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4729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江智霞、吴肖晓、王明弘等。
急危重症护理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4729篇
占比:99.88%
总计:124876篇
急危重症护理学
-研究学者
- 江智霞
- 吴肖晓
- 王明弘
- 余小柱
- 关青
- 卢海霞
- 周晓欢
- 岳梦琳
- 张洪
- 曾慧
- 李馨
- 梁园园
- 王位琼
- 秦芳
- 蒋德玉
- 袁亚敏
- 许振华
- 郭明贤
- 高锦云
- 万方芳
- 余颖
- 冯香艳
- 刘堃
- 刘鹏飞
- 卫华
- 向克兰
- 向阳
- 吴婷
- 周家梅
- 周静
- 姚荣中
- 孙妍
- 孟杰
- 宁艳娇
- 张林
- 徐凤
- 徐雯
- 朱军
- 李娜
- 李彩虹
- 李春卉
- 李晓红
- 李红
- 林毅
- 柴翠萍
- 樊子双
- 殷翠
- 游恩丽
- 王万玲
- 王兰芝
-
-
王明弘;
于远坤;
苏瑞
-
-
摘要:
cqvip:2018年8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提高课程建设的规划性、系统性,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
-
罗忠琛;
杨英;
卢海霞;
马丽;
韩樱;
李丽湘
-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基于精准思政视角,从“教”与“学”的现实问题出发,设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并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护理学专业四年制3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精准思政教学方案。结果 92.51%的护生表示《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恰当地融入了思政元素;89.25%的护生接受《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及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提高了其政治思想意识(75.90%)、综合分析能力(71.66%)、专业素养(68.08%)、人文修养(61.56%)、专业认同(54.07%)、主动学习的能力(53.75%)、社会责任感(50.81%)、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51.79%)和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58.96%)。接受基于精准思政《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后,护生职业承诺感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科护生对基于精准思政理念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接受度高,对其综合分析能力、专业素养、人文修养、专业认同、职业承诺感、主动学习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
-
周晓欢;
袁亚敏;
李馨;
岳梦琳;
余小柱
-
-
摘要:
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平顶山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团队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实施了“3-3-3”混合式教学法,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以期为同类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和思考。
-
-
尚菲;
冯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20年3月-2020年7月的2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102例)与研究组(10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网上授课为主,研究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在线课程,课程结束比较2组学生成绩和采用问卷了解学生教学满意度。结果 经过BOPPPS教学模式的研究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学生的赞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星学习通平台BOPPPS教学模式运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使线上教学环节清晰,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优化教学资源,该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
-
杨丽红;
薛莉;
陈文娟;
李彦荣;
朱爱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由同一教师授课,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线上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法进行线上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教学后理论考核成绩,并对教学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及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
-
方蕾;
许瑞;
李芳;
王艳波
-
-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素养教育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8级128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组,将人文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中;2017级12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形成性考核、期末考试和总评成绩,并观察两组护生人文素养评价结果及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形成性考核、期末考试及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课程授课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自评人文素养指标中心理学知识、人文知识、急救时的应变能力、与其他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方面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护生对课程意见或建议中共提炼出两个关键主题,分别为提升实训课时间和次数、增加案例教学课时。结论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各个环节,可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形式多样性能更好激发护生学习能力,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将人文社科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等纳入专业课中,为护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
-
罗翱翔;
林田琼;
王琳;
黄亦莲;
苏运辉
-
-
摘要:
目的构建思政元素融入《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药科大学四年制三年级2018级204名护生为试验组,实施急危重症护理学思政教学模式,同时以2017级245名三年级护生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成绩、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和师生及督导组成员对思政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成绩与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均P<0.05),师生对思政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督导组对思政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在80%以上。结论思政元素融入《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及人文关怀能力,师生及督导组成员对思政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较高,值得推广。
-
-
孙铭浛;
邸兴伟;
郝春艳;
李淑云;
李丹;
李晓东;
王熠;
王林林
-
-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授课,实验组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联合PBL教学法授课。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和实践得分、护生对教学方法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虚拟仿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中,可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
-
张波
-
-
摘要:
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在翻转课堂中应用蓝墨云班课程实行标准化教学,能提升教学工作的标准化,为教学工作带来较多的便利,还能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并在教学课堂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通过蓝墨云班APP,对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标准化教学课堂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学工作与实际教学特征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阐述蓝墨云班课程与翻转课堂概念,分析蓝墨云班课程的优势,探讨蓝墨云班在翻转课堂中的标准化教学模式构建以及教学策略。
-
-
-
梁园园;
江智霞;
权明桃;
赵远莲;
曾慧;
蒋德玉;
潘红平
- 《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构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方法: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经验总结,在2008级护理本科生的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开展突发公共事件EMSS体验式教学.结果:形成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四方面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构建出包括四环节(EMSS体验、反思与分享、感悟内化、实践应用)、三阶段(基础、提高、升华)的急危重症护理学EMSS体验式教学模式.结论: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可操作规程性和循环、发展的特点,为护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