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文化理论、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380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天津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化相对主义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杭生、丰子义、刘继明等。

文化相对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2.2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380 占比:97.78%

总计:13684篇

文化相对主义—发文趋势图

文化相对主义

-研究学者

  • 郑杭生
  • 丰子义
  • 刘继明
  • 张晓红
  • 王宁
  • 袁东敏
  • 付小秋
  • 任冰
  • 何乃柱
  • 吕前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曦
    • 摘要: 作为单音节词的汉字“美”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的甲骨文中。自汉代起中国封建时代的诸多对“美”的释义因其解释的片面性都很值得推敲。而现代意义的双音节词“美术”却是在中国封建王权最后时期由日语舶来的外来词。反观日语“美术”一词的成立,又能看到其中有德语与英语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界,基于西方社会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康德美学哲学十分深厚,但其主张的人类共同的感觉并不能覆盖非西方社会对美的感觉及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没能认可不同社会文化、不同个体的认知差异。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承认了不同文化社会中美的感觉的差异性,其后也推动了艺术人类学的发展。
    • 薛嘉欣
    • 摘要: 世界文学本质是一种传播、翻译和生产的方式。唐诗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外译与传播的过程。为推动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中国学者需要以文化相对主义对抗世界文学评价体系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思维定势,运用异化翻译策略应对外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读现象,采用诗乐结合等跨媒介手段扩大受众群体。本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更好地走向世界,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 罗雪
    • 摘要: 文化相对主义本身具有积极性与局限性的双重性质。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议题,这也是它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地方。它可以是各个民族争取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反对霸权文化的重要武器。同时,由于该理论自身局限性的制约,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文化相对主义也成为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合理性依据。因此理性分析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全球化发展下,国家层面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发展,有助于民族团结,有益于国家统一。
    • 周云龙
    • 摘要: 对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戏剧元素的摹仿与再现是跨文化戏剧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全球后殖民语境中,跨文化戏剧中的美学符号成为不同社群身份标识的提喻和载体。后殖民范式下的跨文化戏剧研究,把对他者的摹仿与挪用视为东方主义式的扭曲和冒犯,同时又假定本土文化的纯粹性,最终走向了文化相对主义。后结构主义范式下的研究,避开了前者的本质主义思维,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本土对外来元素意义再创制的能动性层面。但作为东方主义的衍生物,该思路再次陷入身份政治的话语矩阵。吉拉尔与众不同的摹仿论述和批评实践,有效地在被身份政治捕获的二元对立领域,腾挪出一个超越差异和身份政治的理论空间,为跨文化戏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 黄金荣; 杨柳
    • 摘要: 在国际人权理论界,安纳伊姆被视为发出"南方国家"人权声音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西方与非西方世界面临激烈人权冲突的背景下,安纳伊姆主张一种功能主义的人权普遍性以及"有条件的普遍性",并将人权的文化正当性作为人权实现普遍性的前提。他一方面将包括伊斯兰社会在内的非西方社会内部的人权对话视为现有国际人权标准逐步获得普遍接受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也主张通过不同社会的跨文化人权对话实现对现有国际人权标准的正当性乃至规范重建。安纳伊姆的温和文化相对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普遍人权之途指明了方向,但其理论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 庞涛
    • 摘要: 文章依影像民族志的演进脉络,将影视人类学表述为“业余影像民族志”“专业影像民族志”“后现代实验影像志”和“新时期影像民族志”这四个发展时期,以梳理和讨论影视人类学学科本体形成的观念基础和理论发展脉络。当代影视人类学依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了跨文化描写模式和认识论框架,并在后现代转向进程中发挥了文本不可替代的文化批评作用,产生了形态丰富的人文主义和批评性实验影像志类型。在后现代主义浪潮中,文化相对主义走向绝对化,影视人类学表现为脱离传统田野的趋势,使影像民族志陷入“观念性游戏”的认识论旋涡中。关于后现代之后影视人类学如何取得进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影视人类学应重回影像民族志书写的传统领域,并赋予这个回归过程以新的内涵,这就是影视人类学的日常生活世界本体论转向,这种转向可以使影像民族志的相对性、多样性和人文性在现象哲学的观念下得到同一性的理性关照。
    • 高慧; 高巍
    • 摘要: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使得文化误读在国家间互动的影响作用日益突出.从理论层面对文化误读作深入研究才能对文化误读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才能为国家间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方法.文章主要研究文化相对主义及其对文化误读的影响,认为文化相对主义不仅是文化误读的先决条件,而且其核心要义对国家间文化误读的问题提供了借鉴、解决的路径.
    • 郝新鸿; 闫国疆
    • 摘要: 科学史研究往往预设了科学观、历史观、文化观等基本问题,前置性的方法论自觉,将有助于达到中国传统科学现代重建的文化自觉.后李约瑟时代,以席文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史家采用情境主义编史学策略,以利益、性别、地域等多重内部视角,探讨情境中的中国科学,科学被解读为中国特有社会文化的建构物,合理性被分配给各种"本土知识体系",中国与西方、过去和现在之间被文化边界所分割,形成了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当代科学史研究打破自然与社会二分框架而转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体"研究,这为超越后李约瑟时代文化相对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 洪昔杓
    • 摘要: 加林·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俄文版《朝鲜传说》共收录了64篇韩国民间故事,而佩尔斯基选取了其中20篇,编译成了法文版《韩国故事》.中文版《朝鲜民间故事》是对《朝鲜传说》法文译本的重译.他们都秉持着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译介出韩国人的美丽心性、纯真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认同韩国人的文化身份.法文版和中文版的译著中收录了徐悲鸿所画的15张插图.徐悲鸿的插图利用虚构的想象重构了故事场景,增添了东方神韵,提升了故事的艺术品格.这三本韩国传说集是韩国口传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本.
    • 黄金荣
    • 摘要: 在西方语境中,人权文化相对主义基本上被视为一种否定人权普遍性的有害观念。美国虽然不遗余力在全世界推行“普遍人权”,但其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抵制态度只能说明其自身实行的也是一种人权的文化相对主义。美国对其批准的国际人权公约提出大量旨在防止国际人权公约国内适用的保留、谅解和声明,这样的做法不仅与其对普遍人权的说辞相矛盾,而且在西方世界中也是一个异数。美国虽然对外反对人权文化相对主义,但又总是以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为自身抵制国际人权公约的行为进行辩护。美国的例外主义思想让其对国际人权标准实行赤裸裸的双重标准,这既给美国国内的人权保障带来了严重的“灯下黑”现象,也让整个世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