力,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
    • 聂迎娉; 傅安洲
    • 摘要: 课程思政蕴含着教育构建学生意义世界的内涵,凸显了学科知识内在的丰富意义,呼吁在重视知识"价值"与"意义"的过程中回归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从精神向度上丰富了对课程育人的理解.意义世界视域下,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需要从回归知识的价值性、回归知识的情境性、回归学生的主体性三方面着力,切实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上发挥作用;需要以"以文化人"为根本遵循,明确育人目标、文化内容和化人方法,让文化有机渗透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使课程学习体验转化为个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成长.
    • 彭文超
    • 摘要: 中国"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注重外在规范与行为养成的传统,同时内在蕴含"修心"的思路.中国文化中的"心"概念与西方哲学对认知与理性的强调相对,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取向,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心作为内在意义世界,标画出人的道德意义系统,该意义世界和意义系统具有在世品格与开放自主性.从这一心概念出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被概括为"以心观心"."以心观心"的内在理路是:首先引导人从心的角度观照道心和他心,从而进入道德意义系统;以前者为前提,指引人从我心走向道心和他心,并在这一行动过程中进一步体认道德意义,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充实意义世界,共创和谐美善的人间.
    • 肖凤翔; 杨顺光
    • 摘要: 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社会复杂变化提出的本土的育人目标概念,但其概念实质及区别于国际同类概念的中国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致使后续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无法按照概念提出的初衷推进。时代新人是核心素养依存的根基,并以人的实践生成论为切入点,揭示人的习性和符号特性融合而产生的文化习性,同核心素养概念所指的一致性。同时,核心素养契入人的生命活动中起根本作用的意义世界,确立以自由自觉实践创造属人世界的时代新人最高生活理想。最高理想与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社会角色、实践情境等主要因素的交互中,生成时代新人必须养成的愿、道与德三模块文化习性,即核心素养理论内核。
    • 周贞美; 陈明贵
    • 摘要: 课程所育之"人",不仅要关注学科视域下的学科育人,而且需要兼顾完整人视域下的全域育人.思政学科的全人视域可从人的"关系"维度确定其尺度,即处理好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思政课育人的"三重世界":自然世界、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