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94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30篇、会议论文115篇、专利文献10587篇;相关期刊2566种,包括才智、中外交流、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等; 相关会议100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主体意识的相关文献由78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保彦、刘芳、张静等。

主体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30 占比:42.25%

会议论文>

论文:115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10587 占比:57.13%

总计:18532篇

主体意识—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洪治纲
    • 摘要: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1990年代既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也是一个万花竞放的时代。它以作家主体意识的张扬为标志,不仅让一批优秀作家获得了文学史的地位,也让众多青年作家找到了自己的艺术空间,并逐渐确立了较为完整的“人学”观念。重建普通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历史地把握人的生活及其可能性、历史地融会各种表达技术,是1990年代文学的突出表征,也是作家主体意识全面激活的实践结果。它为新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诗学的形成,积累了丰厚的审美经验。
    • 向俊
    • 摘要: 辛弃疾南归后长期谪居,壮志难酬,在受疑忌排挤,而后罢官闲居的愤懑中,辛弃疾产生了慕陶思想,并对陶渊明有了逐渐深入的接受和认同。辛弃疾虽视陶渊明为千古知音,但在追求个体自我实现的价值选择上,即使在谪居期间,辛弃疾仍保持着积极入世的心态,对理想和气节的坚守,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主体意识。辛弃疾师陶颂陶,既是其谪居期间自我调适、自我实现的价值选择,也使得稼轩词中的这种独特的主体意识千百年来深入人心,给予人精神启示和力量。
    • 杨美芳
    • 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始终认为精彩的课堂一定是源自于精心的设计。有设计感是一堂好课理所当然的追求。设计感表现在主体意识的凸显上所有好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着眼于学生学情起点,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指向学生的成长。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 裴春晓
    • 摘要: 公民属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多元化主体之一,主体意识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国环境治理共享共治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观念意识,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环境治理过程中公民主体意识的培育提升的重要意义,文章提出培育提升的方法和对策,旨在为促使公民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主体意识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 宋丽
    • 摘要: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数学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引导其多渠道了解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思想,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优化作业设计,让数学作业灵活多变,温情且富有张力,凸显“双减”力量。
    • 张元圆; 曾豪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人们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统一战线调动多方力量,汇聚磅礴之力。但统一战线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基层统一战线主体统战意识不强,统战能力较弱;统一战线对象过于分散,统战格局尚未形成;基层统一战线队伍较弱,统战缺乏保障机制等现实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增强基层统一战线主体意识,构建统一战线大格局,加强基层统一战线队伍建设。
    • 范静
    • 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相关要求,教师们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以便推动其全面发展。在此期间,教师要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与教师配合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并获取相应的技能,辅助增强其核心素养。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具体策略,仅供参考。
    • 丁振云
    • 摘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拓展学生参与学习的宽度和广度,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透析问题本质,落实核心素养.
    • 代玉; 刘超
    • 摘要: 近代中国知识系统的发展始终受到域外学术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源除日本、美国、德国之外,或首推法国。近代中国大学与法国大学有异常密切的关联,这集中体现为其与巴黎大学在组织机构、学术交流、人才输送、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互动。这些深度互动的影响极复杂、深远。巴黎大学最集中地代表欧陆在中国的学术存在,代表西方优雅的他者在东亚的投影。这种跨国的密切交互,是当时中国学术建设与大学发展的重要国际背景。中国大学成长起来后,开始自觉追求学术独立和文化自主。然而,因基础薄弱和环境所限,中国大学与巴黎名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国人孜孜以求的学术独立,也终未能实现。近代中国大学的知识演化历程,集中代表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艰辛探索,也代表东西方学术的深度碰撞与融合。这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奇异的世界学术图景。
    • 王敏; 刘小晋
    • 摘要: 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以双线并行结构叙述了女性人物罗锦衣、甄宝珠在官场和市场的奋斗史,心理描写细腻,以意识流和梦境描写的方式写出了喧哗时代里在欲望中挣扎的内在自我;在脚踏实地的现实精神之外,小说表现出轻盈的、空灵的浪漫气质,以隐喻、象征的意象来表达对人生存本质的诗性体验;小说叙述者对人物不进行直接的道德判断,反讽手法体现出叙述者的理性思考,对小人物的关注表现出叙述者的悲悯情怀。这些共同体现出小说鲜明的主体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