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歌行
七言歌行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1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744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州学刊、文史知识、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等;
七言歌行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丽萍、周尚义、张晶等。
七言歌行
-研究学者
- 赵丽萍
- 周尚义
- 张晶
- 王从仁
- 王志民
- 王锡九
- 陈琛
- 丁集思
- 于兵
- 介子平
- 付开沛
- 任国绪
- 余恕诚
- 俞樟华
- 倪其心
- 刘世南
- 刘知渐
- 刘艳祖
- 刘锋
- 叶君远
- 吕庆端
- 周榆华
- 唐寿泉
- 培君
- 夏璐
- 宋谋玚
- 庄国瑞
- 张坤
- 张婧
- 张学忠
- 张志岳
- 张春梅
- 张永俊
- 張景昆1
- 徐丹丽
- 徐利英
- 徐福汀
- 房日晰
- 斯蒂芬·欧文
- 景向锋
- 曲景毅
- 朱则杰
- 李如冰
- 李实
- 李海燕
- 李遇春
- 杨旭东
- 林启柱
- 柴国华
- 梅新林
-
-
蔡晓鸿
-
-
摘要:
岑参的诗歌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边塞等多种题材,其中,以边塞诗最为出色。岑参曾两度出塞,西北边疆的广阔天地、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涯,使他的诗境得到了空前的开拓。岑参的边塞诗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与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想象奇特,风格峭拔。岑参尤其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边塞风光,抒发豪迈奔放之情,后人将他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
-
-
潘吉英
-
-
摘要:
闻一多着眼于"四杰"的思想内容,尤其是聚焦于"四杰"诗作中内在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在"四杰"研究史上第一次对"四杰"的徽号提出质疑,并明辨"四杰"在初唐诗风改造中历史功绩的差别,将"四杰"这一整体分为卢照邻、骆宾王一派,王勃、杨炯一派,突出强调卢照邻、骆宾王七言歌行在唐诗史上的独特价值.这是他"四杰"两派论的学术创获.然而,因重情的"诗言志"诗学观与自我诗情的过度投射,他将"四杰"七言歌行的历史功绩直接转嫁给卢照邻、骆宾王,间接抹杀了王勃、杨炯七言歌行的贡献.这使其"四杰"两派论又是"片面的深刻"之论.
-
-
刘艳祖
-
-
摘要:
随着吴伟业"梅村体"研究的日益广泛,加上吴兆骞诗歌创作价值被逐渐发掘,学界基本承认吴兆骞是"梅村体"继承和延续的主要人物.但就现有材料来看,关于吴兆骞七言歌行与梅村体具体关系的论文或专著还没有出现,本文根据这一线索立足作家创作的第一手资料将对它们的关系加以系统全面的整理论述.
-
-
张婧
-
-
摘要:
初唐四杰是宫体诗的改造者,尽管他们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论改革措施,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六朝绮丽浮艳的风气。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歌行体上的大量创作实践,促成了对诗歌题材的拓展,即由宫廷走向市井和塞漠;促成了抒情模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思妇——征夫抒情模式转为更为深沉地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促成了讽喻精神的回归。总之,他们为初唐诗坛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同时,也为歌行体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
-
鹏鸣
-
-
摘要: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
-
-
-
-
摘要:
骆宾王(约619年-687年)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后来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他在贫困落魄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苦难生命的底色给他最可贵的判断力,使他始终保持清醒。比如骆宾王投职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自己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正是这些经历
-
-
王雪凝
-
-
摘要:
李白是最早从事词体写作的文人。词在唐朝萌芽有它大的时代背景,而对李白个人而言,他之所以能成为"百代词曲之祖"更有个体的原因。李白遵照复古的思想,进行了大量乐府诗的创作,而乐府诗与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李白的词体创作便是建立在复古上的创新上。李白是久负盛名的盛唐诗人,他的诗歌浪漫夸张,气势奔腾,历来为人所称道。此外,李白也是最早从事词体写作的文人,后世研究者更称他为"百代词曲之祖"。
-
-
介子平
-
-
摘要:
吴梅村乃通家,明末清初文魁星。《四库全书总目》论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评价相当的高。论成就,诗为最。一生作诗千余首,大江南北,莫不晓诗名。其作专模唐人格调,辞藻华丽,长于七言歌行,尤工古诗,且以史实入诗,称“梅村体”。
-
-
夏璐
-
-
摘要: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继承了鲍照的已有成就,在七言歌行的体制体式创作方面力求创新,甚至超越了与其并称的卢照邻,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初唐四杰"之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据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载:"宾王文好以数对,人号为‘算博士’。"其诗文以七言歌行创作成就最大,《诗人玉屑》载:"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七言歌行体首创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等字样,一般句数和字数都不定,可以杂以三言、五言句,以七言为主,隔句押