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95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40165篇;相关期刊2730种,包括前线、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政工研究动态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全国养生养老论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2015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等;精神生活的相关文献由6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国平、廖小琴、肖川等。

精神生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95 占比:14.09%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0165 占比:85.83%

总计:46798篇

精神生活—发文趋势图

精神生活

-研究学者

  • 周国平
  • 廖小琴
  • 肖川
  • 本刊编辑部
  • 万美容
  • 俞敏洪
  • 王蒙
  • 刘伟
  • 张艳斌
  • 欧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琼锌; 张派珊
    • 摘要: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双富裕”。新时代推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立党固党强党之需、伟大事业发展之要、社会矛盾亟解之急、文化强国建设之基。何以打破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所面临的“西化、分化、物化、功利化、畸形化”等现实困境?切实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其思想保证,着力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是关键一环,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支撑,积极构筑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基础保障,多维协同并举并进,才能推进人民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的复归与超越,实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充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
    • 刘杰
    • 摘要: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各遗址出土的遗物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装饰品,作为史前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时辽西地区先民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装饰品的梳理归纳,解读当时先民的精神生活
    • 杨金华; 耿文秀
    • 摘要: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既体现为物质财富丰腴也意味着精神世界充盈。在资本逻辑的侵蚀之下,精神生活遭遇物化困境,其主要表征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处于失衡状态,身为物役的欲望追求造成美好幸福感的疏离,心为物役的追名逐利导致生活意义的虚无感,唯“物”是图的生活标准造成精神世界危机。在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背景下,批判性反思审视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是免疫物化吞噬、突破物化困境的必由之路。
    • 宋岛馨; 徐秉国
    • 摘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呼唤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是其重要性的有效认证。“共同”“富裕”“人民”是正确解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点。通过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上述建设性路径的铺就中不断向前推进。
    • 宋岛馨; 毕红梅
    • 摘要: 圈层文化是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导致阶层分化的产物。圈层文化的区隔化、同质化、娱乐化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危机,具体表现为精神交往的单一闭塞、思维方式的刻板固化以及文化消费的粗陋浅薄。其中,仪式感与个性化需求的僵硬创设、主体性与价值观的异化统治以及归属感盲从与多情感共享的机制设定是大学生精神生活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为此,应通过文化大圈层的构筑、理论教育的开展和文化市场的供求管理,实现大学生群体精神生活的科学、健康发展。
    • 傅才武; 高为
    • 摘要: 相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显性指标,精神生活的内隐性和弥散性特征,使人们对如何评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较难形成共识。“精神生活富裕”是指族群(国家)和国民个人因物质生活相对丰裕、教育健全、文化传统开放和认知系统科学等因素促成的积极和开放的总体性心理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则主要是指国民个体在追求文化生活、审美情趣、自我价值、科学知识和群体认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较好公共文化资源保障和所享受到的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体现为一种基于国民个体文化权利之上的文化获得、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与文化发展机会上的丰裕和平等。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探析其与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内涵与外延上的差异,并确立了一个包含2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针对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人群差异所导致的相对精神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和文化机会的不平等,要进一步完善“底线公平”保障,以公平促进效率,同时要在经费转移支付之外重视整体性发展要素的横向转移,加大东中西部区域间的政策调节力度,弥合区域间差距;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吸纳就业和富民安民的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政策应从需求侧鼓励居民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行为,扩大居民文化和旅游参与,弥合人群间的差距。
    • 徐文越
    • 摘要: 以单纯的西方现代性视角不能真正解析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状况及其特质,应基于中国具体的社会现实,从一种复杂现代性视域中予以把握。在这样的视域中审视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在总体特质上呈现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融,在发展状况上体现为差异性和叠加性显著,在资源供给上表现为多元性和竞争性并存,在精神品质上显现为实用性和超越性同在,在活动方式上反映为虚拟性和创制性加强。从这些主要特质中可明晰中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引导路径,在于从精神资源供给侧融会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三方文化资源,并将精神生活放置在美好生活的图景中予以推进,还要特别注重新媒体建设和运用,同时合理规制现代性的负面效应,以锻造青年独立自由的精神品质。
    • 李茹佳
    • 摘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下对共同富裕理论的重大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对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既有一致的标准,又有其独特的内涵与特性。当前强调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更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的回应。作为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有着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紧密关系,不能彼此代替、截然割裂,要在科学把握二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 江艳; 赵文
    • 摘要: 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幸福感,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回顾国内外关于精神生活的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精神生活需求引导研究拓宽了思路、拓展了视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现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进一步研究可从构建精神需求侧和精神供给侧的“双维”引导机制来建设人民的美好精神生活
    • 谢春芳
    • 摘要: 算法推荐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独特的内在技术逻辑,承载着双向价值。对于处在精神世界建构期的大学生而言,算法推荐存在的“私人订制”“过滤气泡”“娱乐成瘾”“茧房效应”现象一定程度上消解精神资源选择的多元性,加剧精神活动的圈层化演进,造成精神获得的泛娱乐化取向,阻碍精神需要层次的稳步提升。在算法推荐时代,破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面临的困境,必须将算法的治理和对人的引导相结合,既要净化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网络空间,也要唤醒大学生自觉发展精神生活的意识,把准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正确方向,在算法推荐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相互作用中推动二者的和谐互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