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境主义

情境主义

情境主义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2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伦理学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江海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江苏省高校暨华东(北)地区工科高校2007年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情境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浩君、周茜蓉、张研等。

情境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6.4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028 占比:93.37%

总计:1101篇

情境主义—发文趋势图

情境主义

-研究学者

  • 刘浩君
  • 周茜蓉
  • 张研
  • 李兵
  • 汤丝敏
  • 范颖
  • 蔡蓁
  • 连榕
  • 颜卫青
  • Eric J.Fox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兵; 昌硕
    • 摘要: 情境性是政策科学三大基本属性之一,它关注变化着的社会现实对决策模式的影响。情境主义框架的政治性特征影响着政策主体对政策问题的判断与界定,并决定着问题本身成为政策议程并加以讨论的根本可能性;情境行动理论重点关注政策议程设置及政策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情境互动理论涉及政策执行层面的多元主体互动关系,以及主体之间在资源、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情境治理则强调政府部门在政策工具选择以及解决政策问题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将情境主义分析框架应用于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可以识别政策过程的根本政治属性,判断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优化政策工具应用模式的具体方式。
    • 王英春; 王松娟
    • 摘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是快节奏生活,但封闭的社区和住宅隔绝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介绍情境主义的概念,并引用一些大师作品从空间的营造和时间过程中给予情感体验的视角,对城市住宅设计进行思考。
    • 潘元金
    • 摘要: 情境主义国际曾试图以各种先锋派艺术的方式反抗或改造异化的西方社会现实,其间以其主要创建者居伊·德波所著的《景观社会》及其参与引导的法国“五月风暴”最为著名。情景主义精神在当下新媒体勃发的环境下得以复活,其中表现活跃的拍客传播成为一场技术赋能与权力转移下的全民社交狂欢。拍客传播融其创作于日常生活,改变着传授主体的生存状态,其传播活动践行了情境主义倡导的“游离”“异轨”与“构景”,而拍客的诗意人生追求蕴含着昔日情境主义者的乌托邦梦想。从社会发展演变的维度观察,拍客现象是新媒体环境下情境主义文化思潮的某种复兴。
    • 叶方兴
    • 摘要: 21世纪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学借助更为开阔的知识界面生发出更为多样的研究趋向、关切更加多元的学术议题,其开放性、对话性和丰富性逐渐增强,内部形成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知识景观。21世纪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整体演化总体上遵循从“理论流派”转向“具体议题”、“代表人物”转向“观点争鸣”的逻辑,在路径、议题、观点、方法论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的品格。追踪当下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前沿动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议题式关注、理论梳理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德性伦理学的理论特质,而且能够推进中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对话与比较,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提供可以借鉴的域外资源。
    • 郦平
    • 摘要: 学界关于实践智慧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但实践智慧与伦理学的命运有何关联还亟待深入探讨。基于对西方主流实践智慧观念嬗变的考源可发现,“实践智慧出场”成为伦理学突破的重要标识,其动摇了智慧至上的传统本体论,重塑了伦理学的题材和使命。后经中世纪基督教的洗礼,再注入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实践观念,实践智慧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麦金泰尔等哲学家这里再次获得复兴,这一实践智慧的嬗变历程折射出伦理学理论的多元化转向。而后,面对认知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冲击,聚焦于实践智慧且历史最悠久的伦理学理论即美德伦理学遭遇了重大挑战。对此,美德分子论坚持将伦理学奠基于实践智慧,能否改变伦理学的命运成为有待继续思考的论题。
    • 肖根牛
    • 摘要: 杜威认为义务和内在的自然倾向共同构成自我实现的内外条件,与欲望相联结构成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义务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规定,社会关系的情境维度决定了义务的准则不能依赖外在的先天法则.杜威由此认为康德的形式主义义务论无法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让纯粹形式的义务形成具体的义务意识,二是如何让纯粹的义务变成行动者的道德实践动力.杜威认为康德义务论的症结在于不信任真实的道德生活经验,试图以一种基于旁观者视角形成的"应当"来构建道德现实的"是",杜威认为这是康德所继承的传统二元论在道德领域的运用而已.另外,对杜威义务立场存在两种质疑,一是如何让非理性者从社会关系中获取他的义务内容,二是脱离了反思视角如何形成义务意识.依据杜威整体性的义务观点,这两点质疑都不构成对杜威义务立场的挑战.
    • 郝新鸿; 闫国疆
    • 摘要: 科学史研究往往预设了科学观、历史观、文化观等基本问题,前置性的方法论自觉,将有助于达到中国传统科学现代重建的文化自觉.后李约瑟时代,以席文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史家采用情境主义编史学策略,以利益、性别、地域等多重内部视角,探讨情境中的中国科学,科学被解读为中国特有社会文化的建构物,合理性被分配给各种"本土知识体系",中国与西方、过去和现在之间被文化边界所分割,形成了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当代科学史研究打破自然与社会二分框架而转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体"研究,这为超越后李约瑟时代文化相对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 李兵
    • 摘要: 社会规划是政府为实现社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是一种项目型和干预型的社会政策,体现了社会干预的主张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国的社会规划制定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及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本文阐述了社会规划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了社会规划的命题陈述;总结了中国社会规划的特点和特质,同时提出中国社会规划未来应在情境主义方法论、未来研究、社会指标等方面进行改进。
    • 张磊; 张研; 高红霞; 陈迎春
    • 摘要: 当前,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连续性不足、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升家庭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是促进农村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作者借助情境主义理论,认为农村家庭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可划分为服务移情、信息管理、关系管理、服务管理、外部联系等.由此,基于工作情境构建了农村家庭医生非技术服务能力框架,并进行了解析,为提升其非技术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 聂敏里; 冯乐
    • 摘要: 德性伦理学的当代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对道德心理的格外关注.但是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德性伦理学的道德心理学部分逐渐成为批判的靶子,尤以情境主义对“德性”实在性的质疑最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德性伦理学内部也开始倾向做“德性非统一”或“有限统一”的论证,并以此来捍卫德性伦理学的正确性.文章通过对苏格拉底的“强统一论”和亚里士多德的“较强统一论”两个核心版本的重点阐释,说明抛弃“德性统一论”从而寻求德性伦理学的新出路,恰恰是对德性伦理学的最大背离.重新回顾“德性统一性”这一古老命题,可以重新思考德性本质以及诸德性关系这些根本问题,廓清德性伦理学和心理学的交锋,进而思考和构建现代社会新的伦理范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